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全科医生的前途之惑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4-02-18 11:08:00

关键词: 全科医生;前途

  1024×371

  1023×644

  2月13日下午,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李国军到居民家里做跟踪检查。 

  山东省财政近日筹集下达资金3000万元,支持6家省、市级医院建设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多服务于社区的全科医生再次引起市民关注。早在2012年,国家就将青岛列为全国10个全科医生试点城市之一,但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全科医生的薪资待遇较低 ,深造和晋升机会也远不如大医院医生,由此很难吸引年轻的拔尖人才。不过,随着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这一惠民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改善社区全科医生待遇和职业前景,如今已慢慢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社区医生一样有“粉丝” 

  “血压很正常,吃饭的时候少放一些盐。”2月13日下午,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李国军告诉 97岁的姜姓老人,家里炒菜时口味一定不要太咸。李国军还继续嘱咐说 ,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不好好护理容易感冒。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他都会带着血压计和心电图检测仪到她家里检查一到两次,及时掌握她的健康状况。 

  而刚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两三个人在等着就诊。李国军告诉记者,因为刚过完年,来看病的人比较少,但是一天也有四五十个人。去居民家里进行随访调查,只能选择中午空闲的时间。 

  2008年,李国军从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2011年来到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全科医生。过硬的技术和温和的脾气让他成为周围居民的朋友,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 

  2014年6月份开始,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始筹备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李国军成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建立,让我们的服务更加规范化。”李国军说,这样的服务一直都在做,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立之后,就要更加主动地定期随访一些重点老人。 

  现在,李国军已经习惯每天都把手机保持在开机状态,即便晚上也会有人打电话求医 ;本社区老人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 ,一般也都是最先征求李国军的意见。 

  “他们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对你真正地表示感谢。”李国军说,这也是让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平时没什么事的时候,老人也会来这里跟他们聊聊天。“有的老人常说,‘我没什么病,就是听说今天你上班,我过来看看’。”李国军说,跟许多老人熟悉了以后,诊所也成为了老年人的社交场所。 

  社区的老年人确实感受到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带来的服务,但也产生了一些苦恼。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莹说,去居民家里建健康档案的时候,有位老人就希望他们每天都能去看她一次。 

  赵莹说,这很有难度。社区服务中心每天的接诊量很大,只能选择那些身体最不便的人重点进行入户随访问诊。如果医生确定病人病情稳定的话,也会通过电话的形式随访,或者是患者亲自到社区门诊咨询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服务。 

  医界“多面手”青黄不接 

  的确,扎根社区、有着医界“多面手”之称的全科医生团队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手不够。“因为全科医生的数量有限,我们只能先跟69户居民签订了一年的长期跟踪服务协议。”李国军说。 

  八大湖街道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该服务中心只有3名全科医生,其中一人年前去国外进修,只好又从吴兴路卫生服务站借来了一名医生,团队里面的两名护士又怀孕了。人员的调配捉襟见肘,有的人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休假了。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万志习说,他们现在只签约了61户居民,重点跟踪照顾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社区医生的门诊量并不少,平时每人的日接诊量有50~60人。”万志习说,碰上感冒流行时,每个医生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一天下来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 

  不仅数量不足,全科医生还面临着年龄段青黄不接的窘境。 

  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有四名全科医生,其中有两名本科生,两名研究生。去年刚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包红和李国军比较年轻,另外两位是30岁以上有临床经验的医生。 

  这样年轻的队伍配置,让其他很多社区都羡慕。大多数社区面临的困境是老年医生较多,缺少年轻医生接班的局面。 

  以镇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这儿现在有三名全科医生。周宣礼和徐孟清都是在医院退休之后返聘的,年龄最大的周宣礼今年已经73岁,而年龄最小的高述脉也已经超过40岁。 

  周宣礼说,自己以前主要在内科工作,退休后返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全科医生,已经做了十年的时间。但是,真按照国外全科医生的标准,自己还算不上“达标”。“即使参加了全科医生的培训,但是对于其他各科的病症,我还是不敢轻易诊断。”他认为,全科医生队伍急需要接受过全面科学系统培训的年轻人才来做补充。 

