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成林
大众网记者 刘雅萍 青岛报道
12月11日,市北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打头阵当先锋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专场,介绍市北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关情况。市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刘锋;市北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温雪娜;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玮;大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翔;阜新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北区聚焦群众向往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面,我从3个方面简要介绍今年以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以文铸魂,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委“社会治理提升年”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声动市北·同心筑梦”系列宣讲活动。创新“小优精特”宣讲新模式,成立时代青年、百花文艺等6支“小优精特”微宣讲小队,通过分享身边鲜活事例“以小见大”,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讲好市北区高质量发展新成就。
二是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和“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宣传教育,累计举办国防教育700余场。联合“可可西里湖补给舰”官兵开展“海疆共筑 同心固防”进军营活动,保障超过10万名群众到大港三号码头参加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舰艇开放活动,续写新时代岛城鱼水情深。
三是着力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举办青少年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童心向党”教育实践等各类活动2000余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举办“学国学 诵经典 传美德 争做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和“童眼观生态 童画绘市北”青少年书法绘画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近300场,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参加,推动下一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聚焦以文惠民,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为方便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场馆延时、错时开放力度。针对青年人才等群体推出“艺术夜校”“星光伴读”夜校品牌,累计开设19门夜校课程,延时服务320课时,组织夜间活动近400场次。昌邑路图书馆开放时间延时至晚8点,每周开放时间增加至66小时。进一步满足辖区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二是拓展文化服务空间。聚焦“全民、全域、全时、全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对全区2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新建3处城市书房,打造10处庭院演艺空间和10处美育课堂。加强博物馆建设,青岛海右博物馆、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称号,青岛山炮台遗址活化利用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经积极争取,青岛市图书馆新址落户市北区国际邮轮母港,届时市北区居民将在家门口畅享阅读之美。
三是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依托浮山森林公园等场景,积极导入音乐会、露天电影等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第二届“音你而行”浮山森林音乐会等“公园+”品牌活动上百场。举办第三届市北区读书节等各类读书活动45场,上百万人次群众热情参与,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组织辖区内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12场,开展社教活动110场,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推出“市北城事漫步计划”,为辖区博物馆定制专属打卡印章,吸引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211万人次,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阵地作用。
四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文旅消费链条,推出“享文旅 惠生活”市北区2024文旅惠民消费主题活动,发放电子消费券10万张。连续举办市北啤酒音乐嘉年华、咖啡节等大型文旅消费活动,推出“金色奇妙夜”“绮光幻境”等沉浸式体验文旅消费场景,引进“大红礼娱”等6家演艺场所,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800余场,市北区小剧场演艺初具规模。
突出以文增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办好重大文化活动。积极响应群众呼声,推动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时隔四年成功复办,岛城新春重要民俗文化活动再次重启,从正月初四到十六,举办4大板块43项各类活动,首次推出环幕沉浸式实景光影秀、潮手造、国风夜海云等活动,提升节会特色和内涵,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过577万人次,为全市群众带来新春文化盛会。联动青岛演艺集团,举办“艺”起来大鲍岛2024高雅艺术进历史城区艺术季,组织岛城最顶级艺术家连续3个月登台献艺,为群众献上流行歌会、京剧、儿童剧等50场不同形式的演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欣赏高雅艺术的需求,彰显了老城区文化魅力。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两创”。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实地复查文物点175处,实施考古调查勘探项目9个,新发现文物14处。积极扶持、引进手造企业和商户,大力推进“山东手造 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建设,纺织谷·包豪斯艺术街区和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被评为“第二批青岛市手造特色街区”。承办2024年第三届青岛市乡村手艺大赛,用“手艺”讲好青岛故事。加快推进青岛网络微短剧基地建设,发布产业扶持政策“黄金十条”,获批省内首批山东省网络微短剧审核站。
三是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坚持群众导向和价值导向,组织区文联下辖11个艺术家协会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区舞蹈家协会选送的少儿舞蹈登上2024年山东卫视春晚舞台。区胡琴协会指导的青岛迷胡胡琴乐团参加首届中国·大同胡琴文化艺术节暨2024“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收获3金4银3铜的好成绩。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青岛财经日报提问: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建设艺术城市”的理念,想问一下区文联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开展了哪些艺术实践活动?
