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党建会客厅”亮相

2022-07-01 16:11:3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7月1日上午,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党建会客厅”揭牌仪式在位于武昌路5号的隧道巴士第六分公司举行,“青岛巴士.红色朗读亭”同步亮相使用。

  记者了解到,“党建会客厅”是由公交集团打造的集学习、交流、议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建阵地,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畅通党内建言献计渠道,以卓越党建推动企业高品质发展,为市民美好出行赋彩。

  一个会客厅 打造红色宣教“综合体”

  走进“党建会客厅”,头顶的党徽标志庄严肃穆。环顾四周,党旗、入党誓词、红色党史展等板块丰富多样,党建元素鲜明。据了解,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党建会客厅”位于武昌路5号,项目包含一馆、一厅、一亭。“一馆”是指“劳模馆”,即公交劳模传承与创新教育基地,以6路线5位全国劳模为核心,讲述青岛公交近70年劳模文化发展史。展示内容包括一封信、一谱系、一群像、历史变迁、光阴故事、亲切关怀、时代榜样、场景复刻、暖行文化等九大部分。

  “一厅”指“会客厅”,以百年公交文化根脉为核心,讲述百年公交红色历程,分为红色朗读亭、红色阅读角、红色党史展、红色会客厅、红色课堂等五大功能区。

  “一亭”指“红色朗读亭”,是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与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联合推出,以青岛市市办实事全民阅读朗读亭为平台打造的职工红色党建学习园地。

  “我们在原来的劳模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升级,引入科技元素,更加直观地展现青岛公交党史历程,将劳模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服务更优、功能更全。”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莉介绍,“党建会客厅”主要用于宣传党建文化、促进党群交流、收集民情民意、服务党员群众,秉持“小客厅”发挥大作用的功能定位,将其打造成“党员之家”“群团之家”,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交流、议事、服务的综合性阵地。此外,“党建会客厅”将面向集团内部和社会公众预约开放,成为展示公交基层党建的新窗口、相互交流的新载体、党员教育的新阵地。

  六位党代表 首次聚首话往昔

  随着“党建会客厅”揭幕,隧道巴士公司6路线还开出了“‘七一’党代表主题宣传车”,记录了张蓉、张丽霞、王艳、刘艺、赖双玲、董文香六位全国及山东省党代表掠影。值得关注的是,这六位党代表都是女性,并有四位出自公交6路线。

  7月1日上午,六位党代表首次在“党建会客厅”聚首,共话参加党代会的情景,这也是“党建会客厅”投入使用后的“首秀”。“2018年6月,我作为第十一次山东省党代会代表赴济南参会。如今,4年过去了,党代表的身份一直是我最珍视且引以为豪的荣誉,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提起当年参加党代会的情形,原6路驾驶员、现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营运服务部部长王艳至今记忆犹新。四年间,王艳时刻牢记自己省党代表的身份,她走进企业、社区、部队、学校等单位,进行宣讲上百次;作为岛城多所小小的名誉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王艳在“开学第一课”的讲堂上,将党代会的精神和十米车厢发生的暖心故事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精准扶贫也是王艳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她深入大泽山镇困难家庭中调研,在了解到有一部分山区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困境时,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轨迹,王艳在大泽山镇中心小学设立“王艳助学金”,连续三年向1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5000余元,助力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想。

  活动现场,党代表们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并以党代表的视角,阐述党的建设的发展变化。此次访谈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获得众多网友围观、点赞。

  一份动态简报 推动管理规范高效

  据了解,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党建会客厅”将致力于搭建党员常态化的沟通场所,用“小客厅”串联起党建会客、组织生活、沟通交流、教育宣讲、党代表接待室等功能,做到“一厅多用”、“一室多用”。其中,以党建会客功能为重点,由公交集团各级党委(支委)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接待活动,接待对象为基层党员、干部,以此搭建党内沟通桥梁,了解党员诉求,针对党员干部在会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建议重点,第一时间进行落实反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隧道巴士公司还以文件形式印发了《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党建会客厅”管理办法》,每月编发《党建会客厅动态简报》,使“党建会客厅”的日常管理更加规范、长效。

  “党建会客厅”投入使用后,将作为“作风能力提升年”的有力抓手,进一步畅通党内沟通渠道,提高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从多角度传递出党员的责任感、参与感与自豪感,让“小客厅”发挥“大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党员诉求“速响应”、职工服务“零距离”,以卓越党建推动企业高品质发展。

初审编辑:王熠

责任编辑:丁一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