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市北区高质量发展

2024-11-29 18:34:5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雅萍

  大众网记者 刘雅萍 青岛报道

  11月29日,市北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打头阵当先锋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专场,介绍市北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市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严俊;市北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媛媛;市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于镜龙;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萍;市北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增慧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市北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社会治理赋能“两手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区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成色更足。下面,我具体从三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产业强链展现新成效。坚持内培外引双向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2+6”特色产业发展能级。我们突出龙头引领促升级。全省首台重型燃气机组——华电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全面投产运行,新增清洁供热面积1600万平方米,碳排放下降6成左右。提速推进青岛啤酒智慧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产业链贯通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实现主要产线智能仓储全覆盖,提升生产效率60%。颐中烟草研发制造中心开工,东软载波创新中心主体封顶,中车四方所电气屏柜类产品市场占有率3年蝉联全球第一,荣膺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我们提升招商质效扩增量。打好产业链招商、载体招商、资本招商组合拳,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联合百洋医药,推动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一期实现“当年拿地开工、当年竣工投用”,落地10亿级汇铸百洋医康产业投资基金,引进华科先锋、百年康健等头部企业,着力打造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启动雁山科技生态城高端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瞄准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方向,加快推动10余家优质企业落地。我们布局新兴赛道蓄势能。携手华为建成全国第2个“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举办数字家庭发展大会,相关经验做法在住建部全国论坛交流推介。依托中央商务区2000余家新媒体企业集聚优势,抢抓行业风口,率先启用青岛网络微短剧基地、网络视听综合服务中心,落地全省首个网络微短剧审核站,全链条服务“网络爆款”向“精品力作”升级,商务区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13栋,跻身“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14强”。

  二是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出台“科创引领11条”政策体系,厚植更加优渥的创新沃土。创新平台支撑有力。落地北方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基地,全方位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投融资等6大服务,助力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6家,总量达到145家。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认定10家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平台总量增至111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5家、占全市21.7%。创新主体动力充沛。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2家、雏鹰企业6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省瞪羚企业16家,全区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4.5%,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过半、居全市第2,青岛啤酒等企业参与的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3个项目入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创新人才加速汇聚。放大山东省首个“双国字号”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作用,累计营收突破240亿元。启动青年人才活力城区建设,在全市首发“青享卡”青年人才专享礼包,打造全省首个高层次人才尊享街区,新建省市级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和专家工作站12家、招才引智工作站17家,发放创业贷款2.2亿元,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余套,引进各类人才2.1万人,实现新增就业4.98万人、完成率全市第1,扶持创业6500余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让更多人才在市北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三是数字转型释放新活力。坚持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加快推动数字市北建设再上新台阶。数字政务便民利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持续深化“一网通办”,“爱山东”市北分厅上线便民缴费、社保医保等24类高频事项、740余个服务应用,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积极打破“数据孤岛”,在全省率先开发优化营商环境数据服务平台,归集企业经营等十大类、160项,共300余万条数据,实现全区20余万户市场主体情况“一点即查”,相关经验获评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一等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柠檬豆连续两年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支持企业承办市级供需对接会50余场,指导发展“檬豆贷”“天织星河”等数据产品,目前服务企业超1200家,授信金额超10亿元。服务青岛勘察测绘院编制形成第一批时空数据要素交易标的清单,全国首次数据产品场内交易全程实现“金融监管闭环”。港口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百灵信息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室。数字治理提质增效。统筹融合政府专网、公安专网、社会侧互联网等1.2万多路视频资源,构建立体化视频感知“一张网”,为社会治安防控、城区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智慧化建设向基层延伸,累计建成90 余个智慧社区,创新构建“未来街区+智慧社区+数字家庭”融合发展模式,让群众近距离体验更多智慧场景,不断提升幸福指数。

  下一步,市北区将持续加压奋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为全市工作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

  青岛日报提问:近日,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刚才严区长也介绍了市北区科技创新方面的情况,请问科技局张局长,市北区在加快科技强区方面,未来几年有什么措施和打算?

  科技局将以全会精神统领和指导各项工作,依据科技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布局,紧扣“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科技强区为目标,实施科技创新强基策源行动,主要聚焦“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要素保障”四大板块,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重点实施六项工程,将科技创新工作做细做实。

  一是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工程。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工作,发挥区委科技委员会作用,全面统筹协调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和建设。在创新载体产业集聚和特色发展、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方面发力;同时创新制度政策的供给和保障。

  二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一企一策”完善梯度培育机制,精准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及发展潜力足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耕细分领域、聚焦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

  三是实施科创平台能级跃升工程。建好创新中心矩阵,做实新型研发机构,做强各类孵化平台,完善多层次重点实验室建设。跟踪科研单位优势技术领域、颠覆性技术项目,建立“一库、一账、一清单 ”,切实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早发现、早发布、早转化。

  四是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深化“高校经济”,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促进高校院所与辖区相关企业高效合作。围绕市北区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开展技术经理人和经纪人培训工作,打造专业化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五是实施科创品牌提升工程。深入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创新院企、银企对接方式,打造市北科创路演品牌。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及招商路线,开展高质量精准化招商。支持链主企业和特色产业平台加速发展,做优做强专业特色园区体系,在历史文化街区落地青年创新创业活力社区,整合创新资源,集聚青年人才,打造开放、共享的无边界创新创业生态圈。

  六是实施科创生态优化工程。加大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力度,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助推作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和外国高端人才集聚,瞄准企业战略需求,释放协同创新人才活力。创新标杆园区推进会、成果推介会、产学研对接会等各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持续提升知晓度和影响力。

  未来,市北科技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担当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懈努力。

