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 青西新区抓机遇快步走
来源:大众网 2017-06-09 10:23:00
Arktek被动式疫苗存储设备。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众网青岛6月9日讯(记者 潘超 丁尊宝)经济发展,是一个动能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隐藏着时代变革的密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规划,为经济腾飞助力……作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山东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全市创新发展排头兵和动能转换引领区。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动能转换引领区,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发展机遇。青西新区围绕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自觉强化使命担当,在综合考虑发展现状、比较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即引进培育一批领先全省的产业项目、攻克一批领先全国的前沿实用技术、聚集一批领先全国的高端科技人才,深入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系列工作,推动全区加快转型升级。
制定“施工图”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5月5日,青西新区召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发布新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方案;5月11日,总投资91.7亿元的17个军工科技项目在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集中签约落户,项目涵盖航空航天、军工装备、战略新兴材料、海洋科技、卫星大数据等领域,为青西新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再添新动力;5月18日,15个重点金融项目抢滩青岛西海岸,项目总投资619亿元,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涵盖了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等多种新兴业态,为青西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再添新动力;5月25日,青西新区隆重举行产业小镇洽谈大会,12个产业小镇项目现场签约,标志着该区产业小镇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青西新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搭建起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载体。
无论是成立家电电子、石化、汽车、船舶海工4个产业联盟,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共治模式,还是在彰显国家级新区特色和本土优势,突出产城融合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小镇建设方面,青西新区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提升支柱产业,推动跨界融合、共享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新区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推动新区在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走在前列,发挥引领作用,新区将以抓‘四新’促‘四化’为主攻方向,结合服务国家战略和突出新区特色,围绕聚焦方向、增强动力、强化支撑三个方面,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信局局长谢龙目表示,围绕聚焦方向,重点实施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特色壮大三大工程;围绕增强动力,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两大工程;围绕强化支撑,重点实施园区引领、项目落地、人才支撑、软实力提升和品牌创建工程。新区将突出“快”、“细”、“实”,以十大工程作为新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选准启动点和突破口,着力于服务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据悉,青西新区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按照“速度保持、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总体要求,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増长12%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増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服务业比重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
打造新兴产业 推进智能高端化
新旧动能转换是指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做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双引擎”。以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体跃升,也成为青西新区不少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缩影。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实现企业“凤凰涅槃”式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插上翅膀,助其重生腾飞。例如,始建于1966年的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建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现已涉足纺织机械、工程装备、汽车配件、鞋业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成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该公司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专利山东省明星企业,荣获国家专利169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有22种机械产品被国家认定为重点新产品。
推动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也是青西新区的一大亮点。加大对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坚持单一产业链的外延扩张与内涵延伸相结合,加快向产业链纵深发展,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拓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比如,享有青岛“新五朵金花”之一海洋之花美誉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其品牌内涵值得关注。据悉,该企业以海洋生物产业深度开发为主线,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打造蓝色经济强企。由一棵海藻做成了一个大健康产品产业,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青西新区注重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以海尔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双星绿色轮胎等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产,中德生态园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灯塔园区;建成全省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通关票数占青岛关区的65%以上;全球最大影视制作基地落户“东方影都”,带动全省影视产业高速发展;军民融合特色发展,引进哈工程青岛船舶研究院、中科院轻型发动机等军民融合项目120多个,形成军转民、民参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采访中,大众网记者注意到,在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制造转变方面,青西新区有不少典型企业。在智能家电领域,澳柯玛利用互联网技术,倾力打造智慧家电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了智能家电一体化管理方案,有效解决了设备碎片化问题,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体验并享受数字家居。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表示:“智能家电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重点打造健康食品系统、健康水系统、健康空气系统等智慧家电生态圈,实现从‘硬件模式’到‘硬件+服务模式’的跨越。”
据悉,目前,青岛市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中,青西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有8条。其中,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均占青岛全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实现产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10.2%。
发挥基础优势 大步前行谋未来
近年来,青西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重点平台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四新”经济加速培育壮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具备了为省市新旧动能转换探索路径、创造经验的基础和能力。
作为青岛“三湾三城”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西新区动能转换的空间大、潜力足。据悉,青西新区陆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总人口184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71亿元,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三位,总量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以占全市不到1/5的面积贡献近30%的经济总量;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23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过200亿元的县市区。
同时,初步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45.4:52.4,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工业基础雄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7家,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均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实现过半;现代农业特色鲜明,是全国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蓝莓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优质茶叶基地和食用菌主产基地。十大功能区成为该区建设主力军,累计开发区域50平方公里,实施基础设施配套100平方公里;集聚国家级经济园区6个、省级经济园区5个,是全国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园区集聚、政策叠加的创新开放优势突出。
青西新区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为最大红利,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性举措,35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30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改革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等举措,投资更加便利,市场更有活力。
截至2016年底,市场主体达18万户,平均每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5户。创新成立了家电电子、汽车、石油化工、船舶海工四个产业联盟委员会,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服务“三位一体”的行业共治模式,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支柱产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扩大开放,不断增创外贸发展新优势,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新区,成功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等重大国际性活动,区域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完成货物进出口1337.7亿元,均超过全省15个地市;服务外包执行额保持全市首位。
在紧紧围绕国家赋予青西新区的“四区一基地”定位任务,该区深入实施“海洋+”“互联网+”“标准+”等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高端产业,加快构建以海洋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16”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德生态园、前湾保税港区等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建设面向日韩和东北亚、辐射山东半岛和沿黄流域的海上门户,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全要素集聚的创新平台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高校及科研机构引进建设,朝着打造全国知名的创新型海洋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大步前行。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