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铮
大众网记者 刘铮 青岛报道
市北区作为新媒体行业重要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300余家,吸纳短视频、网络直播从业者人数逾万人。近年来,区人社局针对新媒体行业劳动纠纷日益增多的现状,创新调解仲裁服务举措,前端化解、源头预防实效突出,2024年涉新媒体行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1%。市北区新媒体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获评山东省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迎接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实地调研并获高度肯定。
以“媒”聚力,搭建惠企助工平台
成立调解联盟,抓牢源头化解“关键点”。发挥预防和调解的前端性作用,联合市区两级法院、市劳动仲裁院、11家新媒体企业等,共同组建“市北区新媒体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为新媒体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目前联盟成员单位突破300余家,有效覆盖了争议预防调解的全流程和关键领域。
推出定制服务,把准惠企助工“着力点”。充分认识新媒体行业劳动关系的复杂性,针对合作关系、劳务关系、不完全劳动关系等各类新型问题,创新推出定制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点对点”帮扶指导。成立由职业指导师、就业创业导师和专职调解员组成的“企业服务智囊团”,通过“敲门式”服务,精准对接新媒体企业发展需求。组建专门微信服务平台答疑解惑,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规章制度订立、劳动维权、人才培养、创业政策等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
创新宣传形式,契合企业员工“兴趣点”。拍摄新型普法微视频《小仲说法》,仲裁员聚焦热点问题现身说法,有效提升宣传的质量效果。探索企业用工“仲裁员会诊”模式,举办企业HR恳谈会,精准梳理企业用工风险隐患。深入新媒体企业开办“开课了”小课堂,向劳动者普及维权小妙招、创业好政策等内容,积极送政策上门,拓展法治宣传新路径,累计参与员工1000多人次。
以“调”解纷,同绘互利共商局面
划定基层调解“基准线”。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推动联盟内劳动关系少争议、零争议。针对新媒体行业用工多以“主播+拍摄团队”为组合等特点,成立新媒体特色调解工作室——“麦麦”调解室,配备茶歇小食,营造轻松的调解氛围。拓展线上线下双调解模式,用心用情为员工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将调解室打造成劳动者与单位沟通调解的平台、员工交流学习的天地,自调解室成立以来累计调解成功25起。
提高调解员力量“水平线”。联合法院共建培养行业调解员,与新媒体企业建立“法官—调解员”“仲裁员—调解员”结对培训机制,挑选调解骨干作为专员对接法官、仲裁员,举办各类培训班10次,累计培训人员300人。定期组织调解员观摩庭审,通过“以案说法”,以直观形式提高调解员业务能力和纠纷化解水平,大力开展诉前调解、“互联网+调解”“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
筑牢风险处置“防护线”。聚焦行业重点人群,不定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实行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对市北区新媒体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内部可能产生的纠纷进行分类处理。对简易纠纷,由行业调解员依法当场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必要时由仲裁员、调解员会同法官联合化解,及时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内部。自联盟成立以来,累计上报风险隐患12起,均得到妥善处置。
以“法”赋能,打造互助共赢格局
仲裁+法院,架起联动“基本面”。在市北区新媒体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建立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现“调裁审执”无缝衔接,“诉前执前”立体配合。发布《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客观反映市北区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情况,为企业良性发展经营提供法治指引。组织赴区法院培训、观摩4次,提升调解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仲裁+高校,扩大普法“覆盖面”。创新“劳动维权”与“就业帮扶”紧密融合,为本地院校和新媒体企业搭建精准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供需无缝对接。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建立一站式就业推荐共建机制,为新媒体企业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劳动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开展“劳动合同那些事”专题“送法进校园”活动,靠前服务“准劳动者”,就业之初即掌握劳动权益。
仲裁+社区,延伸预防“普及面”。依托社区建立“微调解”劳动维权服务站,每周五设立劳动纠纷“会诊日”,安排到社区提供高效、专业法律问诊服务。推行1314法律护航工作机制,企业“点单”、仲裁“响应”,提供定制化社区法律微服务,将劳动维权服务提供到家门口,及时协调解决。自设站以来,收集了各类维权需求200余件,对维权需求实行清单式管理,实现了对街区商户的闭环服务,解决率达85%以上,累计成功调解劳动纠纷25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