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年花四五万上辅导班 家长比孩子还焦虑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6-06-14 14:04:00
中考首日,15中考点附近,陪考的家长在考场外等待。本报记者 高绪亮 摄
6月13日,初三学生的中考笔试之旅结束。争上辅导班、学生睡眠时间不断压缩、家长患上焦虑症……初升高的压力面前,该如何为学生和家长解忧?目前,从招录体制改革到学生素质培养,从体制和心态上,青岛的中考改革能否为学生和家长“松松绑”?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象
上辅导班一年花费数万元
想要考个好高中,哪有不上辅导班的!”二中分校考场外,几位家长针对孩子上辅导班的问题议论开来。中考期间,记者采访不少家长,他们都表示,到了初中,课外上学业辅导班已经成为了常态。“家长们也在比,别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我们孩子也要上,要不然总感觉亏欠了孩子。”宗女士为了女儿能考一所好高中,刚入初三就报了三门主科的辅导班。
每个家庭花在辅导班上的钱可真是一笔大的开销。“到了初三下学期我给孩子报了数学、物理和语文的辅导班,两个小时600元,一个月算下来得一两万。”徐女士的孩子在青大附中上初三,她告诉记者,她家孩子的辅导班花费算是少的了。“孩子班上,上6门科目的家庭非常多,这样算下来,一年得四五万。”徐女士说,辅导班也分大课和小课,一对一的辅导自然贵。另外,有一些辅导机构推出中考包过班,交8万元左右集训辅导,花费更是惊人。
上初中十点半睡觉
市南区一所初中的考生小李告诉记者,中考这3天,他反而感觉轻松了。小李说,上了初中以后,作业多了,睡眠少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他还要做几本妈妈买的练习题,上了初三以后还有辅导班的作业。“进了初一以后,几乎每天都十点半以后睡觉。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
记者采访多位中考学生发现,睡眠不足成了他们共同的痛。本报曾针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情况展开过调查,选取了60名中学生,发现睡不够9个小时的学生有48人,80%的中学生睡眠不足。
“我们也知道,睡眠不足的原因其实就是作业太多。”一名初三家长孙女士说,让不让孩子早睡觉,他们非常矛盾。“考一所好高中还是要看中考考了多少分,在升学面前只好牺牲睡眠时间。”孙女士说。
中考家长更紧张
中考面前,压力更大的好像是家长。青岛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特约专家、中科院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硕士徐艳告诉记者,中考前两个月通过面询、微信和短信咨询心理辅导的学生和家长能有一百多人,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家长。
“家长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家长不满意孩子学习状况,家长期望太高,在学业上家长出现了失落和失望的情绪。不知道该怎样疏导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亲子关系。”徐艳说,“在中考的升学压力面前,家长出现各种焦虑情绪的情况非常多,这必须要引起重视。”
困惑
“拼优质普高哪那么简单”
每年的中考招生政策都会规定,普高和中职的生源比例大约是1:1,尽管由于普高学位增加等原因会使得某些年的普高升学率稍大,但总体的比例依然相当。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分学生上不了普高。“普职比例已经保持多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社会上还是缺少很多职业技能人才,随着经济的转型还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岛城一所高中负责人表示,调整社会的人才比例是必须的,各级层面都在畅通职业教育学生的成才“立交桥”。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高与中职相比,还是有更多的家长喜欢普高这种升学形式。“上初中升高中考大学,这是成才的长久之路,普高升大学所对应的大学数量和层次更多更高。”市北区一名初中生家长告诉记者,每所普高的升学率不一样。“家长们都知道,2中和58中的一本升学率最高,想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拼优质普高哪那么简单。”这位家长说。
对比普高,现在青岛中职方面的招生形式很多,“3+4”、“三二连读”、“普职融通班”等形式打通了职校生升本考研的天花板,也加大了普高和中职教育资源的融合。“对待中职,我认为现在家长的心态和观念都已经变了。”一位初中生家长告诉记者,中职也能升入本科大学,上中职能规避高考压力,这样的形式确实吸引了一部分考生和家长。
“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同。”这位家长说,普高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她担心学生进入中职后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会养成坏习惯。
中职一直在加强学生管理方面下功夫。“依托学校‘崇德·尚礼’的德育品牌引领,我们打造了‘1+1+1’的德育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常规的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等挖掘学生艺体潜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说,针对“3+4”学生的培养,学校通过人文大讲堂、主题班会等渗透礼仪、交往、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名家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握奋斗的方向。“‘3+4’贯通培养工作实施近三年来,班级学风浓厚,成绩优异,在各项文体活动、比赛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从中考到高考的招录突破口
