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领航谋发展 青西新区“海洋经济”再启征程
来源:大众网 2017-06-07 13:46:00
大众网青岛6月7日讯(记者 潘超 丁尊宝)长282公里的海岸线,83平方公里的滩涂,42处岛屿,23处自然港湾……依托“黄金岸线”的地域与资源优势,青岛西海岸的这片热土赢得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先机和土壤。从2014年6月3日国务院作出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转眼近三年的时间,从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到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从万达东方影都到中铁博览城,从开风气之先的一项项创举,到一个又一个的示范高地……青西新区以令人惊叹的创新精神和建设速度,向世人展示了一次“蓝色海湾”的完美蜕变。
据统计,2016年,青西新区完成海洋生产总值866亿元,增长21.3%,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2%,增速居国家级新区首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1/3。
集聚发展完整配套 打造海工产业链
据了解,青西新区的船舶海工产业主要包括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和董家口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其中海西湾船舶工业基地是青岛市政府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的造修船基地,也是我国四大海洋工程基地与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近年来,按照“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集聚发展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50余家,总投资达到300多亿元,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具备从船用钢板加工与配送、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及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
十几年前,很多选址在这里的大型企业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一番景象,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感慨当年作出了一个相当有战略眼光的明智选择。“事实证明,选择西海岸海西湾这个地方建厂真的是选对了。青岛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海西湾不论是航道、外部环境,还是周边的配套能力,都是一流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宝说,2005年公司选择在这里建厂的时候,周边大型的企业只有一家北船重工,他们也只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一家工程公司。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覆盖中国各海域的浅、深水油气田工程,还辐射欧洲、澳洲、东南亚、中东、西非、南美等国际市场,更是带动了当地1万多人就业,串联了近百家上下游的配套企业。
近年来,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修造船产业遇冷,但基于海西湾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的转型升级,基地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完成产值306.7亿元,已经形成了国内海工行业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聚集了10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工企业及各类配套企业,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从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
目前,青西新区船舶海工、航运物流和海洋渔业等海洋经济传统产业的发展态势趋于平稳。去年,海洋渔业完成水产品产值73.4亿元;航运物流产业领域,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05万标箱,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球第七位。
“海洋之花”盛开 引领“蓝高新”产业
被新华社誉为“新五朵金花”之一“海洋之花”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盛开在西海岸。这家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企业,在海洋生物研发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如今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从一家海藻加工企业,成长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涉足海藻酸盐、功能糖醇、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化妆品、功能食品配料、海洋微生物肥料等多个产业,积极拥抱大健康产业,并建成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青西新区,除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已集聚的明月海藻等一批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外,向海洋生物产业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2000年前后,以生产白酒为主的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了向海洋生物产业的转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这家品牌白酒企业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衣康酸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海洋微藻DHA、异麦芽酮糖、海洋微藻小球藻、叶酸研发生产基地。还有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将打造现代化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以海洋文化、影视文化为主题的东方影都畅想蓝色影视之梦,在西海岸打造“影视之城”,让青西新区成为全球蓝色影视文化旅游之都。
据统计,2016年,青西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完成产值86.1亿元,增长16.6%。这一年,青岛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将有效推进海洋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全国首个国家级“医用微生态制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选择落户在了该区的青岛东海药业。
就体量而言,86.1亿元的产值并不算大,但作为“蓝高新”的代表,海洋生物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为青西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更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紧抓重大历史机遇 “深蓝”再添助力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期,是青岛市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全面推进时期,也是青新区“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关键时期。在紧抓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主题的同时,青西新区开阔视野,创新举措,推动海洋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新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创造新的更大优势。
今年3月16日,总投资近150亿元的1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户西海岸。新引进的10个项目中,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项目就有两个。兰石海洋工程钻采装备项目,主要生产海上及陆地石油勘探开采核心装备,可为西海岸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走向“深蓝”添加助力;联想控股海洋产业运营总部项目,拟在西海岸建设海洋产业运营总部,打造海洋信息技术中心、海产资源贸易中心和海鲜业务管理运营中心。
除了引进大量与海洋产业相关的项目,海洋特色园区也成为了西海岸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西海岸规划拥有前湾保税港区、青岛开发区、海洋高新区等8个海洋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并先后获批建设了海洋生物等3个省级和海工装备制造等3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经济发展中心主任李义波介绍,目前西海岸基本形成了船舶海工、航运物流、海洋石化、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6个海洋产业为支柱,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滨海影视、蓝色金融等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黄岛区政府正式下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三五”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根据《规划》,将初步形成“一大中枢轴、两大拓展翼、三大经济带、四大专业片区”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以中央活力区及东西两区行政中心为中枢轴,串联起青岛主要港口群,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海陆经济枢纽;统筹发展陆域和海域空间,形成新区腾飞的两翼,推动海陆并重的跨区域辐射和开放合作,带动深远海和内陆腹地协同发展;建设新区沿海关联产业发展轴带、近海综合立体科学开发轴带和陆域城乡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轴带;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军民融合创新、深远海资源开发战略保障四大片区。
《规划》以《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立足青西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海洋经济发达新区,为青岛市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完成海洋生产总值866亿元,增长21.3%,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
据悉,“十三五”期间,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规模力争达到1650亿元,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这样的愿景,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