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北京“幼升小”制度没有体现一座城市的宽容

来源:大众网   作者:周靖国   2014-06-11 10:35:00

关键词: 北京 留守儿童 幼升小 教育公平 源头

  作者:周靖国

  2014年北京市小学入学信息采集(简称“幼升小”)系统于5月1日开放。非京籍的家长怀揣着北京市教委要求的“五证”开始递交申请材料,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无奈地止步于各个区县加设的门槛前。(6月10号人民网)

  不能不再次回忆起上海的占海特事件,因为读书占海特成了上海人眼中的“蝗虫”。我们是本能的吗?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本能的呵护着他们下一代的教育资源,在这些城市打拼的“外来者”也渴望着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同样为了下一代。揪心的看到,对谁来说似乎都充满了“不公平”。“优质教育”的同等渴望中,不仅可以看到制度上的无奈,更让我们看到了本能的狭隘。

  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教育作为一项公共资源,多年不变的配置方式的恪守,显然是一块礁石。

  如果说“异地高考”的国家政策没有“撼动”北京的这份“坚守”,那么北京的“幼升小”地方规定,则明显有从“源头”遏制这一趋势的决心。应该坦然,从“幼升小”开始拒绝外来务工的非京籍子女入学,是扞卫高考优势资源的最佳捷径。从源头上拒绝,就不会出现以后“异地高考”的担忧了。

  北京“幼升小”的制度是严苛的,并带有歧视性的冰冷。然而,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异地高考”破冰,都是民生问题的宏观体现,甚至是民族复兴历史洪流的不可阻挡趋势。中央解决“三个一亿人”的发展纲要,教育资源的基础功能应该放到第一位突出解决。今年的高考,北京“放开”了职高,但社会的解读很难感受到那丝暖意,而更多是一种尴尬,而更多是北京什么也没有做。

  企图用一座城市的宽容和文明来劝解,但这样的高帽子并没有人领情。相反,社会呼吁教育公平的声浪中,“北京”越发的感受到了这种危机,私底下的制度小九九也就上了桌面。其实这是一种惰性,或者说丑陋,但如果这样的惰性和丑陋用制度包裹起来,则是一座城市的堕落。

  有时候我们很幼稚,连呵护自己的丑陋都要名正言顺的幼稚。北京上海的那些优质教育资源,是“北京上海”的吗?我们也幼稚的问。不过兴许这个时候的占海特已经回江西原籍了,也不过,北京的“幼升小”制度下,再多些曾经的“占海特”而已。再不过,北京上海的人可以扛着方便面、书包之类的,多了一些机会去“风光满面”的看望留守儿童,如此一来,似乎就不丑陋了,而是一件多么道德高尚的事

http://www.dzwww.com/dzwpl/wt/201406/t20140610_10424799.htm

初审编辑:周传金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