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完成农村贫困户脱贫 瞄向城市扶贫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6-10-21 08:12:00
文/图 半岛记者 徐杰 丁扬
因患双股骨头坏死,胶河经济区灰沟村的王宏新生活一度陷入了贫困。精准扶贫的大幕拉开,他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公益岗位,享受政府兜底低保,还种植了几亩土豆,年收入陡增到4万多元顺利实现脱贫。他所在的村集体收入从“一穷二白”也实现保底收入十几万元。胶河经济区利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村,对接企业产业,顺利帮助贫困户脱贫。1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西海岸新区将输血变造血,把特色小镇与精准扶贫结合,如今已全部实现农村贫困户脱贫。在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后,新区将脱贫目光从农村延伸到城市,率先实施城市扶贫,划定“城市贫困线”,一幅前景美好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贫困户 因病致贫过苦日子,现在脱贫有了奔头
19日下午记者来到在胶河经济区灰沟村时,一位身穿保洁马甲的男子正清扫地面,这位男子走路一瘸一拐,但干活时十分认真。“这是俺村提供的保洁公益性岗位,一共有两个人,这个干活的叫王宏新,是其中一个。”村书记方世明说,王宏新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几年前因为患病致贫,家里过得一直拮据,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照顾下,生活又有了盼头,“去年他们家就实现脱贫了。”
王宏新干完活后,骑上三轮摩托车回了家,记者也到了他的家中,“俺家因为我生活困难了几年,这两年村里和政府照顾,生活又变得好起来了。”
今年51岁的王宏新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年轻时靠着一膀子力气,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可是幸福的生活在2006年突然出现转折。“突然查出双股骨头坏死,那几年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孩子正巧还是上学花钱多的时候。”王宏新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突然急转直下,他的精神状态也深受打击,勉强种着4亩地,他的妻子管女士到附近工厂打零工补贴家用。
国家实行精准扶贫后,脱贫致富的政策也落实到村里,王宏新的生活这才发生改变。首先,他成为了村里公益岗位性质的保洁员,每天在村里路上打扫卫生,每个月能有700多元的收入。村里同时为他办理了低保,实现了政府兜底。他在当地一家土豆合作社的帮助下,种植了两三亩土豆,一年两季分别种植土豆、玉米、小麦等,“每亩地每年能收入3000元左右,算下来家里一年收入能有4万多块钱。”
■贫困村 “一穷二白”的村集体,如今每年稳入十几万元
记者了解到,灰沟村共有125户400口人,2014年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其中贫困户有8户,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所有的贫困户都已实现脱贫。“我们对村里的贫困户分为不同的方式帮助脱贫,身体不好的就安排公益岗位,有劳动能力的到附近工厂打工,再就是联合当地的一些农业合作社,帮助村民种植经济作物。”方世明介绍,在贫困户生活实现转变的同时,村集体的经济状况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前村集体一穷二白,几乎没有村集体收入,想给村民改善生活环境也没钱实现。现在不一样了,村里一年固定的收入就有十几万元,往后几年还会增加。”方世明说,如今村里已经实现了道路硬化,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路灯。
村集体的收入来自哪些方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灰沟村几年前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用于苗圃生产,每年可收入1万多元租金。在前后14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帮助下,村里在城区购买了黄岛发展集团的商业优质资产,通过反租每年可获得至少8%的收益,除了商业资产升值收益外,每年还能有十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而在镇驻地购买的门头房出租后每年也能有1万多元收入。“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建造几个冬暖式大棚出租,这样每年还能有几万元收入。村里有钱了,就能再帮助村民致富。”方世明说。
■经济薄弱镇 企业+合作社+贫困村,帮助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实现脱贫,村集体有了可观的收入,在胶河经济区扶贫办主任孙长兵看来,正是胶河经济区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样板。他介绍,胶河经济区是青岛市定经济薄弱镇,地处黄岛区西北部,北接胶州、西邻诸城,有5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3户、贫困人口480人,其中省定贫困户198户,省定贫困人口301人,市定贫困户85户,市定贫困人口179人,现已全部脱贫。
孙主任介绍,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精准帮扶。对先天型贫困户,采取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或居家供养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帮助脱贫。对孤寡型贫困户,采取社会保障兜底、集中供养或安排相应的环卫员、防火员、护林员等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脱贫。对劳力型贫困户,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采取发展特色种养业、手工业、小商业等经济方式,免费技能培训、等生产方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帮助脱贫。对病灾型贫困户,采取医疗救助、常用药定期供给、社会保障兜底、临时救助等方式帮助脱贫,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资源型贫困户,鼓励其将承包土地和个人财产入股或租赁,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实现多渠道增收,帮助脱贫。
“我们还重点打造‘企业+合作社+贫困村’模式,助推贫困户脱贫。”孙主任给记者举例说,常家庄是胶河经济区省定贫困村,该村积极引进了青岛金霖药材专业合作社和青岛胶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其中,合作社租用了该村集体荒山120亩,种植了红榉等绿化树种、美国洋甘菊等芳香植物,青岛胶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租用村集体土地40亩。两个项目每年可为该村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在青岛金霖药材专业合作社打工,日工资收入60元,每人每年收入约1.6万元。东下泊村积极争取青岛水利局帮扶,投资68万元,在该村建造一处通用厂房576平方米,管理房四间,厂房建成后,进行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
■对接产业 住进“楼房”的鸡,反哺周边贫困户
沿胶河经济区驻地往南行驶十分钟,是当地的一个精准扶贫产业园——青岛梦圆生态农业项目,该项目由江苏鸿轩农业集团、青岛梦圆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尔金融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2亿元,占地220亩,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及畜牧机械成套设备生产。项目按照现代畜牧业标准化高效蛋鸡生产方式设计,建成后饲养规模将达到120万只,年产优质蛋品18000吨,蛋白18000吨,优质有机肥9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6000万元,利润总额1000万元,年净利润1000万元。
19日记者来此采访时,需要经过层层关卡和一遍遍消毒,这是一个采用国际领先设备的全自动化养殖项目,引进泰国正大集团先进的工程方案和工艺技术,采用以色列Agrotop公司的房舍设计、意大利OMAZ公司层叠式蛋鸡饲养笼具,建设标准化鸡舍4栋,蛋品分级加工车间一座,采用粪污快速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达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最近几天就要引进鸡苗了,这里的鸡是住楼的,楼下四层,楼上四层,饲料、饮水、收集蛋全是自动化控制。”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企业收益要反哺周围贫困户,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大量需求的优质鸡饲料可以从周围几个乡镇农户手中收购,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的销路;提供饲料和鸡苗鼓励周围贫困户饲养,回收鸡蛋获得收入;培训后雇佣贫困户到养殖基地就业;无害化处理的鸡粪可以与当地种植业农户合作,用于农田肥料。
此外,当地的黄发集团还成立了胶河富民开发公司,在胶河经济区驻地投资建设的柏乡汉街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预计年实现财政收入240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项目已于2016年5月开工,预计2019年4月竣工,2019年4月投产。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