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院士港首创院士园区 培育千亿级产业链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6-10-27 09:23:00
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全景。(资料照片)
院士港内配套设施齐全。(资料照片)
半岛记者 徐杰
曾受冷落的一片楼宇,如今成了全球高端人才积聚的抢手之地,国际级水平的院士团队纷纷入驻。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让这片占地88亩的土地焕发了新生。10月24日,青岛国际院士港再次引入一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签约入驻,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研发项目。截至目前,院士港共接待36名海内外院士亲临园区参观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寿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签订合作协议,5名院士项目正在重点推进中。通过“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将李沧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研发之区、创新之区、设计之区和智慧之区。
■焕发新生
闲置楼宇变身院士港
成高端人才抢手之地
青岛国际院士港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毗邻2014年青岛世园会原址,比邻滨海大道、中国海洋大学,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共建有26栋多层办公楼和3栋高层办公楼,是青岛市内唯一一个多层、低密度、高舒适性花园办公园区。根据未来发展要求,青岛国际院士港进行了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包括院士创新创业区,博士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区,人才公寓以及商务配套区。
然而,在几年前,青岛国际院士港所在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冷落的闲置楼宇。据介绍,前几年,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建了近2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原本打算做总部经济,由于跟岛城南部沿海核心区相比缺少吸引企业的优势,愿意来此的企业数量不多,造成了大部分楼宇闲置。也正是这片闹中取静、环境优美的地方,给青岛国际院士港的诞生带来了火花。在创新思路的指引下,李沧区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将这里重新定位,凭借良好的配套和学术氛围,建设国际院士港的计划也逐渐清晰起来:将其打造成为国际一流、世界首创的院士园区,成为院士创业的“桃花源”。栽下了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最终青岛国际院士港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生。
来院士港参观考察的院士对这里的条件和环境是满意的,但研发资金才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解除院士团队的顾虑和难题,李沧区组建了风险投资基金,确立了宽容失败的理念,让院士团队可以潜心研发,不被资金困住手脚。院士们如果想获得风险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求带来的研发项目是国际一流水平,全职院士须在项目企业中为第一大股东且占股30%以上,院士每年累计在院士港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项目的产业化也必须落户在李沧区。
■如火如荼
7名院士签约入驻
还有5个正在推进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内外博士团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专注创业”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为李沧区追赶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24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与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入驻,将在此开展智能机器人项目的研发。记者了解到,于俊崇院士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业热能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核反应堆工程及设计研究工作,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和安全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数据显示,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运作以来,截至目前,共接待36名海内外院士亲临园区参观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寿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签订合作协议,5名院士项目正在重点推进中。“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将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希冀达到目标是“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将李沧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研发之区、创新之区、设计之区和智慧之区。
●王玉田院士 研发治疗毒品成瘾脑中风等药物
王玉田院士是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在神经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学习与记忆以及突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将理论突破应用于临床实践,拥有多项国际保护的药物专利和一项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新型技术专利。他还是获得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国际荣誉(Howard Hughes 学者荣誉奖)学者的第一位华人,曾两度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研究员,2006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院士目前正在从事Tat-GluA2-3Y治疗神经疾病的临床前期和临床期研发。记者了解到,该药物是王玉田院士开发的多肽类国际专利药物,对毒品成瘾、阿兹海默症和脑中风这三大神经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在未来两到三年,王玉田院士团队将完成该药物的临床前期开发,并向中国CFDA和美国FDA同时进行IND申报,获取新药临床批件,从而将该药物推入多中心人体临床试验。
●周寿恒院士
研发脆性材料
激光精密加工设备
周寿恒院士是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LED灯、节能玻璃等行业的兴起,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同时对应用于这些行业的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寿桓院士领导的团队对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技术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基础,掌握激光器技术、软件控制技术及加工工艺等核心技术。针对太阳能光伏玻璃、LED灯、节能玻璃等行业,周寿恒院士团队推出了在线式太阳能光伏玻璃激光打孔机、LED灯玻璃支架激光切割机、LED灯陶瓷基板切割、节能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系统等设备和解决方案。其中,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设备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短脉冲激光器及微炸裂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国内领先。
●袁隆平院士
在青岛培育
高产海水稻品种
10月12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落户。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后,将担任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培育成可供产业化推广的、利用初级淡化(1%盐度)海水灌溉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kg/亩的水稻品种。超级杂交稻方面将研发新品种,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亩产在1000kg/亩以上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高光效应用则是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作物的生物学产能。
记者了解到,该研发中心设立后将申请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力争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级生物育种重大课题,使研发中心成为本领域国际领先的研发中心。并将研发中心成果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化推广,特别是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国家,打造世界知名的水稻生物育种产业化中心。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