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青岛3月31日讯(记者 宿大祯 通讯员 刘伟)近年来,为更好地为全区百姓提供优质价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惠及广大患者,黄岛区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中医管理体制,推动医院内涵建设,强化城乡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特色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中医适宜技术在全区的推广和应用。
不断健全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体系
中医适宜技术不断丰富。全区共开展中医适宜技术60余项,中医护理操作项目30余项, 对60余个优势病种制订了完整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标准和中医护理质量控制,制定考核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诊疗方案,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立以中医专科特色医院为龙头,二级综合性医院为中坚,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民营中医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五级中医服务网络。
发挥龙头效能。以黄岛区第一中医医院和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专科医院优势驻点,成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基地,对全区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它医疗机构中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规范化培训,做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
鼓励二级综合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在全区二级综合医院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医院各科室遴选适业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突出优势病种、辩证施护,实施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此外,试点建设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和高龄夫妇孕育调养指导门诊,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
实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全覆盖。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财政支持下,完成院内标准化建设,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房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馆。
强化网底建设。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20+20”推进行动,重点培训一批掌握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10个中药方剂、10个保健穴位的非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同时配备6种中医特色设备,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无缝隙、近距离、全覆盖”。
民营中医服务机构补强。黄岛区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措施,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调动社会办医,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中医适宜技术发展,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不断完善人才基建,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水平
人才队伍优势不断提高。黄岛区实施“三经” (中医经典、经方、经验)传承战略,加快培养中医学术传人、临床和护理技术骨干。黄岛区中医医院、第二中医医院拥有国家、省、市重点中医专科10余个,作为中医特色龙头医疗机构还承担我区中医人才培育、科研教学、中医传承、文化科普等职能,每年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人员数量达到1000余人,孵化、输出技术人才20余名。
按照“走出去,迎进来”的原则,每年派出重点医科临床和护理技术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行进修,将学得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医治疗手段并制订完整的诊疗规范和考核细则。
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能力提高。区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标准床位数的5%,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2个,财政支持完成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和设备硬件支撑。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丰富中医体制,惠泽群众健康
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基层开展养生保健“六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评估,并通过推拿、针灸、刮痧、贴敷、小儿捏脊、饮食起居指导等手段进行中医健康干预。
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应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制,惠泽群众健康。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出台利好政策,推出优惠措施。规范临床辩证使用中成药,坚持中医辨证施治与中药使用奖惩并用,提高中药使用率。进一步扩大中药的服务范围。
随着“简、便、效、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认可,黄岛区将充分发挥区域医疗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让更多的老百姓体会到中医的魅力与神奇,享受到中医药技术带来的实惠,夯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