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城阳区政协委员陈勇:多元立体推广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01-06 17:08: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夏倩

  大众网记者 夏倩 青岛报道

  1月5日上午9点,政协第七届青岛市城阳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城阳区人民大会堂开幕。城阳区政协委员、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勇同宁绍毅、李若熙一起提出关于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立体推广的提案。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上正式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正式成为加入该《公约》的第六个缔约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英文表述为“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而“intangible”的英文原意为“无形的”。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共有10万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1557项;截至2024年6月青岛市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72项。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123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38人;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4年10月,拥有胡峄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中国地方非遗大多集中在第七项传统美术、第八项传统技艺、第十项民俗。我们所见到的非遗实物,一般为其非物质遗产的具象表达。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进程中,普遍面临传承人断代、现代化冲击、政策执行不足以及经济收益不佳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失传的风险。

  传承人断代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生活困难,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传承活动中,这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同时,基层政府和社区在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也使得传承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进一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连续性。

  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所下降,加之传统技艺的学习周期长、收入前景不明朗,年轻人往往不愿意继承这些技艺,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实际执行和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项目面临着商业化和侵权的风险,传承环境亟待改善。

  经济收益不佳是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使得其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较低,销售收入难以维持手艺人的生计,导致许多手工艺人面临生存挑战。这种情况也使得年轻人对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兴趣,某些技艺的传承甚至出现了断层。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难以创造足够的经济价值,迫使传承人因生计压力而放弃传统技艺,转而从事其他现代职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致力于保存古老的技艺,更要探索如何让这些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新的用途和新的价值,以帮助这些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实现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美得城阳”文化体验中心作为城阳区重要文旅品牌,融合手造文化美学,分设“山东手造”区、“美得城阳”区、研学区、文创产品区、海牛球迷共创区五大区。在实际参观中发现,我区自有的非遗产品数量较少、介绍单薄、价格偏高、缺少亮点。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贸然投资推介非遗产品,是不理性的,陈勇、宁绍毅、李若熙建议如下:

  一是与驻区高校艺术学院合作,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选取几类非遗产品,在艺术类学生中开展“非遗设计大赛”,以年轻人的视角重新探索非遗应用价值、用途、发掘非遗价值。

  二是立足“美得城阳”,设计、打造非遗类地方特色系列“城阳礼”,为我区政府、企业、组织、个人出访、赠礼注入新的概念。

  三是将非遗产品卖出去,才是非遗产品最好的出路,立足“美得城阳”,建设网上非遗产品销售中心,在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美团等平台设置专卖店铺,让网购成为非遗最好的宣传阵地。

  四是依托青春体育场,依托各类赛事,依托“美得城阳”,扩大展出面积,设立一些免费的、半开放式的“非遗人”工作室。打造一处以城阳区非遗产品为核心的介绍、展示、研发、销售集散中心。在扩展功能后,将“美得城阳”纳入我区参观必经参观点。

初审编辑:高霖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