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槐花香海参肥 揭秘黄山村海底捞参“猛子将”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王爱科   2016-05-12 15:47:00

关键词: 海参;林先兵;黄山村;槐花;海底捞

\

前后两次深潜,林先兵在10多米的海底捕捞到20多斤海参,父子二人心情都不错。

\

林先兵用海带喂养池中饲养的海参。

  每年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崂山王哥庄街道黄山村野生海参最肥美的时候。黄山村的“猛子将”林先兵,开始了一年中繁忙的下海捕捞工作。想吃新鲜的野生海参并不容易,这位51岁的“海猛子”,已有30多年的海参捕捞经验,每年从崂山湾海域当中能捕捞出1万斤左右的野生海参。但由于深海捕捞难度大,也潜藏生命危险,黄山村这个300余户的村落里,只有两户渔民还在从事“猛子将”的行当,选择在春、秋和初冬季节下海捕捞野生海参。

  槐花香时海底参正肥

  春夏交替的季节,海水还很凉,赤脚下海仍有些刺骨的感觉。黄山村渔民林先兵坐在自家临海的小院里,东望不远处就是崂山湾海面层层叠叠的海浪。

  在这所临海搭建的小院北侧,有一棵槐树,碗口粗的树上,雪白的槐花压低枝头。“每年槐花飘香的时候,海里的海参最肥,现在正是春海参捕捞的好时候。”林先兵说。

  16年前,考虑到年岁渐老,林先兵开始自己在海边陆续建起了3个海参池子养殖海参,以防哪天身体条件不允许,没法潜海捕捞了,可以留条谋生的退路。但每当闻到院子里飘过的槐花香,已经有30多年海底捕捞经验的他,还是抑制不住那股潜入深海的冲动。

  今年也不例外。11日一大早,他就为潜海做起了准备。护腰、护膝、潜水棉帽、铅砣子、潜水镜,一一清点完毕,当然,没忘了给渔船的柴油机加满了柴油。“看天气适合海底捕捞,8点半出发,上午干两个小时的活儿就行。”林先兵说。

  1966年出生的林先兵,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辈从事“猛子将”行业。在当地人眼里,“猛子将”是对下海捕捞海参渔民的特别的称谓。

  腰缠30多斤铅砣

  11日,海上有雾,但海风并不大。上午8点15分,林先兵开动了渔船,往崂山湾大管岛方向驶去。不到10分钟,已经来到了确定的潜海捕捞区域。

  到达捕捞区域后,林先兵并不着急换上衣服下海,而是先在稍微有些颠簸的船上活动手脚,然后在靠近船舷位置压起了腿。“尽管水温现在是十三四摄氏度,穿着潜水服到海底还会感觉凉,为防意外,下海前还是要活动开腿脚。”林先兵说。

  简单的热身后,这位老渔民开始打开行李包,扎上护膝、护腰,戴上棉头套,潜水镜,仔细固定住了水下的呼气管。最后,把一条粗壮的腰带系在腰上,腰带上固定着5块铅砣子,重达30多斤,以方便他能快速地潜入海底。

  与老渔民一起出海的是27岁的儿子林泽群。尽管曾有过两年的部队生活,也会游泳,但林泽群对父亲海底的捕捞工作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一起下海可以,但我也就在船上帮着往空气压缩机里打打氧气,帮着收一下捕捞上来的海参。”林泽群说,早些年,出于好奇,他也曾在父亲的指导下深潜过一次,但潜入海底后强大水压导致的头晕耳鸣,让他再也不会像父亲那样潜海捕捞。

  潜水两次收获20多斤

  准备结束,林先兵把盛放海参的网兜挂在了胸前,最后又检查了一下呼气管畅通,就从船头上跃入了海中。捆在腰间的铅砣子发力,身体压起的水花还没在海面上消失,他就已经消失在海面。

  “这片海域大约有10多米深,海底的状况也都了解,相比四五十米的深潜,海底捕捞的难度应该小得多。”看着记者有些惊愕的表情,林泽群表情平静地说。

  尽管上午的海浪并不大,想到海面下10多米深处,老渔民正在海底借着微弱的光线四处捕捞海参,还是让人有些担心。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漫长,8点55分,海面上突然冒起了大水花,接着浮起了一团深色,身着潜水服的林先兵跃出了海面,高擎的左手举着半网兜的海参,有些费力地游向船头,递到了林泽群手中。手扶船头,林先兵摘下呼吸器和潜水镜,脸色通红,长长地呼了几口气。

