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最后一年山东卷题量难度适中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魏海洋   2017-06-09 09:24:00

关键词: 高考地理试题 高考历史 高考试题 化学应用 生物高考

  半岛全媒体记者 魏海洋

  6月8日晚,省招考院发布了夏季高考考试科目全部九科的试题评析,对今年各科的难度、出题意向等进行分析。今年,我省的语文和数学依然使用山东卷,但今年是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明年所有的科目都将回归全国卷。从今年最后一年命题的试题来看,语文和数学总体保持题量和难度适中。

  语文

  稳中有变

  特色鲜明

  语文试题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大题1~5小题均是在语境中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第五大题16小题关于网络围观问题,18小题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意义,这些贴近考生的现实问题,可以引导考生通过学习语文思考或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实践反思能力,提升语文学习的价值。作文题所提供的24小时书店的材料,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不管是城市考生,还是农村的考生,对材料中“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及相关情境,不存在陌生感,考生通过这些熟悉的关键词及相关情境,可以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阅读的意义等多方面的感悟和联想。作文材料采取描述客观事实的形式,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能更有效地考查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此进一步提升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题目注重创新

  意识的考查

  数学理科第6题作为框图的题,看似平常却很有新意:一是框图的基本知识,达到了考查框图的目标;二是问题的实际背景,本题实际上是判断素数的算法,具有数学文化背景;三是算法思想的传递,对考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理两份试卷共有三道立体几何的题目,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科的第17题,几何体由平面图形旋转产生,对接了课本旋转体的产生过程,给考生清新亲切的感觉,尤其是几何体中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设计,便于考生灵活选择运用向量方法和综合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该题目由于两种方法作答量相当,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避免了僵化地运用向量法,淡化综合法弱化空间想象能力考查的倾向,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英语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

  物理

  题目渗透国家

  重大科技成果

  在试题情境的设计中,注意结合当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比如,2016年11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获得超过6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放电,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全国I卷第17题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氘核聚变反应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试题契合能源问题解决的重大时代命题,展示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化学

  广泛联系实际应用

  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例如I卷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砷技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基本操作方法;II卷以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基础理论。

  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例如,今年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为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与数学计算有关的内容的考查重点放在化学原理以及化学概念上。对于氧化还原的计算,重点放在方程式的配平和物料关系上。将晶体相关计算放在晶胞的组成、化学式的推断以及数量的转换关系上。例如I卷35题只要求学生推导K与O间的最短距离。只有那些计算不是很复杂的内容,才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其他等计算稍显复杂的内容均只要求列出计算的表达式即可。例如I卷26题氮的质量分数计算。

  生物

  从试题中号召学生

  保护全球环境

  针对“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这一类问题,理综全国Ⅰ卷的第5题以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呈S形增长家畜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素材。让学生判断“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开始捕获家畜的合适时机是什么”。试卷中生态学方面的试题也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具有保护全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17年试题的设计在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等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种设计理念不但有利于区分和选拔学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个亮点。

  政治

  题目渗透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先进文化

  今年高考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全国Ⅰ卷第40题,以201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素材,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今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反映中国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建设成就,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全国Ⅰ卷第38题,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面对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检索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历史

  通过试题让学生

  形成正确价值观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全国I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再如全国I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

  地理

  引导学生与自然

  和谐相处爱护环境

  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如全国I卷43题。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如全国I卷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

  考地理试题的设计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国I卷第37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一特殊地理现象,引导考生通过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实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考过程,要求考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如全国I卷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