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独立书店弥漫文艺气息 从书香到咖啡香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李 魏 2014-05-09 14:38:00
在2012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青岛作者薛原主编的一本《独立书店,你好》,获得书业和媒体关注,并自此每年增补新版。“其实大家真正关注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书中那些富有人文气息、特色鲜明的独立书店。”薛原说。
书中记录的青岛独立书店,始于1994年。那一年,青岛出现了几家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书店,大地书屋、学苑书店和汉京书店。20年过去,它们在爱书人心目中的位置依旧。学苑和汉京延存至今,前者坚守“文艺”的精神和方向,后者主打美术和艺术品收藏类图书,气质未变。
而真正令书友缅怀的却是因主人逝去而不存的大地书屋。“张老板时常让 ‘熟客’在出版社发来的订书单上打钩,让你勾出喜欢或说‘应该’进的书,而且申明不必为是否能卖出去考虑。久而久之竟练就了不随众的明确品味,也自然获得了一批忠实的拥趸。”在薛原对于独立书店的清晰定义中,这些小众聚集的老书店绝不负“独立”二字:首先,它的存在不依附任何组织机构,绝非国有资产,也非那些大集团公司控股的部门;其次,人文品性的独立,规模可能不大,但存在的意义首先是有明确的读者群和明晰的精神指向。
在薛原看来,这样的独立书店的存在,呈现的是城市读书人口的存在状态,反应的是城市人文精神素养的一个侧面。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去北京要看万圣书店,去南京要找先锋书店,去上海要问季风书店,去杭州要到枫林晚,去台北要逛诚品。相对于大而全的国有图书卖场,小众的独立书店才更彰显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象和风尚。 今天的独立书店,更像读者俱乐部
2013年,学苑书店在泉州路的店面重新装修,添置了咖啡机和更多桌椅。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沿袭20年社科人文风尚的小众书店,现在的主人张兵林,在2009年还开设了另一家岛城知名书店——不是书店。
正是为了与坚守传统却举步维艰的学苑以示分别,不是书店以名称明确表示自己不是书店:除了卖书,还经营咖啡、创意工艺品,组织同城活动,为此,张兵林直言这样做也是无奈选择,是一种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妥协。而正因如此,不是书店聚集起更多读书交流的年轻人,它也是青岛首家采用会员制方式经营的书店,目前的会员数量已超过8000人。“刚开业我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顾客马小姐说,“这里不仅有书看,有东西喝,最重要的是有一种氛围,让我能够真的静下心来看书、充电,在交流中放松身心。”这大概是经常光顾包括不是书店在内的独立书店的人们的共识。
在青岛,薛原同时也是繁花·我们图书馆的创办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里更像是一个聚集了同道中人的文化沙龙,每周都有不同的沙龙聚会活动。书店是由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开的,大家都在书店或是豆瓣上相识,因为有“开个属于自己的书店”的共同梦想,才有了这家特别的书店。“我们的经营理念是自由、开放,我们欢迎各个年龄段、各种性格的人,来这里阅读、写作、音乐、摄影、沙龙,只要来到这里,相信你总能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书店的另一位创办者徐绚说。5年前,北京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许知远,对于他的独立书店的定义是朴素大方自由,不带任何矫情。
曾经的独立书店,以有别于新华书店系主渠道的 “二渠道”取胜,人们在主流书店中看不到的书,可以在这里买到。而当传统图书的买与卖已不能支撑书店运行时,被迫转型的独立书店却被赋予了新功能,那就是成为一个爱书人交流的平台和俱乐部,一个可资认证同道中人身份的场所。 独立书店,城市的文化地标
就在张兵林还在为已走过20年的书店,能否存活到下一个20年而担忧、为咖啡介入书店而无奈时,良友书坊的掌门人臧杰却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书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业态的公共文化空间。
在最初作为图书策划出版机构的良友书坊,你能买到几乎所有与青岛相关的图书,不仅如此,在这里,书吧和咖啡馆融为一体,美术馆和画廊彼此统一,同时,有关青岛本土艺术文献档案的梳理,与图书和艺展的紧密结合,则让这里充斥着老青岛的文艺气息。
“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品牌,一个城市文化地标。”借助品质和品牌的营造,如今良友书坊早已赢得了外地人的口碑,吸引更多的文艺青年慕名前来,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青岛,刚刚踏进书坊,便被深深地吸引了,“这里让人觉得很舒服,很安逸,我发现周围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店,有书、有咖啡、有小商品,让人觉得青岛是个文化气息、文艺氛围很浓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真的是件很惬意的事。”
而在臧杰看来,传统书店的经营理念已然崩塌,综合业态已是大势所趋。独立书店的咖啡做得再好,也只是道具;书也绝不是唯一的需求,重要的是整体空间品质氛围的营造。
就在昨天,汉京书店的老板段俐向记者透露,6月份,一家新的汉京书店将在福州北路开张,与位于昌乐路文化市场的老店相比,新店将转变单纯售书的传统模式,采用图书、红木家具和茶叶相结合的“跨界经营”业态。这家坚守20载、数度被迫迁移的传统独立书店,也将迎来20年来的首度变脸。
本报副刊编辑薛原所著《独立书店,你好!》一书(共三季)让人们领略了各大城市独立书店的生存状态和独特气质。书中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独立书店。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独立书店,也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青岛独立书店
【学苑书店】
开设于1994年,世纪之交从高密路老店搬迁至泉州路新店。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以哲学、历史类图书见长,切·格瓦拉的画像曾一直悬于店内,办店主旨20年不移。
【不是书店】
2009年在南京路创意100产业园开业。秉持“后书店时代”的概念,奉行自由思想理念,将书、音乐、咖啡、烘焙、电影和创意杂糅,形成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文艺气息。在这里,只要消费一杯饮品,就能在某个角落,用一本好书,消磨一天的时光。空气里飘着咖啡的香气,安静与恬淡中,踏上木质楼梯的咯吱声也分外和谐。每个周六,这里总会组织一些讲座活动,偶尔有独立音乐人的小型演出,或赏析一部经典电影等。
【良友书坊】
位于广西路邮电博物馆旁,自然地嵌在始建于1901年的德式建筑中。兼收了南北青沪两地的文化精髓,作为一个品牌,延续着老上海的魅力,展示着青岛氤氲的独特气息。
名字取自老上海的《良友画报》,虽然是上海品牌,却是青岛制造。欧式吊灯,木质桌椅,拐角一隅的吧台,抵着天花板的书架,墙上泛黄的画报和音响里传出的周璇的那首《花样的年华》,都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30年代的老上海。
【繁花·我们图书馆】
位于江苏路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第一次去,如果不数着门牌号,恐怕很难会发现这样一处别致的书店,两侧贴满海报的木质楼梯,填满各种书的木质书架,舒适清新的木质桌椅让本来幽静的环境更添一分温馨可爱;书店布局也颇为新颖,分为阅读区、图书馆区、休息区等等,店内播放着不知道名字的法文歌曲;老式录音机、手工建筑模型和几盆茂盛的盆栽,无不体现着店主人的闲情逸致。周末书店会组织一些文化沙龙活动,让人们从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释放、放慢脚步。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 魏 本报实习生 梁羽倩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