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6469名考生参加春考 比去年减少1265人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魏海洋   2017-05-14 08:48:00

关键词: 春考 考生参加 春季高考 青岛电子学校 考试招生

   5月13日,山东省2017年春季高考文化知识的考试拉开大幕,青岛有6469名考生走上考场。但记者发现,青岛报名春考的考生越来越少,春考的吸引力降低。随着职校生升学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春考这种升学形式的含金量降低。而春考本科计划的缩紧也降低了它的影响力。未来春季高考将走向何处,山东将进行持续尝试。

  春季高考文化知识考试首日,考生们走出考场。

  题目简单,考生感觉轻松

  今年春季高考,青岛共设10个考点。与往年不同,今年春考将“3+4”转段考生的设点集中在同一个考点,而不是往年按照专业分类。春季高考采取的是“技能+知识”的考试形式,5月13日和14日两天进行的是知识方面的考试,是春考的最后一关。知识方面,春考生只需要考语数英和专业知识四门。

  记者在青岛50中考点和青岛华夏职校考点探访发现,与夏季高考不同,春考现场氛围很是轻松,学生普遍反映题目很简单。在考点现场等候的家长并不像夏季高考那样坚守考场,人数不多,有一些家长没来,由学校老师带队安排考生考试。上午语文考试结束,考生们有说有笑,一脸轻松地走出考场。

  “面对春季高考,孩子的压力小很多。”青岛电子学校“3+4”的考生家长杨先生说,孩子复习春考时晚上一般在十点前就睡觉了,而“3+4”的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升学,学生升学压力、家长的压力都减少很多。

  人数减少1265人,热度不再

  “从去年春季高考成为‘3+4’转段必须经过的考试后,春季高考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承接转段。但不得不说,春考热度不再。”一所职校考点的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13日一天该考场就缺考五六十人,这个数量很大,而这种现象在夏季高考是基本不会出现的。与缺考人数多相称,从青岛报名春考的人数上来看,春考变冷已成趋势。

  从全省来看,春考人数在持续减少,青岛也是如此。今年,青岛共有6469人报名参加春考,而2016年有7734名考生参加春考,今年比去年减少1265人,减幅很大。而2015年青岛参加春考人数达到11662人。从近三年的人数对比来看,春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减弱。原因为何?“职校学生目前的升学已经多元化,特别是三二连读和五年贯通计划的增加,职校生可以直接升入专科。”商务学校校长孙信成说。

  不管是2012年以前的高职对口升学考试,还是变身后的春季高考,这都是解决中职生升学的主要渠道。但近几年,各个中职大量增加五年贯通的专科培养,许多中职生转而弃春考改投五年贯通了。“再者,春季高考的最大吸引力在其本科计划上,而从目前来看,春考的本科计划在减少,春考的本科大学质量也不是特别高,春考的吸引力降低。”孙信成说。春考的本科难考,春考专科对比五年贯通专科又缺乏竞争力,春考热度减少已成趋势。

  中职招生变化倒逼春考改革

  “春考的职校生生源占绝大多数,而职校的这部分生源又是三年制的中专生。纵观各个中职,特别是市区的中职,三年制中专专业在缩减。”孙信成说,由于中职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强烈需求和愿望,以及产业升级所带来的社会就业对于3年中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量减少,倒逼中职大幅缩减三年制专业。青岛旅游学校副校长说,三年制专业减少是个趋势,该校“3+4”以及五年贯通培养的专业人数已占绝大多数,此后还将增加。

  春考将走向何处?在孙信成看来,春季高考如何和目前正在中职兴起的普职融通相结合是重点,而春考想回到人人热衷的境地,增加春季高考本科计划、增加春考本科大学是关键。我省春季高考也将改革,根据山东新高考方案,春考的新改革将从2020年开始实施。目前的春考和未来的春考总分都是750分,但2020年将要实现的新春考将更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考试分数比原来增加了200分。

  省教育厅表示,让学生走春季高考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领基础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春考将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这种模式突出了考生专业操作能力的考核,即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就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操作技能训练。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李敏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