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万"外来娃"和青岛本市孩子享同等教育待遇
来源:青岛晚报 2016-08-28 09:53:00
新学期开学,青岛振华路小学的南泰杰和董嘉和将升入六年级,明年升初中,分别来自吉林和青海的他们将和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保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在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6.5万名,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记者 徐美中
在青岛上学很开心
昨天,青岛振华路小学开展新生报到培训,南泰杰和董嘉和主动来到学校,帮助学弟学妹。今年开学,南泰杰和董嘉和都将升入六年级。 “听说我们在青岛上学,老家的同伴都很羡慕。 ”南泰杰是少数民族,老家在吉林,父母在青做外贸生意。在南泰杰的印象中,小学报名入学手续非常顺利,父母带着他到报名点,只花了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
振华路小学德育主任毕晓琳告诉记者,学校“外来娃”比例达到了89%,都能享受到和本地孩子一样的待遇。近年来,振华路小学外聘了不少老师,教授孩子们足球、书法、合唱等技能。南泰杰参加了足球、书法和主持课,董嘉和则学了合唱和主持。 “这些课程,他们不用掏一分钱,省去了他们课外上特长班的费用。 ”毕晓琳说,学校的多彩课程目前已开设了36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不久前李沧区舞蹈比赛我们拿了一等奖,参赛的孩子全都是‘外来娃’。 ”毕晓琳告诉记者,董嘉和也曾拿到了李沧区合唱比赛的一等奖。
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娃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在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6.5万名,占在校生总数的21%。
为保障“外来娃”上学,我市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青岛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入学、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管理办法,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2014年,市政府还印发了《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将加大对农村学校、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弱势群体的教育资源配置,重点解决城市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以及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的新增学位需求,保障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市始终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工作方针。为了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我市没有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而是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据统计,我市义务教育阶段98%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公办中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全接收,保障了他们入学机会的均等,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经费财政保障
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接受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我市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教育投入方面,坚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完全同等待遇,财政部门每年按照各学校实际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的国家助学政策,保障他们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针对流出地学校在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我市存在差异(英语学科明显),我市部分学校探索创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理想学堂”。 “理想学堂”主要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薄弱学科进行集中补习或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责任编辑:王悦音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