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概况

2017-01-13 09: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即墨区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辖7个镇、8个街道、1033个村庄、113.4万人口;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2013年,我市位居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第18位,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9位,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发展为大城市的9个县级市之首。

 

●历史古城: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古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古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即墨古县衙是山东省唯一现存三堂老县衙;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海城市:4处镇街沿海,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田横岛等24座海岛。

 

●对外开放先进市: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88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商贸繁荣:即墨服装市场全国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建成专业市场28处,年交易额700亿元以上,带动从业人员14万人。

 

●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1.3万家,个体工商户10.1万户。拥有即发、金王、亨达、红领、即墨老酒、海立美达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民营企业。

 

●中国针织名城:拥有工商登记针织服装企业1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6家。

 

●品牌聚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级名牌产品46个,省级著名商标46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出口名牌2个。

 

--蓝色经济全域发展。牢牢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布局在即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作为青岛百年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建设蓝色即墨的强大引擎,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勇于承担国家使命,精心谋划蓝色经济全域发展,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面向全域谋划布局了蓝色硅谷核心区、蓝色硅谷产业区、城市中心区、经济开发区总部商务基地、汽车产业集聚区、国际商贸和现代物流区、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七大高端产业发展平台,聚集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

 

--现代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形成粮菜、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建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海洋科研中心、青岛市海珍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规划建设了七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和刘家庄大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二产:引进建设了一汽商用车基地、扬帆造船、捷能汽轮机、昌盛日电太阳能产业基地、通裕重工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在全市形成了汽车、发电装备、造船三大先进制造业,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家电电子、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建有三大省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高新区)、两大青岛市级工业功能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青岛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两处市级工业基地(服装工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三产:形成了以市场商贸、高端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以科研教育、服务外包、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把特色精品城市建设确定为全市重点发展战略,按照“疏老城、建新城,连滨海、融青岛”的发展思路,集中推进了城区旧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总部商务基地。实施了城区主要道路整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5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60.1%

 

--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了3个全国重点镇街(鳌山卫、华山、蓝村)5个省级中心镇街(鳌山卫、华山、蓝村、温泉、田横)2个青岛市级重点中心镇(华山、田横)。将全市1033个村庄规划为212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村庄“五化”率和硬化路通达率均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

 

--旅游特色鲜明。境内历史文化景点较多,马山石林与英国的“巨人堤”和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世界三大石柱群奇观;山、海、岛、泉、滩、林、港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海水溴盐温泉,引进了总投资38亿美元的美国摩天三五Mall项目、50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200亿元的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等一大批高端旅游项目,其中港中旅、温泉国际博览中心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年可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健康、现代农业电气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等民生工程;建立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建立了以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农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健全了“1620”社会管理组织领导、矛盾大排查、领导大接访、基层大调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维稳机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