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雪龙号"成功归来 青岛专家和队员忆难忘经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张同顺   2014-05-08 07:54:00

关键词: 雪龙号;南极光;年轻队员;南极科考

  大家可能记得,今年元旦前后,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成功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52名乘客脱险并自主脱困。但是您可能不知道,雪龙号能成功实施救援,咱青岛的科考专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7日,回家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高级工程师矫玉田回忆了南极科考160天的难忘经历,其中包括他们参与的搜寻马航MH370。

  除科考外又接两项任务

  5月7日,记者在海大见到科考归来的矫玉田,第30次南极科考雪龙号已于4月15日返回上海基地码头,回到青岛的矫玉田已经基本适应了“陆地生活”状态 。矫玉田回忆这次160天的南极科考,虽然曾10次赴南极,但这次南极之行让他心情依然激动。

  矫玉田告诉记者,这次南极科考是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出发,船上152名科考队员来自全国60余科研院所。矫玉田是本次科考大洋考察队的队长,他的队员来自全国12个科研、院校单位的35名队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南极科考站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维多利地常年站作为未来的新建站,本次科考开展了该站的工程地勘工作。矫玉田表示,本次科考首次在普利兹湾浮冰密集的海域顺利布放1套测量温、盐、流锚定潜标。

  “这次南极科考,可以说是我这么多次南极科考中最让我难忘的一次。”矫玉田说,这次科考,除了完成规定的科考任务,还参与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搜寻马航MH370,这其中惊心动魄的日子让他记忆深刻。

  成功“转运”被困52名乘客

  去年 12月25日,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告知雪龙号,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等级为最高级别。据悉,当时在俄罗斯船附近的有雪龙号,还有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而雪龙号是距离最近的船只,直线距离为585海里。

  矫玉田回忆,当时他们请示后,立即调整航向前往救援,但行进至6.1海里处时遇到冰山受阻,之后法国“星盘”号也遇阻退出救援,雪龙号按照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请求,原地等待澳“南极光”号到来后一同商定救援方案。

  去年12月29日晚“南极光”号到达,但均无法抵达俄罗斯船,两艘船只有保持机动等待机会。机动期间,雪龙号上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认为采用直升机营救最为有效可靠。

  “确定救援方案后,1月2日天气好转,能见度大幅度增加,我们当机立断,决定趁机尽快用KA-32直升机完成人员营救到澳大利亚船上 。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KA-32直升机的停机问题,因为KA-32直升机的重量7余吨,俄罗斯船和澳大利亚船上根本无法停下KA-32直升机,需要新搭载停机坪。”矫玉田说,经请示,在保持科考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他带领12名科考队员在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澳“南极光”号两船边上人工搭载机场。

  矫玉田回忆,雪龙号是科考船,不是专业救援船搭载停机坪,他们只能利用现有的材料,他们准备用船上 20块木板子在浮冰上搭载。搭好停机坪后,后经确认安全后,KA-32直升机经过近5小时紧张有序地飞行,成功将俄被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 52名乘客运送至澳“南极光”号。

  归途接到搜寻MH370任务

  今年 3月,雪龙号在完成南极科考任务后返航,经过了100余天冰天雪地的日子,雪龙号穿越风大浪急的西风带之后,准备到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补给。

  矫玉田告诉记者,就在雪龙号第二天早上将要达到补给港口时,3月21日凌晨,他们便接到命令,得知马航MH370失联,飞机上有百余名同胞,上级要求考察队尽快完成补给,立即参加马航MH370航班搜寻任务,补给时间缩至6小时。

  “在这次搜寻任务中,雪龙号主要是负责海面上痕迹的搜寻,我们首先是从港口购置了20个望远镜,还利用船上现有的设备,改制成6套钩子和捞网。”据介绍,3月24日11:00,雪龙号进入疑似海域范围,开始进行搜寻工作。期间航行989海里,用时65小时。雪龙号自弗里曼特尔港出发后,截至3月30日17:00,共航行214小时(8天 22小时),总航程2660 海里,总搜寻面积11710平方海里。在此次搜寻期间,雪龙号最南到达43°46′S,遇到的最大风力28m/s,最大涌浪5M 。

  矫玉田告诉记者,3月30日下午,包括海军和海巡船、中国商船全部到达新的搜寻区域,开始新的搜寻。3月31日上午,雪龙号完成交接工作,返程回国。

  这次科考,青岛队员有14个

  郭延良今年26岁,是去年毕业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是这次南极科考的青岛队员之一。5月7日,首赴南极的郭延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就希望能到南极,去年所里通知时,他主动报了名。

  对这次经历,他表示“终身难忘”。“当雪龙号驶入南极,我看到一望无际的冰,还有碧蓝的天空,大自然的力量让我震惊。”在南极遇到冰阻时,对郭延良是第一次。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并没有慌,主要是科考老队员们一如既往的镇定,影响了年轻队员。“当时正值元旦,大家组织小品、唱歌节目,这种氛围下情绪很稳定。这次南极科考时间共160天,说实话挺想家的,还有女朋友。”郭延良告诉记者。

  中国的南极科考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30次,每次都有青岛队员,而且第三次到第九次,都是从青岛出发的,这次科考青岛队员就占了14个。其中矫玉田从事极地考察工作20多年,曾10次赴南极考察,多次担任大洋考察队队长;5次参加北极科学考察,4次参加国外合作北极考察。 文/记者 张同顺 图/由矫玉田提供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