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张舍中学杨秀丽:守得乡村教育桃李芬芳

2019-07-12 16:1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三尺讲台三寸舌,育万千桃李;一支粉笔一腔血,做一世园丁。在教学战场上,她拼搏奋进,爱学生、重教育,坚持帮孩子树立自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讲坛内外,她以赤诚之心将学养美德薪火相传、学脉绵延。她便是杨秀丽,平度市张舍中学的一名地理教师。

  杨秀丽自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0年。今年50多岁的她,即便面对家庭的重担和身体各方面的诸多困难,她依旧热爱教学工作,全力扑在了农村教育这一片土壤中。对学生,她适时送上鼓励,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对教学,她兢兢业业做事,坚持与时俱进,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与水平。

  把关爱送给每一个孩子

  扎根农村教育,杨秀丽知道农村的孩子不同于城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差很多,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杨秀丽从日常教学着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尽心把关爱与鼓励送给每一个孩子。

  农村孩子大多不善于表现自己。课堂上,杨秀丽总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有些同学担心出错不敢举手,她就微笑着投去鼓励的目光。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杨秀丽故意抛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答对了给予表扬,答错了也不批评,而是及时给与指导讲解,并鼓励学生下次争取答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应付课后作业的问题,杨秀丽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精讲多练,及时反馈。“独立完成的作业,我都会仔细批阅,将错题归类,总结孩子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据此分别采取集体强调、个别讲解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遇到的难题都能有效解决。”杨秀丽说。

  班里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杨秀丽就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发挥学生的力量,抓两头、带中间,以“一带一”“一带二”的互助模式,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巩固自身所学。对于少数学困生,杨秀丽耐心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早自习、课间、课外活动时间,总能看到杨秀丽辅导学生的身影。为了调动起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杨秀丽还通过网络搜索一些有用的材料或习题,集中或分散的提供给同学们,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亲其师 信其道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虽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有点大,但杨秀丽却愿意主动与学生亲近,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在与学生同玩耍同娱乐中,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传递正能量。

  凭借着自身的亲和力,杨秀丽更容易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她也会虚心向学生学习。电脑方面的一个小问题,普通话中某一个字的发音等等,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格外默契。长此以往,学生们愿意敞开心扉,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愿意与杨秀丽分享。

  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杨秀丽的教学工作更容易开展。绝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愿意上她的课。学生放得开,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杨秀丽也会制造一些愉悦的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讲东北地区,她会哼两句《东北人》里面的歌词;讲台湾省,她会唱两句《阿里山的姑娘》;讲气候,会搜集许多相关的精美图片。她还经常给同学们讲解新闻中与地理有关的新鲜事,拉近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孩子学习有用的地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杨秀丽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在课堂上主动地去接纳新知识,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创造了条件,孩子的接受度有了大幅提升,一节课的内容总是能高效完成。

  扑下身子啃教学 守得桃李竞芬芳

  作为一线教师,杨秀丽深知业务素质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改教地理学科已有十年,从不喜欢到喜欢,杨秀丽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她觉得很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逐渐减退,年轻的教师花较短的时间学习,杨秀丽却需花几倍的时间。她从学校阅览室借来了新课标,记不住就多看勤看,力争掌握新课标的精神,指导实施教学工作,唯恐跑偏了走了弯路,耽误了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班班通”慢慢进入了课堂。眼看着年轻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们又那么喜闻乐见,杨秀丽心里非常着急,下定决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克服自身困难。杨秀丽说:“学习新东西,就要扑下身子一点一点来。学了又忘,那就再问再学,边学边实践,如此反复,直到完全掌握。”

  杨秀丽的努力付出得到了肯定,也有了回报。在16-17学年度,几次全市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她教的初一级部取得了全市前五名的好成绩。在春节前的期末检测中,她教的八年级取得了全市第11名的成绩。

  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29年以来,杨秀丽正是凭着自己质朴的信念与行动,执着于自己的初心,守得乡村教育桃李芬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