自主招生政策是市教育局简政放权、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具体体现。在不违背教育局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各校出台方案,经批准后自主招生录取。不再把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发展和实践能力。”青岛三中首次加入了自主招生普高之列,校长翟召东认为,自主招生改革更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实,青岛中考改革中可以发现,破除分数决定论的步伐一直在推进。自主招生、指标生、艺体特长生、特色班,把各种多样化的招生形式摊开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供学生和家长选择,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和家长紧盯分数唯一出口,死拼优质普高的观点。
在今年3月份山东推出的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招考改革中提到,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上,山东将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的招生模式。
明确生涯规划,找适合自己的
面对各具特色的高中学校和多样教育选择,学生和家长需要好好弄清楚自己应该选择哪所学校,不要只看升学率。”市实验初中校长马林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将中考、高考、乃至求职、实现人生价值做系统规划,方能做好选择。
为考生和家长舒压,就要让学生和家长对于未来道路有提前认识。“很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未来的道路都是比较盲目的,到底喜欢什么专业,适合普高还是中职的培养,以后的目标,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都不明晰。”岛城一所高中的校长说,生涯规划将是初中和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这样的改革也能为学生和家长减轻一些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学生和家长就不会那么累了。”
“经过中考的选拔考上高中的孩子,绝不意味着可以暂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应该提前思考未来该做什么。”青岛十七中校长安伯贞说,事实上,对于很多的学生而言,都知道上了高中要考大学,但是考什么样的大学,这些大学需要怎样的条件,他们都很茫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孩子真正提前规划了,才知道自己的未来所在,才会产生内心强大的驱动力。
“青岛十七中生涯规划教育最初的出发点正是基于部分学生考上高中后理想模糊、动力不足而实施的。”安伯贞建议,家长们假期可以带领孩子到一些高等院校让孩子感受大学的氛围,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孩子对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上高中,家长先要学会做“学生”
青岛十七中校长安伯贞认为,相对于孩子的坦然,背后最紧张的莫过于家长了。很多家长“明修栈道”却又“暗度陈仓”:一方面鼓励孩子好好考试和适应,另一方面却互相打听如何假期给孩子报辅导班,以便提前适应高中课程。“带有‘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想法的家长很多,事实上,要让孩子过一个充实而有计划的假期生活,应该提前规划和学习的恰恰是这些家长们。”安伯贞说。
首先要认清高中孩子的成长特点。“高中与初中同为中学阶段,但是也有较大差异。高中时期的孩子走过了身体、心理、智能的成长阶段,开始步入成年,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从业意向。这时,孩子追求人格的独立,更多的心里话会藏在心中不愿与父母分享;高中学生的同学群体、学习内容、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一些孩子会产生不适应。”安伯贞说,高中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注重对孩子品质的锻造和理想的引领,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这些变化都需要家长提前知道,并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的教育理念落后,那么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会超前。要知道,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安伯贞说。由于高初中环境的转变、学习的差异,很多准高中生心理上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等现象。“到了高中,在高手如林的情况下,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又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人人都名列前茅是不可能的。”安伯贞告诉家长,这就要求学生和家长要学会面对现实,重新给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适时做好心态调整,挖掘自己的潜力,做最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