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1.4亿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

2024-12-09 17:18: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2024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前三季度,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1260.5亿元,增速7.4%,高于全市GDP增速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13%。青岛入选暑期入境游十大热门城市、国庆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成功当选“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让广大游客旅途更加称心、放心

  推动海上旅游增效益。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启动编制海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建、提升旅游码头2个,开通海上旅游航线3条,首条串联奥帆中心、海底世界、青岛湾、八大峡的“一程多站”式旅游航线开通运营。推动59家海上旅游客运企业、215艘船艇联合运营,海上旅游发船9.1万航次、载客242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大力发展邮轮旅游,成功举办国际邮轮峰会,推出音乐、康养等主题邮轮产品,全年运营邮轮航次达19个,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重点航次平均上客率达90%,打破邮轮母港开港以来上客率纪录。

  推动旅游服务提品质。灵山岛等4家景区成功创建3A级景区,2家景区通过4A级景观质量评审,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获评5A级景区,打破了13年来全市仅有1家5A级景区的历史。实施百家景区焕新工程,推动景区投入资金6亿元,新建、改建游客服务中心29个,改造提升二类以上旅游厕所81处,改造基础服务设施6750处。优化入境旅游服务,推动建成胶东国际机场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中山路支付便利化服务示范商圈和6家文旅便利化支付示范基地,全市酒店、景区、博物馆、剧院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1-10月青岛机场入境游客3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7%。

  推动市场秩序更规范。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十大整治行动,办理文旅领域违法案件560起,办案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指导成立青岛文旅企业诚信经营联盟,推广旅游“先行赔付”机制。高质量完成国家文旅信用经济试点工作。建立涉旅投诉和舆情快速高效处置机制,共处置涉旅投诉舆情585件,同比下降57.6%。

  聚力优化产业环境,让文旅市场发展更具活力、动力

  做强产业载体。出台《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能级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青融通”文旅金融产品30个,新增纳统企业44家,文体娱乐业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提升住宿业品质,新增五星级旅游饭店3家,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聚力招大引强,1-10月新签约文旅项目14个,合同金额116亿元,71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06.62亿元。

  培育影视生态。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备案立项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94部,占全省总数的42%。5部“青岛摄制”剧目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评选中分获7项大奖,3部作品入选国家级优秀剧目目录。依托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引进影视产业龙头企业10家,全市广播电视制作经营机构超800家,约占全省总数的31%;山东(青岛)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和2处省级微短剧审核站获批成立,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落户青岛。

  提升消费能级。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计划,举办消费活动2100余项,推出文旅惠民一卡通产品。擦亮“音乐之岛”品牌,审批5000人以上大型明星演唱会、大型音乐节58场,同比增长152%,创历史新高,吸引观众48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70%。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新名片,推出《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2部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填补旅游演艺市场空白,累计演出554场次,营收近3000万元,《海上有青岛》获评全国2024夜间旅游优选项目。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奥帆中心文化旅游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市南区获评全国2024夜间经济优选城区。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文化生活更有质感、温度

  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加快重点文化场馆建设,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建筑面积将由2.5万平方米增加至8万平方米,在副省级城市排名将由第12位升至第2位;全国唯一的的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已于近期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已立项。全市136处镇(街)文化站在全省评估定级中均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65个获评特级站,数量居全省首位。加快完善青岛特色、全省领先的“四全”型应急广播体系,累计部署应急终端1.3万个,行政村终端覆盖率、终端在线率均居全省第一。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深化“欢乐四季”群众文化品牌,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万余场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1700余场次,创新打造里院戏剧节、庭院艺术季等多个特色文化品牌。发布全市公共文化场所服务电子地图,展示300余处公共文化场所详细信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组织公共文化场馆在旅游旺季延时开放,免费服务市民群众近650万人次;开展夜间文化公益培训3300余场次,培训市民群众14.2万余人次。

  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实施文艺精品质量提升工程,立足现实题材,创排舞台艺术作品20余部。话剧《烟火人间》等3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年度重点创作扶持计划,12个艺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

  深入推进文化“两创”,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魅力

  加大发掘保护力度。深化“探源青岛”工程,新发现旧石器时代、秦、汉时期遗迹遗址等4处,新发现文物点129处,发掘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140处,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累计完成考古前置调查勘探面积近130万平方米。

  拓宽传承展示路径。持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全市博物馆总数达144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6,青啤博物馆入选全国文旅融合创新场馆十佳案例。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500余场次,11个项目公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提升活化利用水平。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岛段)建设,齐长城百果园、杨家山里田园综合体建成运营。坚持城市更新与老城保护有机结合,青岛老城累计引入各类业态300余家,举办特色文化活动220余场次,吸引市民游客超300万人次。持续讲好红色故事,编制《青岛市革命文物图谱》,青岛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文化遗产线路50强。

  2025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市民游客关切,持续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着力塑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探索传统文化“两创”新路径,擦亮“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新名片,彰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新形象,努力让游客舒心,让市民满意,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