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 突出品牌优势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作者: 2014-02-18 16:34:00
记者日前从市统计局获悉,2013年,我市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236家,完成产值1.2万亿元,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5%。
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整工业发展结构,市委、市政府立足青岛工业的优势和特色,确定了打造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是青岛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呈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重、高端制造主导、品牌优势突出的良好发展局面。
高端制造业发挥主导优势
2013年青岛重点推进的370个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项目中,赛轮股份高性能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项目、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基地建设项目、中远佐敦高性能船舶涂料项目等67个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项目竣工投产,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项目、青岛航天微电子产业园项目、青岛啤酒麦芽厂搬迁新建年产20万吨麦芽项目、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二期项目等224个龙头项目或高端制造业项目在建。同时,青岛围绕产业短板开展产业链专题、点对点定向招商,引进高新项目100余个。
高端制造主导、品牌优势突出,成为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显著特点。2013年,十条产业链中的首列智能化高速列车样车竣工下线,世界最大型水下立管支撑浮体系统建成,4.2万吨级深海铺管船、3万吨级导管架、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国内领先,全市高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达到28.7%。
在十条产业链中,中国名牌达62个,中国驰名商标达58件,分别占全市的91.2%和80.8%。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企业作为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紧盯科技发展前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技术层级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3年,青岛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总数达到353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达到27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创新推进产业链层次升级
“2013年,青岛大力开展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活动和集中服务活动,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项目引进、开工、运行全过程服务,从而使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实现平稳增长,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橡胶、食品等产业链的增长幅度均保持在10%以上。”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表示。
2014年,我市将完善项目在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用好千亿级产业链土地指标,年内滚动推进3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28亿元的海晶化工产业基地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完善项目在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跟踪推进上汽青岛清洁能源客车项目和客车总部落户,加快贝尔特海洋生物医药、杰华生物“乐复能”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推动蓝湾药谷产业集聚,尽快形成有效产能。大力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会同重点区市和产业集聚区,牵头引进15个产业链关键项目,着力抓好工业千亿级产业链的补链建链强链工作。
同时,推动产业链层次提升。综合运用技改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等手段,推动10条千亿级产业链层次提升。编制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机械装备产业链的本地配套率,深化工业强基建设。严格原材料行业准入,推动石化、橡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配合做好化工区功能调整,严格水泥产能置换的调整优化。分类推进4个服装创意产业园建设,力争50家食品企业通过国家诚信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家电产业链智能化水平。着力突破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部件与关键技术,争创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姜喆 实习记者 王柄浩
2013年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发展情况
家电产业链
主要包括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及压缩机、电机、液晶面板、模组等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家电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和品牌化战略,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规上企业68家,产值1439亿元,增长10.6%,占工业比重8.9%。
石化产业链
主要包括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塑料深加工等石化产品制造,规上企业345家,总产值1811亿元,增长6.6%,占工业比重11.3%。
服装产业链
主要包括纺织、服装服饰、鞋帽及纺织机械制造业,是全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工业,在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繁荣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服装企业努力克服成本上涨、外需低迷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增长态势,全市740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644亿元,增长3.4%,占工业比重10.2%。
食品产业链
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等三大门类,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食品包装材料和加工包装机械设备等关联行业发展作用重大。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品牌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食品工业布局中都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2013年有625家规上企业,产值1872亿元,增长12.6%,占全市工业11.6%。
机械装备产业链
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制造等12个行业,呈现面广量大、相对分散的产业特点。企业808家,完成产值250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5.5%。
橡胶产业链
主要包括合成橡胶、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橡胶机械制造等行业,我市是国内轮胎的主要产地之一。工业企业212家,产值749亿元,增长11.1%,占工业比重为4.7%,实现出口交货值163亿元,增长19.7%。
汽车产业链
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与制造、研发与设计、整车生产与组装等环节。青岛汽车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涵盖了中重型汽车、交叉型乘用车、客车、改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零部件配套稳步跟进,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发展态势,对全市工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大,已成为青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3年全市汽车产业链工业企业136家,产值705亿元,增长19.0%,占全市规上企业的4.4%。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所需各类装备的总称,主要涵盖机车车辆、工程及养路机械、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保障、运营管理等各种机电装备。是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吸纳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青岛是国内重要轨道交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形成了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2013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工业企业为36家,完成产值435亿元,增长14.0%。
船舶海工产业链
主要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零部件、集装箱等行业。2013年全市船舶海工企业73家,完成产值416亿元,增长4.5%。
电子信息产业链
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不含家电)、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制造和软件产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企业193家,产值571亿元,与上年持平。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402/20140218/news_20140218_2368322.shtml?i|240916:1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