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连续23年实施名牌培育计划 企业参与积极性高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婷   2016-07-14 08:54:00

关键词: 滤筒 实施名牌 青岛四方 消费类 企业要

  “青岛名牌”队伍将继续扩容。经过4个月的申报,123个品牌正式入围2016年青岛名牌培育计划。近日,记者从市经信委采访了解到,作为品牌之都,我市已经连续23年实施名牌培育计划,通过专家帮扶、资金奖励等多方位培育,不断涌现新的知名品牌。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申报入围的品牌情况来看,互联网化、市场细分化等特点越发明显。

  名牌培育结合转型升级

  据悉,今年在企业申请、各区市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综合评审并多方征求意见,确定海尔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雷神牌游戏笔记本电脑等45种消费类产品、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中国中车牌车钩缓冲系统等67种生产资料类产品、青岛空港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的“翼路真情”等11个服务类品牌,总计123个品牌入围。由此看来,列入2016年青岛名牌培育计划与去年相比,数量有所下降。

  去年我市共培育了澳柯玛牌电动三轮车等53个消费类产品、双星牌滤筒除尘器等76个生产资料类产品、“诚纳四海48小时精准靠泊”等7个服务类品牌。最后,入围的136个品牌中,有68个获评当年的青岛名牌。

  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青岛名牌的培育,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牌转型升级,围绕家电、石化、服装、食品饮料、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十大品牌产业链,突出互联网工业品牌培育,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高端品牌、优势产业链品牌和重点集聚园区品牌,服务品牌以两化融合和生产类服务业为主。

  好“苗子”拥抱互联网

  记者查阅入围的45种消费类产品、67种生产资料类产品、11个服务类品牌发现,消费类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家具家居、电子家电等青岛重点产业领域,而在这些传统行业产品中,逐渐迸发出新的特点、趋势,如互联网化、市场细分化等。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cameo牌西服套装就是典型互联网定制品牌。据介绍,为了在服装领域更好地拓展个性化定制,红领集团在2007年成立了酷特智能。这是一家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用工业化手段和效率制造个性化产品。而cameo牌西服套装就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高端定制服装。此外,青岛红妮制衣有限公司申报的红妮牌内裤,在销售方面主要走电商渠道,也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转型品牌。“从今年的申报情况看,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趋势非常明显,有的是生产过程互联网化,也有销售渠道互联网化,还有产品设计融入互联网元素,像申报的英吉多牌物联网云端跑步机就是一个典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申报品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市场细分化明显。据了解,过去申报名牌的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只申报一个大的品牌,产品也比较笼统。今年,仅在纺织服装品牌中就涌现出琴鸥牌童装、红妮牌内裤、妙家牌女式内衣、乐好牌风衣、MONDO牌休闲装和学生装、华怡牌家居服等不同类别的品牌和产品。“像妙府老酒,今年申请名牌的产品是妙府牌冰醇,进一步细化产品线。”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现在我市名牌不仅推出细分产品,在销售方面也逐渐细分化,供给超市、百货商场与电商的产品均不同。

  此外,今年申报品牌还有高新的特点,比如ESUN牌石油树脂、鑫光正牌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等新材料,以及诺力达牌智能码垛机器人、三迪时空智造云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

  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

  “我市从1994年就开始培育知名品牌,坚持了二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青岛品牌,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品牌。”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申报名牌有一定的门槛,比如在经济指标上,参与申报的生产资料类产品,年工业总产值一般应在3000万元以上;消费类产品年工业总产值一般应在2000万元以上;服务类品牌企业年营业收入应为1000万元以上。但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可以在技改、专业、经营等方面受到政府和专家的帮扶,甚至还有一些资金奖励,在一些名牌展览会上也可以优先得到展示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评上青岛名牌的产品相当于政府为其背书,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所以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

  据悉,今年我市将加强对列入培育计划企业的业务指导,突出抓好互联网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培育。列入计划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核心,着力为消费者提供最佳体验,努力提升青岛名牌产品和服务水平。

  记者 王婷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