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七中新增两个特色班 欲造未来工程师
来源:青岛晚报 2015-04-14 13:56:00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重要的变化之一是,高校将分专业录取学生,这就要求高中学生及早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以明确高中学习的科目,在高考中获胜,为未来打好基础。青岛十七中以在学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引领,开设“未来卓越工程师”校本课程,今年首次举办“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既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又适时应对了未来高考的变化。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未来发展方向、走进国家实验室体验最尖端科研成果、在高中就可聆听大学教授亲自授课,参与多种理工特色的创新实践活动……从今年起,青岛十七中专门招收两个“未来卓越工程师”特色班,从高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卓越的“工程师素质”。上周五,十七中高一年级的42名学生走进青岛理工大学的建筑设计实验室、土木实验室和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拓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用兴趣带动未来发展
你知道什么是壳结构、膜结构、网状结构、拱结构吗?上周五下午,青岛理工大学的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青岛十七中40多名高一学生,他们是通过学校前期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选择了建筑设计、机械工程等方向的学生。在理工大的数字建构实验室里,他们在大学教授的讲解下,利用逼真的模型,对各种建筑结构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听说这些模型都是大学生自己制作出来的,同学中响起了一片赞叹声。 “我本身对建筑就挺感兴趣的,今天参观了实验室之后,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明确了”,高一·三班的曹梦梦同学告诉记者,进了大学的实验室之后,让她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学习动力也更充足了。
“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秘书董癉老师告诉记者,从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表现来看,那些真正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高,也更容易出成果。因此,让高中生提前了解大学授课内容,培养专业兴趣和基本学术素质,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极为有利。
今年开设“卓越班”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学生未来视野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去年4月,青岛十七中与青岛理工大学启动了联合育人项目暨“未来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依据学生生涯规划的职业意向选择,开设了建筑设计、机械工程、机器人与计算机应用方向、金融工程、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等六门大学先修课程,聘请青岛理工大学的六位优秀教授来校授课,进行高中学习与大学专业的密切衔接。
经过一年的联合育人探索,今年学校专门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特色实验班,针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而设置,其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育教学等采取与高校联合育人的模式,由高校与学校组建专家教师团队,组织教育教学。 “卓越班”招收两个班,单独录取,单独编班,给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
打造未来工程师摇篮
“‘卓越班’学生当然要学习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这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建筑设计、机械工程、计算机应用、工商管理、金融工程、艺术设计等属于校本课程,目的是拓展学科领域,挖掘理工潜能,提升理工素养”,青岛十七中校长安伯贞告诉记者,学校将形成一整套适合未来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制度与机制,引导师生树立理工特色人才培养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理工特色人才培养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为理工特色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对于有理工潜质的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从而推动学校理工特色人才培养的整体开展。
据介绍,“卓越班”将体现面向全体、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原则,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工素质培养计划,又要针对理工素质突出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学校将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依托,建立与国内其它知名大学的联合培养机制,打通高中和大学的理工特色人才培养的通道,形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同时,学校将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革命,选择有利于学生理工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开放式等多样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建立高效课堂、活力课堂。(李晓丽)
●重点提示
“卓越班”这样报名
今年“卓越班”共招收2个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市内三区符合条件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规定时间内网上报名,“卓越工程师班”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平行录取。报考 “卓越工程师班”而未被录取的考生,该志愿等同于青岛十七中普通班志愿,可参加十七中普通班录取。第一志愿报考“卓越工程师班”的指标生,在十七中普通班录取时享受指标生待遇。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