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14转大众网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女子18岁起共收养3弃婴 患癌后子女献血相救
来源:河南商报
2010-11-03 09:56:00

收养的大儿子亚君细心地给妈妈洗脸擦手 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一个40岁的女人,独自拉扯4个孩子,3个是收养的。

收养第一个孩子时,她才18岁。后来,她带着3个孩子嫁人。

如今,她得了乳腺癌,已是晚期病人。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她的4个孩子,争抢着献出自己的血救她。他们说:“她比亲生父母还要亲,我们只想好好孝敬她。”

她患上乳腺癌

四个孩子争抢着救她

昨天,在郑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40岁的曾潇冰躺在病床上,化疗让她吃不下饭。

怕她坐着不舒服,22岁的大儿子亚君走了过来。他将衣服垫在枕头下,希望她躺着能舒服一些。

2007年,曾潇冰确诊乳腺癌后,在外打工的亚君立即回到郑州。3年来,担心母亲的病情,他甚至辞了工作留守医院。

曾潇冰已是乳腺癌晚期,医生为她确定了细胞治疗方案。方案的原理是,提取其他人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来攻击病人体内的癌细胞。

但首先,双方血型要相同。

闻此,4个孩子背着她,去做了血型检查。巧合的是,他们的血型全都和她一样,全是O型。“用我的血吧,用我的血吧。”4个孩子争着要救母亲。

很多人不知道,这4个孩子中,3个都是收养的。

18岁时收养弃儿

带着3个孩子嫁人

曾潇冰是周口西华县人,1988年,她18岁。那年,她进入家里开的诊所工作。

一天,曾潇冰在诊所和母亲一起帮人接生。一个女子生完孩子,就离开了诊所。

看着床上“哇哇”哭泣的婴儿,曾潇冰和母亲于心不忍,就将孩子收养了下来。

这个孩子就是亚君。

曾潇冰和4个姊妹一起带着他,给他洗尿布,喂奶,看着他一天天长大。

其间,也有人想抱走孩子,曾潇冰舍不得。“他们不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我担心孩子受罪。”

之后,曾潇冰又收养了两个弃婴。

“那时候,孩子小,我整天给孩子洗尿布,天很冷,手都洗坏了。”收养的3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稍微有点问题,一直尿床,曾潇冰没少洗衣拆被子。

1995年,曾潇冰来郑州开了个诊所,同时带着那3个孩子。

别人说什么她不管,她非常爱孩子。

1997年,她带着3个孩子嫁了人。1999年,有了自己的可爱宝宝。

孩子们开家庭会议 救母亲和资助小妹上学

“如果不是妈妈收养了我,我现在会在哪里?救助站、孤儿院,还是其他地方?或许,我早已不在人世。”病房外,说起母亲,亚君眼睛红红的,他说一定要救母亲。

1997年,曾潇冰结婚后,生活有阵子还是不错的。丈夫做生意,4个孩子让人喜爱,生活不错。

但一切在2005年发生转折。

那年,曾潇冰母亲忽然过世;因为感情问题,她和丈夫离婚……一系列的打击,让曾潇冰觉得人生晦暗。2007年,她又被查出患上乳腺癌。

因为经济困难,她一直进行着保守治疗,然后去上班。

只是,病魔并没有放过她。

去年国庆,她忽然觉得很虚弱,说话都要喘气——体内的癌细胞发生了转移,癌症让她整个腹腔都充满了水。

医生给她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说她活不过两个月了。

闻此,正在读高三的大女儿亚洁死活都要辍学。“我不上学了,我要挣钱救妈妈。”亚洁到郑州一家幼儿园当了幼师。

正在打工的亚君,将3个弟妹叫了过来,开了个家庭会议。4人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母亲,一定要资助小妹上学。

孩子们四处求医,后来紧急将她转到了郑州人民医院。

“她就像我们的亲生母亲,我们一定要救她。”亚君说,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细胞治疗法

将孩子的免疫细胞输入她体内

每到周末,4个孩子都会来此看曾潇冰。孩子们跑前跑后照顾着她。

在曾潇冰眼里,4个孩子都很懂事。

现在,18岁的二儿子亚楠在一家单位做保安,19岁的大女儿亚洁在幼儿园当幼师,11岁的小女儿可欣读小学五年级。孩子们都非常谦让,非常努力。

今年6月27日她生日,孩子们给了她一个惊喜——亚君买了生日蛋糕,亚楠给了她400多元,亚洁买了水果,可欣给她写了封信,祝福妈妈早日康复。

郑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梅家转,是曾潇冰的主治医师。在他眼里,曾潇冰的病情属晚期,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

现在,他们通过细胞治疗法,来给曾潇冰治病。

每个疗程,他们需用亚君体内3000毫升循环血,从中分离出70毫升免疫细胞,然后将这些免疫细胞培养后,输入曾潇冰体内。

在梅家转看来,这种疗法主要是利用健康人体内免疫功能完备的免疫细胞,来杀灭癌症病人体内的癌细胞。

正常人的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会杀死体内突变的细胞,但是在癌症患者体内,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不停接触,互相作用,这使得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不能够再杀死病变细胞。

“我们尽力帮她治,这个母亲一直在尽力照顾孩子,我们也要尽力救她。”梅家转说。

编辑:夕颜
点击查看《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发表您对该文章的看法(查看评论)






·











Q
I
N
G
D
A
O
.
D
Z
W
W
W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