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又一珍贵鱼种在青岛人工繁育成功 将走向百姓餐桌

来源:半岛客户端   作者:   2017-07-15 11:49:00

关键词: 黄条鰤 人工繁育技术 鱼种 人工驯化 自然产卵

  7月14日,记者采访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刚刚通过了专家组现场验收。这是国内首次获得黄条鰤人工繁育的成功,使这种长期只能靠捕捞野生资源的珍稀大洋性渔业资源迎来了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有望在3年内获得规模化产品,走进普通百姓的餐桌。

  

  人工繁育的黄条鰤鱼苗。

  黄条鰤富有高营养,但野生资源减少

  黄条鰤是一种大洋性大型经济鱼类,肉质鲜嫩、厚实,被渔民俗称为“黄犍牛”。据黄海所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柳学周研究员介绍,黄条鰤在全球各海域均有分布,而我国黄海北部海域是它的产卵区。黄条鰤每年春季来黄海北部产卵,秋季向南方回游,在我国北方地区,黄条鰤每年大约有五个月的适宜生长期,当年产卵的鱼苗秋末可生长到体重400克至500克,以后,每年可增重2-3公斤。由于生长迅速,黄条鰤往往体型较大,有报道称自然界捕获的最大黄条鰤达50多公斤。黄条鰤出肉率较高,而且肉质可媲美金枪鱼、三文鱼,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脑黄金)、EPA(深海鱼油)等营养成分,在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十分旺盛。

  由于黄条鰤长期以来只能靠渔业捕捞,自然资源衰退十分严重。“十年前,我国每年可捕获大约100万尾黄条鰤,而去年一年,全国仅捕获1万多尾。”作为水产养殖专家,柳学周带领课题组早早地预见到了这种局面,于2013年启动了黄条鰤的增养殖技术研究。

  突破多个人工繁育难题,已获得数万尾大规格苗种

  然而,黄条鰤的人工繁育素来是国际难题。这种鱼身材壮硕且游动速度较快,捕获难度大,出水后死亡率较高,导致相关研究难以开展。此外,黄条鰤的早期发育成活率很低,苗种生产难度极大。柳学周团队通过野外捕获的小鱼苗入手,经过数年的科研攻关,利用海陆接力培育方式进行人工驯化,改变了黄条鰤的“记忆”,让这种深海鱼种渐渐适应了近岸生活环境,培育出了300多尾亲鱼(注: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种鱼),突破了黄条鰤的自然产卵技术,获得了批量受精卵;之后采用工厂化育苗方法,培育出平均全长13.6厘米、平均体重28.4克的黄条鰤大规格苗种数万尾。而且,课题组前期养殖实验证明,他们已经有效延长了黄条鰤的生长期,每年在5个月的适宜生长期内可使其体重增加2-3公斤。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黄条鰤基本属于“高端鱼种”,山东省居民基本吃不到活鱼。在东北地区,该鱼主要消费方式是生鱼片,酒店收购价至少每斤48元。据柳学周表示,人工繁育形成产业化之后,黄条鰤有望以加工产品的形式(即现场宰杀做成生鱼片或鱼段)走进百姓的餐桌,价格至少比现在减少一半以上。(半岛全媒体记者)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张文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