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金融资讯 > 投资融资

中国地方债不会酿成次贷危机 借款大多用于投资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2013-08-06 09:42:00

  

 

  当前地方债酝酿的潜在风险令社会各界担忧。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整体可控,地方融资平台大部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非消费,长期看效益较好。专家指出,目前地方政府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财务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因此不能称之为危机。我国地方债不会酿成次贷危机式的债务风险。 

  1 经济换挡不能失速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影子银行等风险因素令市场信心下降,专家指出,信心缺失会加剧经济下行,形成恶性循环,有百害无一益。 

  “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轨道,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王一鸣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换挡阶段,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位数的增长。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者调整过程。研究表明,中国潜在增长率正下移到7%-8%的区间,上半年经济增速仍处在这个区间。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半年如果稳增长措施到位,经济增速能达到7.5%。中国经济增长换挡不能失速,既不能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王一鸣表示。 

  2 城市不会因债务破产 

  去年底的数据显示,36个地方政府债务总量为3.85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78.07%。随着财政收入和土地收益增长放缓,地方融资平台进入偿债高峰期,人们担心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会酿成次贷危机。 

  “中国的地方债最终大都形成了实物资产,而不是消费。”王一鸣表示,中国不太可能出现像美国底特律那样政府破产的城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也认为,底特律城市发展已经处于下行阶段,而我国的城市都处于上升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用于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等投资建设,而这些债务的形成均为一些优质资产,将使几代人受益。 

  尚福林指出,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大部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非消费,这些贷款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但长期看效益较好。平台贷款的期限较长,目前资金质量优于一般贷款。此外,平台贷款增速正在放缓。 

  3 需要严控地方债务 

  不过,地方债务的风险仍不容忽视。“由于中央政府及时控制了地方债规模继续膨胀,国家信用尚未受损,地方债影响宏观经济的几个症状已得到控制。”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可持续性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林勇明对本报记者说,但目前情况好比一个病人的急性症状已得到控制,而慢性症状仍需调理,不容小觑。 

  对于银行业如何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尚福林表示,具体来看,要控制总量,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长的速度,目前新增的贷款主要是投向在建收尾工程项目;分类管理,就是对地方现金流覆盖率情况进行摸底,与地方政府共同提高现金流的覆盖;区别对待,就是要把握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流向,对于生产性、还款效益较好、还款能力强的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对一些消费性的财政性支出债务,要让地方政府逐步剥离出去,用财政资金解决;逐步化解,就是融资平台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积累,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释放风险,不能挤破泡沫。 

  林勇明建议,未来地方债务管理改革应明确以下六点原则:一是中央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法治化、规则化、常态化。二是地方政府成为独立财政主体,财源结构优化。三是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债务市场合格的市场参与者。四是完善金融市场,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分散风险源,解决期限错配问题。五是让民间资本充分进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领域;鼓励民间非赢利公益性组织的发展。六是积极推进土地与财政制度改革,消除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制度根源。地方政府适度依靠土地融资并分享一部分土地溢价是合理的,关键是抑制其过度透支,并保证其土地溢价分享比例在合理范围内。应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从目前的“卖地模式”逐步转为国际通行的“租地模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祝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