  青岛晚报提问: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数实融合的重要途径,请问工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之举。今年以来,区工信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探索服务保障模式,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一、数字技改提质增效。发挥政策工具激励引导作用,组织辖区企业观摩全市重点技改项目,搭建技改需求和供给平台,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实时跟踪、靠上服务,其中全面推进青岛啤酒智慧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产业链贯通和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的TACS全寿命周期提升建设等6个技改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24年累计为中车四方所、颐中印务等12家企业申报上级技改设备投资奖补1200余万元。

  二、数实融合纵深发展。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推荐檬豆网络科技、青岛能源集团和鼎正智能科技等3家企业申报青岛市“数实融合”典型案例,发布未来城市场景2个。举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四链”融合供需对接会、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供需对接会等活动9场,参与企业400余家,发布创新/数字化需求120项,达成供需对接意向60余个。

  三、数字赋能有力支撑。围绕24条产业链深入开展融链固链行动,面向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3条我区优势产业链,举办专场对接活动,吸引外地链条企业36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生态加速集聚。梳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采取市场化手段公开遴选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推荐服务商9家,征集项目8项,申报设备及软件投资额587.51万元。

  虽然我们在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共性问题仍然存在。为此,区工信局下步将着力从供给和应用双向发力,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

  一是着力发挥政策作用。抢抓青岛市获评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机遇,持续加大项目奖补力度。继续做好数字化转型服务宣传动员,探索形成一批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质方案,以政策红利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提质升级、转型发展。

  二是着力构建服务体系。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基地优势,委托专业赋能服务机构组织专家诊断入企团队,对有转型意向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把脉会诊。围绕企业需求,按照产业类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遴选和推广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产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着力搭建赋能平台。发挥柠檬豆国家级“双跨”平台和市级“链万企”平台运营优势,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供需对接等活动,搭建行业领域创新、技术等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鼓励青啤、中车等行业龙头企业与以柠檬豆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形成从技术创新到应用推广的全方位数字化赋能体系,力争全年实现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全覆盖。

  青岛新闻网提问: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24年,市北区在青年人才活力城区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请问,在2025年工作中,市北区将如何通过青年人才工作进一步为科技创新赋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市北区青年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25年,我们将持续围绕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全力打造人才汇聚的新高地、人才活力的迸发地,叫响市北人才工作品牌。

  一是构筑青年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双线招引平台。线上完善市北区招才引智云平台和校招系统,建立企业引才数据库,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一站式服务,线下建立“春南秋北”赴外招聘路线,精准招引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多元人才力量。在继续做好普通高等院校的引才基础上,延伸引才触角,不断拓宽高学历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招引渠道,提升驻青的本科、专科院校留青率,成立专科高校引才联盟和高职技工院校引才联盟。丰富人才招引路径。打造招才引智工作站,聘请招才引智大使,邀请院校和人才走进市北,全年举办“青雁归巢”等招才引智活动30场以上,引进青年人才2.1万人以上。

  二是厚植留学人才发展沃土。建立“国际化+”引才新航线。充分发挥“双国字号”人力资源产业园、博士创业园等载体作用,与区离岸人才基地内外联动,增强海外留学人才引育合力,为全区科技创新汇聚全球智慧。搭建高层次创新人才对接桥梁。以博士服务联盟工作站、市北留学人员工作站等载体为依托,通过“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推动企业人才供需对接。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面向高水平青年人才单定标准、单设名额、单独支持,遴选优秀青年人才。加大海外人才沟通联络力度。以青岛市留学人员创业联盟在市北成立为契机,举办市北区留学归国人员服务周系列活动,加强与海外人才交流合作、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全年引进留学人才300人以上。

  三是营造暖心留才新环境。支持创新创业。深化“818”创业日影响力,完善赋能青年创新创业六大平台服务功能,打造高能级创业园区赋能中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青创赛”,市场化引进创业服务团队。强化载体搭建。加强高层次人才尊享街区建设,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举办人才成长赋能活动10场以上。新增10家以上青岛市专家工作站,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质效。完善“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人才服务体系,组建“人才管家”服务队伍。聚焦科技企业开展用工监测分析和需求摸排,以“一企一策”方式服务用工全过程。

  界面新闻提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请问市北区当前在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方面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非常感谢大家对市北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市北区作为人口大区、民生大区,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今年以来,通过聚焦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实施医疗改革提质增效、民生项目提速落地、基层医疗提档升级“三大工程”,系统打造健康市北新高地。

  一是医疗改革提质增效,全链条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立区级医疗集团管委会,组建以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龙头的两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利用三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建立内分泌等3个联合门诊,“三高共管”、呼吸内科等6个联合病房,检验、影像等5个资源共享中心,开展联合会诊、专家坐诊等千余次,开放下沉号源1.1万个,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万人,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2.38%,“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民生项目提速落地,全方位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按照“做大龙头、做强基层”的原则,保障推进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二期改扩建、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一期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市北区妇幼保健中心将于年内竣工,致力打造全市领先的妇幼保健一体化服务阵地。市北区人民医院分院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明年10月竣工。同时,启动市北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基层HIS上线、电子病历数据互通等多项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

  三是基层医疗提档升级,全要素打造“群众身边的优质医疗服务圈”。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医疗机构与街道社区共同体建设,建立6个片区联合党委工作站、家医服务站,及时收集居民卫生健康需求及工作建议。在市北区慈善基金的基础上,驻区6家三级医院出资,免费为10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健康筛查。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机构6S规范化管理,开展义诊、健康宣传等270余场次,妇幼保健“四筛三检”、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等健康服务覆盖20余万人。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举办“学八段锦、打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吸引30余万人参与。

  虽然市北区群众看病就医的便利度、获得感有效提升,但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借助市北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平台,聚焦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医药服务等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广泛征集人民建议,并结合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落实办理,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安全性、便利度和获得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