建设艺术城市是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这一目标落地落实。
一是做靓品牌,在服务中心工作上展现新作为。引导各文艺家协会创建品牌,“舞在市北”“大美市北”“北墨书香”等市北区特色文艺品牌深入人心。在丽达Mall、凯德Mall、“蓝梦之歌”国际邮轮上举办“舞在市北 与美同行”舞影展,邀请岛城青年舞者融入市北区12大地标,用曼妙的舞姿诠释美丽市北。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一处风景——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集中展示了画家们在历史城区、国际邮轮港、崂山等地的写生作品,得到业界一致好评。在国际航运中心举办了青岛市百姓摄影节巡展,让艺术气息融入城市楼宇。今年还举办了“北墨书香”市北区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筑梦市北 扬帆启航”摄影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用艺术讲好市北故事。
二是做优精品,构筑文艺创作创新高地。在广兴里举办了第三届青岛市乡村手艺大赛,雕刻、剪纸、刺绣等一批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脱颖而出。由舞蹈家协会选送的少儿舞蹈“小柚子”登上2024年山东卫视春晚的舞台。由胡琴协会指导的青岛迷胡胡琴乐团参加“云冈杯”国际民族器乐展演,收获3金、4银、3铜的好成绩。在“唱响新时代、共筑中国梦”青岛市青年歌手大赛中,市北区选手荣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三是做好服务,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活动。邀请青岛交响乐团到大鲍岛公益演出,为市民游客奉上高品质音乐会。“与人民同行”“艺术让城市更美好”青岛市美术书法摄影巡展走进威海路、小水清沟、滨海等社区,被居民夸赞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组织各协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以及春节、国庆等节庆系列书画作品展和舞蹈专场演出。举办小提琴艺术与欣赏、手机摄影技巧与提升、琴岛胡韵二胡艺术等公益大讲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凤凰网提问:作为核心区、老城区,市北区人口基数大、公共文化需求多样化,请问市北区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市北区围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优文化阵地建设,提质多元文化活动,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助力市北区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一是提优文化阵地建设。市北是青岛主城核心区,人口密度大、传统文化阵地相对陈旧,近年来,我们一方面抓实传统文化阵地提质,全区2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通过山东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验收;另一方面打造新型文化阵地,赋予里院、博物馆、时尚商圈、山头公园等新的内涵,打造庭院演艺、音乐角、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新空间40处。目前,市北区拥有区级公共文化阵地360余处,注册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1家,公共阅读空间19处。其中,青岛市市北区图书馆“星光书伴”晚阅读活动荣获“2024年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典型案例”。
二是提质多元文化活动。一方面做精品牌文化活动。举办2024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累计接待游客577万人次;策划组织森林音乐会、青年文化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2024年以来线上线下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另一方面做优特色文化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非遗伴你行、童心同创、美育课堂、文化下午茶等特色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惠及群众逾1.2万人次。再一方面,做实群众文化活动。街道、社区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0余场次,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
三是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一方面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整合服务、丰富栏目、优化内容,实现文化活动一目了然、惠民消费一键抢票、文化场馆一点查询,打造文化类“双微”精品号,2024年以来发布各类信息2000余条次,线上浏览量超110万人次。另一方面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2024年以来,市北区先后发放图书、电影、酒店、景区等消费券10万张。发放各类公益演出票1万余张,让辖区百姓走进专业剧场感受艺术魅力。
青岛新闻广播提问:大港街道在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很多特色亮点,例如我们熟知的董秀格老师的文艺宣讲等等,能全面介绍一下街道的做法及成效吗?
大港街道一直坚持以文育港、以文惠民,以“强队伍、建阵地、集资源”为主线,开展了很多有特色文化活动,像是“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传统民俗活动、文化艺术节纳凉晚会、公益电影展映等,今年已经举办各类普惠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文化公益课堂近40节,服务了上万居民群众。
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金牌宣讲员、我们的“百姓名嘴”董秀格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建设了“小而优”的文艺宣讲队,综合运用 “小而特”的宣讲形式,开展内容“小而精”的群众性宣讲,用“百姓话”讲“百姓事”,以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富有生命力的表达,送到居民“心窝里”。
文化阵地打造方面。我们会同多方力量围绕居民需求筹建多样化的文化场所,比如“普·邻家”文化阵地,集合了书画室、4点半课堂、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等多个功能室,还邀请老年大学、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入驻,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容,同时充分挖掘辖区文化特色,形成“一廊两馆”格局,即“红色胶济”专题教育长廊、青岛市科普示范项目“铁路文化科普馆”、市北区终身学习教育品牌“王荷波在青岛主题馆”,让居民能享受到既实用又专业的文化服务。
文化资源运用方面,围绕驻辖区的少年宫、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着力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还通过“春晚秋晚直通车”海选专场活动这些资源渠道,释放辖区文艺爱好者的热情与活力,满足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时从“观演”到“参演”转变的需求,让群众在文化生活中从“配角”变成“主角”。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大港街道将树立好“文化为民”导向,办好“邻居节”“社区书院”这些群众喜欢参与、方便参与的活动和场所,提供更优质、更对味、更贴心的精神文化服务,以文化之光点亮居民的美好生活。
一点资讯提问:作为典型的老城区,面临人口基数大、公共资源少的矛盾点,在文体服务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近年来,阜新路街道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强化文体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硬件打造。街道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今年已规划完成了西吴家村地铁口广场等“三大球”场地15处,更新了1处城市书房,街道综合文化站通过了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站评估,让群众文化生活“有去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弘诚体育场改造更新的有利契机,连接起海泊河公园、南山公园、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广场等多功能运动场地和45处室外健身场所,不断优化群众15分钟文体活动圈,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丰富的场景。
二是锻造文体队伍。街道注重挖掘文体活动骨干力量,积极培育群众文艺演出队伍,孵化了模特队、锣鼓队、歌唱团、太极拳队等50余支优质文体活动队伍,为居民提供了展示才艺、发挥特长的平台。同时,街道积极联系区文化馆、老年大学等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常态化选派专业老师,共同开展“全龄友好课堂”,深入社区、学校、楼宇提供声乐、舞蹈、插花等专业培训48场次,为高品质文体文化注入新活力。
三是丰富精品活动。街道以居民“全覆盖、广参与”为目标,今年以来,策划了“物阜民安 幸福启程”社区艺术节、“岁月如歌 歌声嘹亮”公益课堂等群众“家门口”的文体活动200余场,组织公益电影放映90余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00余场,惠及居民近万人。
四是擦亮文化品牌。街道整合辖区文体资源,着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的文化社区共同体,今年以来,小村庄社区“红色故事讲堂”、南山社区“书香社区”全民阅读会、海泊桥社区“睦邻课堂”、南宁路社区“老故事 老物件”分享会、康平路社区“橙子树”儿童关爱活动、抚顺支路社区“银龄艺术节”和东太平社区“银发夜校”,逐渐获得辖区居民良好反响,文化社区高质量发展矩阵初显成效。
下一步,阜新路街道将持续以文化为纽带,以惠民为根本,通过提供普惠、多元、优质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