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天上千次“弯腰聆听”,泡在水中检修!他们是护航春运里的“听漏员”

2025-01-26 08:43: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在山东青岛,青岛供电段综合给水工区两位“60后”的听漏员于涛和杨森,日夜守护着铁路列车供水设备安全,这些设备肩负着所有从青岛始发旅客列车的上水任务及各铁路部门的生产用水。

  “春运期间的工作艰苦但至关重要,只有确保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才能保证列车的顺利出发。”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繁忙,供水系统出现任何问题,列车就可能无法按时发车,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出行。

  于涛和杨森,站在铁道旁,白天耳边充斥着车轮声、鸣笛声、脚步声和人语声,极难辨别出漏水点在哪里,对于他们来说,工作需要依赖“听功”,凭耳力准确地判断漏水点的具体位置。春运里,他们要对胶济线港湾编组场12座主控制阀门,96座客栓井和192个客栓上水阀进行检修养护,作业条件艰辛。

  由于管道埋在地下1.8米左右,肉眼根本无法察觉漏水点的位置。听漏员需要结合地质环境、周边环境、管材管径、管道埋深等因素去综合研判,根据给水井的位置和供水管线的走向,用听音杆、电子听漏仪,轮番细听,锁定漏水位置。按要求,听漏员检测出的漏点,与实际漏点的位置,误差不能超过1米。

  春运期间的工作不仅仅是“听”,更多的是“干”。每天,于涛和杨森除了要对地下供水管网的管道进行听漏工作以外,还要对编组场内给列车上水的水井及配套设施进行逐一检查,防止因天气原因造成水井内设备损伤。每次巡检时,他们需要对3000米范围内的100多个水井、阀门进行逐个检查,一旦遇到维修故障上水栓时,于涛和杨森需要在发生漏水的水井中,用槽钢加固上水栓主管、打膨胀螺栓等,由于水井狭小,无法弯下身子用力,只能靠扭动身体发力,十分别扭。

  “每次检查完,都满身泥水,浑身冷得像石头一样。”杨森笑了笑说,但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保证列车的正常供水。“春运期间的工作艰苦但至关重要,只有确保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才能保证列车的顺利出发。”于涛说。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繁忙,供水系统出现任何问题,列车就可能无法按时发车,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出行。

  在检查工作中,最难的任务是检修编组场两端的地下管涵。这个长约100米的管涵内,常年积水,阴冷潮湿。由于内部布满错综复杂的线路,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水最深的地方没过膝盖,管道四周弯曲崎岖,工人们只能弯腰前行。于涛和杨森需要穿上雨靴雨裤,钻进管涵内拿着扳手,趴在管道上逐米逐米进行检查,发现有螺栓松动或者涨裂的情况及时处理。特别是泡在水中的管道,他们需要观察周围是否有水流的痕迹,然后摘下手套,整个身子匍匐在水里,跪在管道上,然后把手深入刺骨的冷水中,逐一摸排管道的连接处,防止因环境原因造成水管发生细小裂纹,导致管道损伤。

  “每一处小裂缝都可能导致水管爆裂,影响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于涛这样解释道。春运期间,设备的检查工作每天都在进行,因为任何疏漏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准时发车,甚至影响到铁路的安全运行。

  春运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对杨森来说,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杨森的妻子夏令英曾是青岛国棉一厂的一位纺织工人,退休后在一家社区幼儿园帮忙,家里有一台老式缝纫机,日常给孩子们的生活用品缝缝补补,96年的儿子杨晓栋从部队退伍后来到当地派出所做一名辅警,平日里工作协助民警执法执勤,节假日更是工作繁忙。

  自从当上给水的“管家”,杨森每天就需要特别注意给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年近60,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已不再像年轻时那般随心而动,为了查找一处漏水点,他和工友们常常需要跑遍每一处水井,回来后常常是一身泥,工作服常常是洗了再洗,褪色很多。平日里,妻子总是把父子俩照顾的很好,但是见老杨和儿子整日里风风火火,虽能理解却总是放心不下,又是一年的春节,穿新衣,过新年是老杨家里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年底儿子的工作得到了派出所和群众的肯定,获得了山东省公安厅颁发的“一星辅警”荣誉称号,这让老杨两口子十分高兴,看到父子俩平日挂在衣橱里穿了又穿的工作制服,老杨的妻子重拾老手艺,纺上线在爷俩衣服左边靠近心的里子面上,给老杨缝上了一个“平安福”,给儿子缝上一个“敬业福”,一针一线,她将祝福缝进爷俩的衣服里,她也将牵挂缝在了爷俩的心上。

  “我们的工作虽平凡,但却直接关系到春运的顺利与否。每一次修复、每一次检查,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乘客平安回家。”在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凝聚着无数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无声地守护着春运的安全与顺利。

  在这个春节,于涛和杨森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知道,春运期间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对国家铁路安全的保障,都是对千家万户团圆的守护。

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