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城区学校喊挤农村学校嫌空 村小学一年仅招15人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建亮   2014-09-15 09:02:00

关键词: 青岛2中 学校管理 农村学校 小学学生 青岛市教育局

城区学校喊挤农村学校嫌空 村小学一年仅招15人

 

城区学校喊挤农村学校嫌空 村小学一年仅招15人

 

  当国歌奏响,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偌大的莱西市河头店镇矫格庄小学的操场上有些空荡,一年级的队列里,新生更是零零落落……看到这一幕,校长刘先进心中有些恻然。新学期开始前,刘校长得知学校仅招收了15名一年级小学生,担心有孩子错过上学时间,他进村挨家挨户打听了一遍,发现村里大部分学生都跟着父母到城里上学了。

  矫格庄小学的招生情况只是岛城众多农村小学的一个缩影,是在农村的家门口还是到城里跟着打工的父母上学,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城市,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也给城里的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物 1

  老董夫妇·曹县来青打工

  为一双儿女吃苦也值

  老董来自菏泽曹县,在青岛打工已经两年了,夫妻两人都在市南区八大湖附近做环卫工,今年暑假老董回了趟老家,“以前都是孩子放假后来青岛找我们,今年我回家是为了把他们全都接到青岛来。”新学期开学,老董的两个孩子顺利进入到了市南区燕儿岛路小学上学,老大是儿子,今年9岁读4年级,女儿8岁,今年读3年级。

  老董家所在的高洪洞村小学已经在前几年“撤点并校”的浪潮中撤销,老董的两个孩子需要到隔壁村子上学,学校离家约有两公里,孩子的爷爷奶奶每天接送孩子上学。这几年孩子的爷爷奶奶上了年纪,特别是爷爷经常生病住院,需要老伴去医院照顾,很多时候需要拜托邻居帮忙接送孩子,“老人生病我们在外边原本就没法照顾,还要把孩子扔在家里给老人添麻烦。”老董的妻子董凤花说,把孩子带回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城里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学校条件也好,老师教得也好,教出来的学生特别懂礼貌。”

  董凤花说,两个孩子以前上的学校也是一栋三层小楼,也有操场,但是土操场,“这里的操场都是塑胶的,一看档次就比老家的操场好了几倍。”董凤花说,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绝大部分人都会在稳定下来后把孩子接出来,希望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开学一段时间后,女儿静静告诉董凤花,新学校里老师可好了,中午食堂盛饭时都会特别照顾她,“当时担心孩子不会说普通话,到了新学校会有人笑话她,没想到孩子适应能力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

  孩子们来到身边了,老董两口子也忙起来了,老董的工作是跟垃圾车运送垃圾,天不亮就走了;董凤花的工作是清扫八大湖街道办事处一片儿的地面。董凤花原本早上五六点钟上岗,因为要给两个孩子做早饭,再加上秋天落叶比较多,她每天凌晨4点就早早起床了,临出门前,在电饭锅里煨上小米稀饭、煮上鸡蛋,6点半左右急急回家把孩子叫醒吃早饭,吃完早饭再骑上摩托车将两个孩子送到学校,“摩托车也是专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怕堵,十来分钟就到学校了。”董凤花有点自豪地说。送完孩子之后,董凤花还要再赶回去继续扫马路,每天如此……“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再苦也值得。”

  人物 2

  李乐奇·跟着父母从沂南来青

  口音跟城里娃没区别

  9月1日,李乐奇穿着妈妈给新买的衣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了李沧区沧海路小学,见到学校门口的老师,李乐奇有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不管是穿着还是口音,李乐奇跟城市小朋友几乎没有区别。李乐奇不到1岁时,父母就带着他从临沂沂南老家来到青岛,父母在学校附近做蔬菜、水果批发生意,“他幼儿园都是在青岛上的,从小就说普通话,基本不会说我们那里的话,呵呵。”李乐奇的妈妈说,其实在李乐奇出生前他们两口子就在青岛打工,怀孕后两人回到了老家,当时打算回老家自己干点小买卖就不出来,孩子出生后两人又改变了主意了。

  “老家村里有所小学,至今还是平房,学校规模不大,整个校园还没有这边学校的一个操场大,学校里的老师年纪都很大了,有的还是我当年上学时候的老师,他们教的知识肯定跟不上时代了,我估计他们连电脑都不会用。”李乐奇的妈妈说,每次回老家看到村里小学学生都不多,听说这几年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稍微有条件的都把孩子带出来了,他们两口子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赚钱了,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高中、考大学……

  人物 3

  张天一·跟着父母从临沂莒南来青

  农村娃当主席直升2中

  在青岛28中,张天一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上一届的校学生会主席,他主持了学校里的若干大型活动,在学生中有着较高的威信,今年中考他顺利直升青岛2中,无疑给自己在同学中的印象又加了一些分数。在28中很少有人知道,张天一其实并不是本地户籍,他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来到青岛。不过在28中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几乎各占了一半,大家根本就不在乎户籍是哪里的,在学校里他们是完全平等的。

  与张天一聊天,他说话不带一点儿临沂口音,“在家里跟爸妈还是说临沂话,但在学校里都会说普通话。”张天一告诉记者,尽管每年春节他都会跟着父母回临沂莒南老家过年,但他已经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小姨家的弟弟在老家读初中,“听我小姨说老家的学校管理得特别严格,就是完全应试的感觉。”张天一说,村里的小学条件比较落后,校舍已经很陈旧了,学校管理也有些乱,老师的水平和敬业精神也不如城市学校,“其他学校我不知道,28中的老师都特别敬业,经常放学陪我们写作业写到7点多才回家。”他特别感谢父母能带他来青岛上学,“父母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记者了解到,张天一的父母一直在青岛做着卖蔬菜、卖海鲜的小买卖,他们不仅要供张天一读高中,还要供他姐姐读大学。

  进入青岛2中,张天一感受到了压力,“身边的牛人太多了,要低调地努力学习。”28中副校长陈祥波告诉记者,在学校里老师从不关心学生是不是本地,也不在他们身上贴上本地或者外地的标签,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享受相同的待遇。陈祥波说,相比于城里孩子,吃苦耐劳、好学、质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每年28中都会组织优秀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地进行社会实践,其中有一半是外来娃,“这些孩子都是根据平时表现获得积分选拔出来的,他们有的不一定学习成绩特别好,但他们特别爱劳动,有的体育特别好。”据介绍,今年青岛28中有8名学生被青岛2中录取,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3人;考上58中的有7名学生,同样有3人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保障

  外来娃与本地娃入学同等待遇

  外来娃进城上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管是教育部还是省教育厅或是市教育局,都在不同文件中要求保障外来娃入学的权利,今年市教育局就专门出台了《青岛市教育局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新规针对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是指在青岛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务工但在务工地没有正式户籍的人员。各级各类中小学均可以接收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

  市教育局要求,各市、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保障符合青岛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能够与本地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学校应当关爱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文件中明确了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读依法享有以下权利,包括在接受教育教学、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符合青岛入学条件并完成小学教育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以继续升入初中就读,其升学方式与本地学生相同;符合青岛入学条件并完成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以继续升入高中就读,其报名规定、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标准等与本地学生相同。据介绍,这些权利与本地户籍学生完全一样。(记者臧旭平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