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孩子异地求学妈妈失落 专家:父母要学会放手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杨健   2016-08-31 08:21:00

关键词: 孩子成长 专家支招 妈妈 父母 求学

  8月末9月初,全国各大高校陆续报到开学,满怀憧憬的大一新生们正欣喜地品味着象牙塔内的一切,而家长们的心一下子空了。习惯了操心的父母们却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尤其是一直对孩子无微不至照顾的妈妈,更容易感到无所适从、空虚、焦虑……专家告诉记者,孩子大了就得学会振翅高飞,父母要学会及时放手,闲下来的家长可以走出去,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会活动,做孩子积极生活的榜样。

  生活镜头

  孩子异地求学妈妈没了精神支柱

  “女儿上小学和初中是天天见,上高中住校一周见一次,上了大学一学期才见一次。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伤心。 ”前几天,独生子女琳琳(化名)去西安上大学了,妈妈张钰送女儿报到回来后,就开始每天担心女儿,看到女儿卧室空空的,张钰偷偷抹眼泪,整日睡不好、吃不香,不得不走进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而她只是众多提前感受空巢的家长中的一位。

  “我和女儿感情特别好,她读高三的时候在家住,每天下晚自习我和她爸爸都去接她,无论她写作业到多晚,我都陪着她给她准备宵夜。早上五点就起来给她做早饭,看她吃得香甜,边吃边说学校里的趣事儿,我感觉生活很幸福!”陪伴女儿度过紧张的高三生活,在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张钰又开始忙活着给女儿做被褥,每天带着女儿逛街买东西,置办生活用品,“孩子没走时,我就有各种担心,到学校能吃习惯吗?会不会被欺负?和同学处不好关系咋办……”说着,张钰眼圈泛红,又要掉眼泪,“想到女儿的背影,我心里就很难受。 ”张钰说,几天前,帮女儿办理好报到手续安顿好后,她在宿舍楼下看着我们坐上出租车慢慢离开,车窗外女儿的身影,渐渐模糊,“那一幕我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哭,孩子不在,我的精神支柱也没有了。 ”张钰叹息。

  “她爸爸整天忙得不着家,我也气,动不动跟他吵两句,搞得自己更烦了、更想闺女了……”张钰说,女儿现在军训,每天跟她通不了几分钟电话,发微信也经常没时间回复。“我也不想这样,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闷闷不乐,工作也没了劲头,回家就想吵架。 ”张钰很无奈。

  过来人说

  失落情绪得慢慢调整

  早在上个月,张艳的女儿就拿着一张机票,离开了青岛,开启了大一的新生活。家里顿时空了许多,张艳再次感到被“闪”了一下。毕竟,她和女儿的距离不是两个城市,而是两个国家。不过,比起15岁时,女儿第一次去新加坡读初中,张艳感觉“心都被掏空了”,现在反而已经适应了许多。

  “那时,我送她回来的路上,整整哭了一路,在机场迟迟不愿离开,就想那样才能离女儿近一点,回来后没法给她打电话,只能等待她主动给我们打国际长途。 ”张艳告诉记者,等女儿消息的过程真的太煎熬,“女儿会简单地跟我们报平安,但语言、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适应吗?人际关系如何……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一无所知,也不好过问。经常是孩子受了委屈在电话那头哭,我就在电话这头哭。 ”张艳坦言那段时间自己身体很不好,着急上火、严重失眠。 “后来,我想,女儿是我的支柱,其实我也是女儿的支柱,如果我过于思虑她,也会影响她、妨碍她,于是,我就尽可能敞开心扉多鼓励她、劝解她,跟她分享快乐的事以化解烦恼。”张艳还通过家长群相互沟通交流,也化解了一些担忧,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娱乐中去,发展新的爱好。

  不做孩子“离家”的绊脚石

  张萍的女儿四年前去成都上大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竟不敢踏进女儿卧室一步。 “那是她第一次离家,我有太多的不放心,每天、随时都要和她保持电话、网络联系,才能安心,不管她晚上出去玩到几点,回来后一定要用宿舍电话给我报平安。 ”张萍回忆,从小到大,他们做父母的几乎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女儿身上,孩子离开了身边,除了尽可能为女儿考虑得更多、让她少一些后顾之忧,似乎能做的很少,“是时候慢慢放开手中的风筝线,让孩子尽快适应,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活。”张萍感慨,那时她和女儿在电话里相互鼓励,女儿和同学的关系越处越好、学习和生活都越来越丰富,对家的思念渐渐淡了起来,她也和丈夫、朋友经常利用假期出去旅游散心,周末至少拿出一天来逛街、爬山、聚会等,“生活丰富了,心情也慢慢变好,心态似乎也年轻了许多。”张萍感激那段和孩子一点点同步成长、一起度过难关的时光,“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们顺利离开,父母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离开’的绊脚石。 ”最后,张萍也建议孩子应该多给父母打电话,讲讲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让父母看到他真的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专家支招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

  传统的家庭观念也让许多家长有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在孩子成长阶段就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孩子,忽略了夫妻关系和自身价值的发掘,孩子成了一切。一旦孩子脱离家庭进入社会,家长就容易产生目标的迷失和价值观的缺失,从而陷入对自己生活的否定。

  新阳光心理咨询研究所首席心理医生李克富认为,父母因孩子离家而产生的焦虑如果严重,会让人陷入精神抑郁,或者出现烦躁状态,严重的话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对于已经产生或者关心如何避免产生这样“空巢”心理的家长,他给出如下建议,必要时应当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第一,调整观念。学会对孩子放手,孩子除了学习,还必须学会如何独立生活、照顾自己。因此,家长必须摒弃“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由家长来操心”的错误观念,学会硬起心肠来,让孩子自己成长。

  第二,建立合适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过度关注,往往让父母不顾一切地与孩子保持联系,孩子在大学有新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父母需要学会与孩子建立合适的沟通方式,既有利于获取孩子信息,也不会破坏孩子个人空间。

  第三,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这点对于家庭主妇型的妈妈尤其重要,只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自己的生活兴趣,形成自己的生活圈,才能摆脱“离开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心理障碍。

  第四,夫妻应注重经营自己的二人世界。孩子不在身边,对于夫妻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经营好夫妻二人世界上,既有利于调适心情,也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

  记者 杨健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