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客激增,火车站搬运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1月3日,春运抢票大战继续通过网络和电话上演,铁道部购票网站仍然出现间歇性瘫痪。据了解,网购车票支付时限已比此前延长了15分钟,达到45分钟,不过已经网购成功的订单一旦取消 ,仍收取 5% 的退票费,而电话订票取消订单则不收费。近期青岛至菏泽、合肥两地车次有增有减,提醒前往两地的市民注意。
登录购票网站仍“卡壳”
1月3日下午,青岛火车站排队买票的人有所减少,而等候取票的市民较多。他们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订票后前来取票的。记者体验发现,通过网络购票和电话订票的市民当天有增无减,上午9时30分和下午5时30分,记者先后登录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www.12306.net),每次均要反复登录四五遍才能进入订票页面。
通过网络和电话,3日下午可订购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一)的车票。根据往年春运经验,由于部分人有回老家过小年的传统,因此小年前两天的车票较为紧张。截至3日下午6时许,1月14日当天前往国内9个城市的车票已经全部售罄,包括青岛与上海虹桥之间G232次、G228次,青岛至北京南的G192次,青岛至通化的K970次、青岛至延吉的K1054次、青岛至哈尔滨的K702次、青岛至广州东的T162次、青岛至太原的K882次、青岛至曹县的 5022次、青岛至南宁的K1136次等。
网购支付时限延长15分钟
由于今年春运很多人通过网络抢票,结果网络出现了拥堵,部分人已经付款成功,但是车票预订状态却显示不成功。为此,铁道部 12306网站将网络购票的付款时限由 30分钟延长至45分钟。
济南铁路局有关人士表示,近日通过网站购票的乘客数量激增,造成网络延缓,导致银行的支付结果没有及时回传至12306网站服务器,而网购如果超时,票额就会重新返回售票系统,造成票没订上但钱已被扣的现象。
铁路有关人士提醒,市民一旦遇到此情况不需担心,可以拨打12306客服电话反映,铁路部门会在15个工作日内将钱返还到市民账户中。12306网站上午9:00至10:30、下午2:00至5:30是登录高峰期,市民网购车票要尽量避开。
另据了解,因中国工商银行系统升级,1月8日上午将暂停铁路互联网售票以及银联支付窗口、自助售票机的电子支付业务。
青岛至合肥缩减车次
另外,记者3日从青岛火车站获悉,自2012年1月8日至1月20日,1月26日至2月16日,青岛至菏泽间每日加开L8326次列车,列车时刻如下:青岛19:55发车,沧口20:17到20:22开,城阳20:45到20:58开,蓝村21:15到21:20开,胶州21:38到21:50开,诸城22:56到23:01开,莒县23:53到23:56开,临沂1:24到1:33开,兖州4:53到5:08开,济宁5:32到5:40开,菏泽7:00到。同时,1月8日至1月25日,青岛至合肥K694/1次列车停运。
根据近两天的预售票情况看,青岛至曹县的5022次列车从1月8日开始票额就一直紧张。加开L8326次列车后,有望缓解5022次一票难求的状况。至于前往合肥的市民,可乘坐K70次列车。
■抢票故事
姐弟俩同出手,购得紧俏票
对于在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卖衣服的徐佳来说,2011年是她在青岛度过的第一个年头。为了陪伴在青岛科技大学读书的弟弟徐欢,徐佳去年9月来青岛做起了买卖。但是临近回家过年,姐弟俩却为如何买到回东莞老家的火车票发愁。为了购得车票,姐弟俩分头行动双管齐下,上演了一幕争分夺秒的抢票大战,最后成功购得青岛至广州东的T162次紧俏车票。
1月2日晚上,徐佳和徐欢就已经明确分工,弟弟负责网络订票,徐佳尝试电话订票。于是徐欢先在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上实名注册,完成了用户激活等程序,并借了同学的网银以便付款;徐佳则拨打95105105,详细听取了电话订票的流程,记下了快捷进入订票环节的按键次序,并熟记了青岛与东莞两地的区号、姐弟俩的身份证号等信息,为1月3日抢票做足准备。
1月3日中午12时许,1月14日的车票开始发售,徐佳在家里通过电话开始订票,由于紧张等原因,未能成功。得知消息后,弟弟徐欢开始赶往住处附近的网吧,尝试网络购票。12时30分,徐佳开始网络购票,顺利登录并开始订票时,才发现想要选择的席别不对,而此时徐佳的手机突然打不通了。直到20分钟后 ,姐弟俩才又联系上开始分头抢票。约半小时后 ,姐姐成功通过电话订得两张青岛至广州东的T162次卧铺车票。而弟弟徐欢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在网站上顺利提交了订单并完成了支付,可惜买到的是两张并不在同一车厢的硬座票。经过权衡,姐弟俩决定退掉网上购得的车票,并支付了5% 的退票费。姐弟俩从抢票到购得车票,前后花了两个小时。
对于姐弟俩的抢票方法,铁路有关人士指出,他们能成功买到车票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原则上需取消一张订单后,才能成功通过其他途径订购。“可能是由于两人订购的时间相差不多,系统的数据还未来得及汇总。”上述铁路人士说,姐弟俩提前做准备的做法值得借鉴,但不建议市民都做此尝试。文/记者 马正拓 图/本报记者 孙传浩
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