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首个海水稻学院今年招生 袁隆平院士任首席教授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王菊   2017-07-14 09:29:00

关键词: 袁隆平院士 招生 水稻种植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模块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菊 报道

  半岛都市报7月13日讯 海水稻产业化推广有了人才后备军!7月13日上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的海水稻学院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揭牌成立。学院由袁隆平院士担任首席教授,将为海水稻产业链培养和储备更多人才。

  

  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海水稻长势良好。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87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目前,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我们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目标用3年的时间研制出抗海水盐度0.3%~0.8%,亩产在300公斤以上的海水杂交稻,如能推广到1亿亩,可产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

  袁隆平院士表示,青岛海水稻学院作为我国校企双方共建共管的一种新型产业学院,将依托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恒星科技学院各自优势,以培养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人才为主要方向,开展海水稻领域复合型、交叉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他同时期望各位业界的专家、朋友,大力帮助、扶持推动海水稻产业链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董事长、校长陈昌金表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具有20年的办学历史。青岛海水稻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根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产学研协同的形式,共同成立了“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海水稻学院”。学校将全力以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紧密合作,努力把海水稻专业打造成为特色品牌专业,把“海水稻学院”建设成为海水稻专业人才的“集聚区”和新工科范式的“试验田”“示范田”。

  据悉,海水稻学院实行“运行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培养订单化”的运作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海水稻学院拟设置“种子科学与工程(杂交水稻方向)”等若干与海水稻种植以及产业链相关的本专科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等人才培养方案。学院2017年开始招生。

  解读 海水稻不仅仅是在海边种稻

  青岛海水稻学院院长、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海水稻也称耐盐碱水稻,是在一定盐碱程度下生长的水稻。海水稻绝不仅仅是只能种在海边,也面向我国内陆的大片盐碱地。“目前全球盐碱地约有9.5亿公顷,我国内陆有15亿亩盐碱地,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国增加1亿亩良田,在世界推广10亿亩杂交水稻。到时候,不仅能为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还能把原来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当天,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位农业、土壤等领域的专家也齐聚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论证海水稻学院新专业设置问题。“杂交水稻的研发,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是我国对全世界粮食产业所作的重大贡献。目前杂交水稻的研究已经趋于系统化、理论化,但是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确实还需要沉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彭既明说,这次恒星科技学院能够把杂交水稻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加入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里,还是具有相当的行业前瞻性的。

  “今天我听了海水稻研究情况的介绍,感到很受鼓舞。”山东省滨海盐碱地水土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长杨玉珍是一位“治碱”专家。他说,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海水稻如果能在盐碱地大面积推广,是非常了不起的。以前的杂交水稻人才培养学历层次高,培养面比较窄,这次能够做到本科层面,能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大批量人才。

  据了解,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拥有一片占地40亩的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再过4个月就能迎来丰收。另外,位于即墨金口镇实验田的400亩水稻也将于今年10月底大丰收,预计亩产300~500公斤。

  张国栋表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是由青岛市政府、李沧区政府与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共建。中心科研团队实力雄厚并配有国际领先优势的实验基地,构筑为世界多养活5亿人口的美好愿景,为中国水稻种植产业化推广不懈努力。海水稻学院成立后,将以海水稻特色专业或专业群为载体,校企共同培养,实现深度融合,未来将创造30万就业岗位,为解决饥饿问题,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专业而全面的人才梯队。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