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疫情演练 静待学子归来—崂山七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四次综合演练

2020-04-28 09:4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高玺玺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4月28日讯记者 高玺玺)为进一步将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充分核验开学各项准备工作和各工作岗位具体实施效果,真正构筑起学校疫情防控统一体,4月24日下午学校再次根据开学核验的最新要求,举行疫情防控第四次综合演练。

  演练前,全体领导首先进行了第三次防控演练的总结和第四次演练的筹备,对演练的每一个细节反复的斟酌和讨论。随后高志强副校长又带领全体演练教师对本次演练的各个环节和要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提出新的要求。

 

  本次防控演练共有七个场景

  场景一:学生晨检

  学校实行错时、错峰入校。学生佩戴口罩、相互间隔2米,携带并出示体温记录单有序进入校门,经值班老师体温检测正常后,然后根据老师安排转变为走2条通道进入各自教室。

  发现体温异常学生,学生被带领至临时留观点,经校医复测确认发热,立即按照学校应急处置流程处理。

 

  场景二:课堂学生出现异常

  在教室上课,学生报告身体不适,教师为学生测量2次体温,均超过37.3℃,教师立即将学生带到临时留观点,通知校医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同时,教室中的副班主任老师(班级责任岗)迅速打开班级门窗,开窗通风,维持好班级秩序,安抚好其他学生,等待教师回来及校医复核结果。

  校医到临时留观点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相关情况,如果学生体温正常且无咳嗽、腹泻及旅居史、接触史,学生可返回教室内正常复课;如果学生体温超过37.3℃或有咳嗽、腹泻及旅居史、接触史,则电话通知班主任、分管领导、校长,启动应急处置。

 

  场景三:学生就餐

  学生就餐在教室进行,餐盒由食堂人员进行分餐、密闭后装入餐筐,由送餐员(着二次更衣装并做好个人防护)用送餐车送至各班级门口。餐筐放置门口专用的隔离架上,严禁直接落地。班主任(副班主任)提前到达教室门口候餐,现场值守确保食品安全。

  班级内就餐环节:

  第一步:下课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坐好将废弃口罩剪破并用塑料袋收齐,放在楼层专用垃圾箱。

  第二步:监督学生用湿纸巾擦手,再按照顺序分批次领餐。

  第三步:全体同学就餐结束后,清洁桌面卫生,并将整理好的餐盒有序送回到餐筐中,班主任发给每个学生1个新口罩。

  食堂送餐员统一回收教室门口餐筐,并按照食堂操作规范流程进行餐盒的清理和洗消、保洁工作。

 

  场景四:午检、打水、去洗手间

  学生午检: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组织班级学生在12:30进行午检,班主任佩戴口罩手套对每名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是否有咳嗽、腹泻等不适,由副班主任记录。

  打水和去洗手间:班主任指挥有打水或去洗手间需要的学生分两组,每5人一组到饮水机处或洗手间,回来1人再出去1人。值班教师在饮水机及洗手间处指挥、引导学生有序进行。

  班主任应确保教室外学生不扎堆、不聚集,如教室外人员过多,应暂缓打水、使用洗手间或减少出教室人数。

 

  场景五:学生放学

  班主任及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按时离校,教务处及各年级负责人协助各级部学生离校。值班人员提前到岗,组织好学生,不聚集、有序离开。学生离校后,通知消毒人员进行消毒通风工作。

  场景六:教职工入校

  自驾入校教师出现发热症状,检测教师第一时间报告值班领导,将发热教师带到学校北门临时留观点,然后报告校医。

  级部主任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校医诊断报告后,报告教务处为该发热教师调课,并安排相关办公室进行开窗通风、消毒,并做好记录。密切关注相关接触人员情况。继续做好发热教师的追踪、随访,确认教师病症。

 

  场景七:教职工校内期间出现异常

  学校一名教师自觉身体不适,自测体温超过37.3℃,伴有胸闷情况。发热教师第一时间报告分管级部主任或部门负责人自行带好口罩。

  级部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将发热教师带到最近的临时留观点并报告校医。办公室立即开窗通风,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密切关注相关接触人员情况。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要求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接到校医报告该发热教师已离校就医后,通知教务处为该发热教师调课并通知家属。

 

  通过本次防疫演练,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应急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流程,提高了师生在校一日常规应对疫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以后的疫情防控和顺利开学积累了经验,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我们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争取早日回到美丽的校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