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在进行绝活展示 王琨摄.
本网记者专访郭凯.
大众网青岛9月1日讯(记者 王琨)“我能多抓一斗货(10吨),清扫的工人师傅就能少辛苦一个小时。”说这话的是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青岛港前港公司流机队133#装载车车长郭凯,说得出,做得到,郭凯的转载机技术炉火纯青,“斗斗准,斗斗满”是这个来自山东乐陵的农家汉子挂在嘴边的话,“铁骑迎宾”等绝活屡次在接待任务中博得满堂彩。从郭凯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人勤劳智慧等优良品格。
今年8月4日,记者随中宣部组织的“青岛港工人群体典型事迹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青岛港前港公司流机队,此时,郭凯正在进行工作,他当天的任务是在76A区6舱进行清舱作业。这是郭凯普通的一天。郭凯沿着只有1米见方的舱梯下到了近30米深的舱底和上一个班司机进行交接班,便开始工作,青岛的八月本就湿热,舱内温度已经跃上40℃,记者站在舱内,不干活都已经汗流浃背,衣衫浸湿,而郭凯在装载机驾驶室内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对车辆能耗有考核,郭凯甚至不舍得开电扇。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半时,郭凯的面容出现了异常。“我手上的感觉不对,货里有东西!”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灵敏的手感,郭凯从铁矿粉中发现一条近半米长的钢筋!他及时下车捡起来放到车内,并向当船调度员汇报。这块铁钢筋要是被门机抓斗抓走的话,在皮带流程向堆场输送货料时会造成皮带撕裂,后果会很严重!”郭凯解释说,不仅如此,如果工人没有发现这类异物,不停下来而是加油门的话,极容易造成船损。
郭凯的技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结果。作为装载机司机,技术难度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清舱作业。一条20万吨的大矿船,桥吊抓斗只能在舱口中央区域直接抓货,剩余的边角、舱底,大约有八万多吨的矿石,都必须通过装载机推扒和人力用铁锨、扫把清理,才能抓取干净。因此,装载机作业,往往成为卸船作业的关键。司机技术越高,人工清料越少,卸船效率就越快。但高效率同时蕴藏着高风险:清舱越干净,磕碰舱体、造成船损、遭遇索赔的风险就越大。郭凯刚开始清舱作业时,由于经验少、胆子小,往往在舱壁、舱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层货。“看着负责清舱的师傅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我只能默默的拿起铁锨帮他们一把,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心想,如果我能多刮下一公分的货,他们就能少费很多力。”郭凯为此下决心千方百计提高清舱技能。
但决心下了,正常的工作却不能当做练习,按期完成工作是船主们的的底线。为此,在工余和休息时间,郭凯和工友们精心设计了装载机铲砖、起酒瓶盖,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等绝活,反复演练高难度清舱动作。在为采访团演示的“铁骑迎宾”绝活中,郭凯在装载机铲斗上固定了一瓶啤酒,他的同事驾驶另一台装载机缓缓靠近,用铲斗上固定的起瓶器打开了瓶盖。之后,郭凯的铲斗定位和倾斜,啤酒对准一个高脚杯稳稳流进去,没洒出半点。“这些绝活,都是模仿日常的工作,绝活是很好的练习方式,而不是为了表演而练的绝活。”
凭借不懈的努力,郭凯的进步有目共睹,凡是他清过的舱,车行直线部分基本不需要人工清理,即使在梯子口和俗称“老婆脚”的部位,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清料。初步估算,每个舱可以减少800多吨,相当于30名职工干一天的量。过去每舱需要七八个人清舱,现在只需要一人即可。由此效率一举提高七八倍,“看到清舱工人师傅竖起满意的大拇指,我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工人师傅们看到是我清舱,都抢着跟我去。”在说这句话时,郭凯的表情中露出幸福的微笑。
除了勤奋与吃苦,郭凯还是一名动脑子的工人。在去年参加第5次青岛港创世界记录会战时,郭凯在完成自己的3舱后,又到未完成的9舱支援,他观察到边角的货没有清理,而大型门机却无货可吊,便当机立断,先为门机清理出一部分货,再直奔角落,用高超的技术把这里的“困难货”清理出来,由于他的恰当处置,任务得以圆满完成。郭凯也创出了每小时单车清舱1670吨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