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招牌!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中医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2024-10-22 14:55: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郑阳

  大众网记者 郑阳 青岛报道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及培育项目建议名单的公示。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中医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培育项目名单,医院再添国字号招牌!

  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主要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相关学科建设,组建临床研究平台和多学科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建设推广“有机制 、有团队 、有措施 、有成效”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诊疗技术优势互补,在全国发挥中西医协同发展旗舰引领作用。

  我院中医科坚持中西医并重的诊疗方针,发挥中西医协同在疾病治疗中的引领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此次,成功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培育项目公示名单,为我院学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极大推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的中西医协同发展。医院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相融合,结合患者需求,创新并优化具有特色的中西医协同诊疗流程,针对患者病症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健康服务。

  科室简介

  医院于1953年成立中医科门诊,1959年6月成立中医科病房。70-80年代多次被青岛市纺织局评为先进科室,1998被青岛市中医管理局评为青岛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示范国医馆”,2006年被青岛市卫生局评为示范中医(中西医结合)科。2016年获得山东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21年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现为青岛市“中西医协同旗舰建设科室”,青岛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揭榜挂帅”项目实施科室。中医科将以此为契机,向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的创新型科室迈出新的一步。

  人才队伍

  目前中医学科共有床位104张,医护人员73人,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25名,医师3人,护理人员32人。科室目前拥有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带教老师1人,国家级名中医学术传承人2人,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青岛市中医药名家2人,青岛市优秀学科带头2人,青岛市优秀学科骨干3人,院内中医师承带教老师2人。国家级常委1人,委员10人次;省级副主任委员2人次,省级常委1人,省级委员30人次;市级学会常务理事3人,理事2人;主任委员2人次,市级副主委5人次,市级委员38人次。

  诊疗技术

  中医科目前共有特色门诊19个,包括中医治未病、中医肿瘤门诊、中医不孕不育症门诊、中医情志病门诊、中医肾病门诊、积聚门诊、中医肥胖门诊、中医放射性咽喉炎门诊、中医放射性直肠炎门诊、针灸面瘫专病门诊、针灸静脉曲张专病门诊、针灸静脉曲张专病门诊等等。共建设13个亚专科,包括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中医治疗头晕、中医治疗肺肿瘤、火针疗法、督灸疗法等。使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耳穴压丸、中药热奄包、穴位敷贴、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水罐、拔罐、开阖六气针法、脐灸、中药直肠滴入、针刺、艾灸等。目前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还包括撳针、电针及中药膏摩技术。

  主要病种:胃脘痛、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心痛病、肺癌、乳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静脉曲张、面瘫、耳鸣、偏头痛等。

  科研成果

  目前由中医科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课题20余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项、青岛市科学技术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 5篇);著作10部、专利6项;成功组织承办国家、省、市五运六气继教项目,担负全科医师规培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学工作。

  已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丛伟红教授担任中西医旗舰建设首席专家,已建立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康复大学中心医院推广工作站,推广“司天_司人_司病症”中医诊疗范式,回归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已成立郑氏妇科温补流派传承工作室传承推广工作站,准备成立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丁元庆工作室,加强经典理论与科室建设,使学科更上一个新台阶。

初审编辑:刘梅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