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政府“瘦身”提效为两江新区提速

来源:华龙网   作者:望曹尖   2014-06-20 14:18:00

关键词: 两江 新区 瘦身 提效 提速

  作者:望曹尖

  16日,在重庆两江新区,由工商、质监、食药监等5个驻区部门整合而成的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将统一承担起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市场监管和服务。此次大跨度的机构整合,是两江新区试水“大部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据新华社)

  两江新区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之前,新区全年进出口不足35亿美元;到2013年,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05.14亿美元,年均增长73.5%,占全市比重达44.4%。新区GDP从2009年的79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650亿元,翻了一番多。成立四年来,两江新区累计招商签约项目1395个,合同投资额5915亿元,实际利用资金超过4258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从新区成立初的54家增加到127家,占全市的一半多。

  两江新区短短四年间实现巨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开发建设、财政体制上最大限度放权,并被赋予重庆市级管理权限,行政审批改革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释放的“两江事情两江办”、“最大限度全面放权”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两江新区的热情。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到,他一年前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时,获知一些跨国企业想在上海开设研发、销售、物流中心,竟需要在北京、上海盖100多个章。李克强痛批这种行政弊端。行政审批上的顽疾,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解决这一问题,两江新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早在成立之初,两江新区就把职能关联的内设部门率先合并,经济运行局统一承担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外经贸、统计等4部门职能;建设管理局则整合了建设、市政、交通、安监等9部门。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通常要跑八九个局,而在两江新区一个窗口受理,行政效能可见一斑。

  日挂牌的新组建的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较原来5个局缩减一半的科室,机关编制减少近4成。“放权”,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微观经济更加具有活力。试水“大部制”,政府“瘦身”提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有参照物的。统计显示,今年1到4月,两江新区直管区域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同比上升62.7%;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新区招商签约落地项目达103个,合同投资总额245亿元。在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如今,两江新区内外资企业注册总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2个和2.5个工作日,工程项目建设审批从近300个工作日压缩至28个工作日。

  看到效率的同时,对于新挂牌的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该局由工商、质监、食药监等5个驻区部门整合而成,行政审批精简之后,会不会出现拿到审批单就没人管的现象?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放权”,“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市场和质量监管局60%的人员下沉基层所,就近服务市场主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打消了公众的疑虑,提升了“大部制”的“安全系数”。

  一方面,对审批权限大胆“开刀”,有些项目不再审批,只需备案核准;有些项目不再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备案。在审批流程上,6月初,上线“两江新区网上行政审批大厅”,试行全过程网上审批,下一步将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使市场主体必须依法依规开展生产活动,让守信者安心地做大做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相比之下,事中事后监管,比前置审批任务要重很多,是全程的,因而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的约束更多,工作变得更加实在,公众更加放心。

  成立四年来,两江新区借助两江工业开发区、寸滩保税港、空港等开放平台,以及“渝新欧”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开放通道,正逐步建立起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两江新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定会开创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成功模式。

http://www.dzwww.com/dzwpl/sz/201406/t20140619_10489006.htm

初审编辑:周传金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