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农人”│④宋修瑜:致力于养殖“矛盾”解决 做低碳养猪设备“第一人”

2024-09-20 19:04: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晓娟

编者按:一捧乡梓深情,共建美丽田园。在即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创新前沿的“追梦人”,用挥洒的汗水收获自然的馈赠;他们是泥地里的“造梦师”,在新农领域布局未来版图;他们是产业发展的“探路者”,打造着未来农业融合版图……金秋的田野,酝酿着收获和希望。在第7个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大众网特推出“对话‘新农人’”专题,用笔触和镜头记录那些农业耕耘者的故事。

大众网记者 朱晓娟 李飞 青岛报道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生态文明的“主阵地”,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畜牧业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从设备更新到农牧循环,一条畜牧业发展“新道路”正在实现。

在青岛派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如”),一则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冬天不用锅炉取暖,夏天不用水帘降温。这看似“相互矛盾”的养殖壁垒,在董事长宋修瑜多年的探索中,已然被解决。

近日,大众网记者对话宋修瑜,近距离感受畜牧养殖设备的“转型之路”。

改变,由心而生

宋修瑜的专业的暖通空调,最初的创业初衷就是打造工业级现象的温控设备,他这一干就是多年。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升级,这一方向的温控设备已经趋于饱和。2003年,宋修瑜就尝试将目标转到了养殖业。

众所周知,相较于工业方向,收效慢,回报晚是大多数养殖业存在的“通病”,谈起原因,宋修瑜坦言,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尽管工作后和农业关联度不高,但还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在的农业养殖模式,也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

养鸡场,是宋修瑜团队接触的第一类温控“实验对象”,在摸索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通风与保温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与人不同,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往往在出现害病情况时,才能反映出环境对它的影响。

平衡点到底在哪?终于,2009年,宋修瑜团队将平衡点找到。“其间经历了诸多的困难,设备的一次次推翻、重试,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鸡的状态。”宋修瑜说,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

更迭,源自热爱

完成了禽类动物的养殖试验后,宋修瑜没有就此止步,反而将目标再度放在精确度高、要求多的畜类养殖方面。“养猪与养鸡不同,禽类有羽毛做保温,所以平衡点很容易找到,但猪身上的毛发较少,且对环境要求高,在刚开始接触时,设备的研发一度陷入了停滞。”宋修瑜说。

为了将“不可能”变为“不,可能”,宋修瑜立马动身,和团队一起24小时和猪待在一起,研究猪的实时状态,并根据此进行温控设备的调试。就这样,拿到了第一手的数据和设备的改进资料。

“出猪舍的时候,感觉雾霾已经散去了,太阳依旧升起来了。”宋修瑜说,现在通过自主研发的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和智能环境控制器等产品,可以实现猪舍内利用动物自身热量智能控制保持舍内恒温环境,同时将氨气、湿气、粉尘源源不断地排出,保障动物呼吸新鲜空气,解决了长期困扰养殖业“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以移动养猪房车为例,房车内部遍布保温板材,加装传感器,通过外接设备实现保温。另外,通过镂空垫板将空间一分为二,粪便和尿液可以直接存储到底部空间实现利用,再进行24小时通风,就可以实现养猪没有味道。”宋修瑜说。与传统猪场相比,技术应用于猪场,可节省80%的人工,猪舍采用“冬天不用取暖”技术,可节省供暖季80%的取暖费用,减少70%的碳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养猪。

如今,派如低碳设施智慧猪场模式,已被正大、温氏、牧原、万福等国内十几家大型养猪集团企业和上百家中小规模养猪场户广泛采用,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宋修瑜介绍,派如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持续进行设备更新和研发。“以往,侧面通风有个要求,猪舍相隔20米左右,但经过了解得知,有些猪舍远远大于这个数值,通常在40至50米,这就对保温和通风的要求更高,试验得知,从屋顶进行通风,延伸至地面的通风管道,对保温无影响的同时,还能净化地面空气。”宋修瑜说,现在的产品已经更迭了几代,并在持续研发中,截至目前,派如的设备种类已经达到了十几种,是全国该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愿景,责任使然

伴随着派如“定制化”养殖场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养殖的思路,一直萦绕在宋修瑜的脑海中。

他坦言,一直以来,都想打造一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从设施化、组织化、产业化入手,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标准化的设计来进行养猪场的规划,这样,仅需要从客户的投资能力和土地资源方面入手,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都会有显著提升。

当前,宋修瑜的“梦想”将在年底实现:标准化试点养殖场已经完成批复,3000头母猪的规划愿景,让宋修瑜对未来充满信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