  稍微休息后,再次消失在海面上。第二次潜海捕捞的时间仍然是10分钟左右,收获与第一次差不多。林泽群接过海参后,把父亲拉上了船头。从林先兵急促的呼吸声,可以想象出海底的捕捞难度。

  “大约有20斤,看个头,最大的有一斤左右,小的也有两三两,两次潜海,捞了20多斤海参,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林先兵说,近两年来,他每年出海捕捞的量都在1万斤以上。

  揭秘 好收成全凭胆量和经验

  深潜捕捞尽管辛苦,但提到海底的捕捞感觉,林先兵显得津津有味。“海猛子”在海底游动,一罐氧气大约可以支撑二三十分钟时间,海底四周的海参触手可及,抓住一个就放进胸前的网兜里,网兜满了就浮出水面交给船上的搭档,搭档把海参倒进渔筐,拿到空网兜后继续潜入海底捕捞。

  崂山湾30多年的“猛子将”生涯,让林先兵对海底的状况了如指掌。而对海底的状况很了解,哪片海域适合海参生长,哪里就是最佳的捕捞区域。

  “海猛子”的海底作业会持续两三个小时,偶尔也会上船歇息一会儿,直到筐子填满海参,渔船才会返回码头。在年轻的时候,林先兵经常凌晨两三点钟出发,海上跑七八个小时,到崂山湾千里岛海域深潜捕捞。

  春海参进入捕捞季后,随之而来的秋季和初冬,是“猛子将”们最忙的时节。“但一年中出海的次数,当然也要靠天气来定。”林先兵说,即便风平浪静的天气,海面下数米就是昏黄的世界,能见度只有五六米,要是风大,海水被风浪搅浑,就只能看清前方半米左右的区域。而且在秋冬季节,即使在潜水衣下穿上厚厚的棉衣,冰冷还是会透彻全身。“最难忍受的还是水压,头发昏发胀,感觉眼睛、耳朵像要鼓出来一样。”林先兵说。

  海面到海底,浅则10多米,深则五六十米,但对“猛子将”来说,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距离。在林先兵的经验中,无论是深潜还是浅潜,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海底的礁石和暗流,崂山湾表面上尽管平静,可也有海域分布海沟,由此导致的暗流可能会把深潜捕捞的人卷走。

  另一个隐患可能在渔民的日常捕捞中就埋下了,渔民废弃的鱼虾网,可能残存在海底,若是不小心被渔网挂住,也会难以脱身。

  600年老渔村 仅两名“猛子将”

  从地理位置上看,黄山村位于崂山东麓,东面是崂山湾,隔海与大管岛、狮子岛相望。目前这个村一共有310多户居民。

  可查的资料显示,早在明朝永乐四年,林氏先祖从云南(山西大同以南)迁居黄山村定居,后来随着迁居人越来越多,形成村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猛子将”算是高危行业,以前,要不是为了生计,很少有人会从事这个行当。长年累月的下海,很多人的身体都落下了毛病,恶劣的工作环境,也让这门老行当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

  “现在这个村里,算上我,只有两个人还在从事‘猛子将’行业,而且都是50多岁的年龄,尽管一年可以捞个一两万斤海参,但海底捕捞的辛苦已经吸引不来年轻人。”林先兵说。

  ■链接 新鲜野生海参 最低80元一斤

  不出海的时候,林先兵最愿意干的就是扛一筐海带,到家里的3个海参池子喂海参。“三个海参池子加上去深海捕捞的数量,一年新鲜海参的产量在三四万斤左右。”林先兵说,其中出海捕捞的数量大约占四分之一。

  记者在黄山村采访中发现,深海捕捞到的野生海参,市场销售价大约在80元/斤到120元/斤,按一年深海捕捞1万斤来算,林先兵深潜的年收入不会低于80万元。

  春夏之交,参池饲养的海参也进入了捕捞季。“按照海参质量的差别,饲养海参的价格在四五十元左右,但5月底开始,价格还会上扬。”林泽群说。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王世瑞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