  另外,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万志习说,虽然现在实行了转岗培训,但很多参加培训的人以前只是小诊所的医生,而在大医院里的专业医生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转岗培训然后到社区医院来工作。现在全科医生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以前在社区、小诊所等工作的医生。 

  “10多年评不上中级职称” 

  而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是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社区医院每个月的收入也就3000左右,想要评上中级职称也相对较难,因此社区医院很难吸引到有才能的年轻人,对于年轻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也更希望能去大医院工作。 

  2008年,李国军从济宁医学院毕业,他同宿舍的五个人都考上了研究生。已经在社区做了好几年全科医生的李国军说,大学同宿舍的人,毕业后都去了各个城市的大医院。自己的收入每个月3000元左右,而其他同学的工资最少也是自己的两倍。 

  “更重要的是,他们评职称的机会更多。”李国军说,医生工资和职称相挂钩,社区医生则很难评上中级职称。单位里的一位同事,中级职称考试已经考出来了,但是等了10多年还没有真正评上中级职称。而在大医院里面,中级职称一般考过了就能评上。“再过几年,自己和曾经的舍友之间距离会越来越大。” 

  去年从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包红说,当时也想去大医院,但是就业形式并不好,最后选择来到社区医院。“5年之后跟别人的差距就会变得很大。”包红说,她们的基本工资要跟职称挂钩,而在大医院里面,只要能考出中级职称,一般就能评上。更不用说在大医院里面收入要高很多。 

  李国军说 ,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来,而没有能力的人则不敢招进来,所以造成现在全科医生数量缺乏。而全科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又反过来决定着全科医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 

  “全科医生和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不仅仅把治疗疾病作为最终的目的。而在于早期的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上,尽量让人们不得病;得病之后尽量早期发现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等等。”李国军说。 

  但是,由于难以吸引到最好的人才,很多居民如今对社区全科医生难以信任,有病还是愿意上大医院看专业门诊。“有些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之后,还会再去大医院重新诊断一遍,然后对比一下两个诊断之间有没有差别。经过对比后发现一样,才会认可社区医生的能力。”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莹说。 

  “只有加强职业技能,给居民做好诊断,最终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李国军拿自己举例说,他遇见过一个95岁的老太太,平时身体很好,只是老说自己浑身没劲,但她不愿意去医院检查。李国军看到她的嘴角歪斜很厉害,这是很明显的脑血栓早期征兆,所以他赶紧打电话给她的子女,将老人送到医院里面进行治疗。过了几个月,老太太身体康复,李国军由此赢得了她的信任。 

  黄县路社区的马青云今年77岁,他患有高血压。平常有什么小病的时候,就到社区医院找李国军看一看。即使得了大病去医院,回来也把医生的诊断资料给李医生,听听他的意见。平常没病的时候也会到社区医院转转,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事情,最主要的还是慢慢对他的医术有了信任。 

  亟待拓宽的职业路径 

  李国军说,现在社区卫生的服务模式对全科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他曾经花了10个月的时间,轮流在医院各个科室学习,如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李国军很珍惜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院坐诊的机会,一方面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家服务,提升了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另外一个方面,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他们交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每周四下午,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还会请市立医院各科室专家,给社区的全科医生开专题讲座。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社区医生能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拿来向专家请教。但是,他们也希望能获得一些长时间的进修机会,能够系统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医务水平,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 

  市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戴明说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建立,是一项真正惠民的措施。现在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很多的配套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为了解决全科医生的数量缺口问题,青岛已经在三家医院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为更多的医生提供转岗培训服务。“针对社区医生的薪资待遇以及职业发展前景方面的困难,我们市南区社管中心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将来会把全科医生签约病人的数量、服务质量以及群众的满意度等等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增加社区医生的收入,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戴明告诉记者。 

  改善社区全科医生待遇和职业前景,如今已慢慢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2年底,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五种通道”培养全科医师,并构建“免费培养、按劳取酬、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最近传来好消息,省财政刚刚筹集下达资金3000万元,支持6家省、市级医院建设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为其配备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学器材及设备,提高培养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力争为我省医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培养1.28万余名全科医生,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提供保障。 

  种种迹象表明,全科医生的前途之惑,慢慢不再只是医生们自己的事。 

  文/图 记者 孙桂东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王永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