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北区新旧动能转换的调研报告

2017-11-15 11:2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市北区委常委、副区长 焦明伟

  根据省、市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工作部署,市北区立足区情,针对促进市北区长远发展的动力要素和影响市北区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四新”促“四化”,争当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排头兵,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市北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推进情况
  市北区以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为契机,围绕“一港、三区、六心”的发展布局,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智库支撑等方面率先突破,提供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支撑。
  (一)动能转换格局逐步形成。依托三大示范片区、六大创新载体,加强调度,确定目标节点任务。年底前,北方邮轮中心完成启动区规划编制并启动土地整理。滨海新区力争实现华创购物岛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第一城展开主体施工,胜通海岸综合体项目竣工,数字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和双子塔项目重新启动。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大悦城项目开工建设,里院集中区域、馆陶路周边及刘子山别墅区启动改造。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加快推进保利天汇、海尔世纪公馆、新都朗悦等15个在建项目,东莞路、东宁路、劲松四路等9条道路,双山小学、杨家群小学等4所学校建设,完善片区城市功能。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推进中铁投山东总部落户,山东中圣国际船舶、河北银行等20余家项目入驻。地理信息产业园年内首批企业签订入驻协议,落实企业入驻的政策和平台条件,促进龙头企业入驻,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浪潮云计算大数据创新中心年内开工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完成产业规划并确定东风化工厂地块合作意向。国家级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建成京博(青岛)研发中心并投入使用;引入研发中心相关实体公司落户;启迪协信青岛科技城商业部分主体封顶;完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施工。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年底前中车研发展厅部分投入初步使用;办公楼层实现交付使用;实验室完成基础装修。
  (二)高端智库加快集聚。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引进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高校智库、科研院所智库和民间智库,坚持高端定位,着力引进《全球智库报告》和《中国智库报告》上榜智库。推进智库发展品牌战略,凝练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以城市治理为核心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形成示范效应。引进5-10家具有国内外知名度、核心统筹作用的高端智库,在国内率先打造可以进行成果交易的智库平台。在智库大厦内一年举办多次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以此论坛和网上互动的方式,在国内率先发展智库集群市场。
  (三)产业升级有序推进。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壮大橡胶装备、轨道交通、健康医药等四条十亿级产业链。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新增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类企业1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2家。全区首家证券公司省级分公司——长城证券山东分公司、注册1.5亿元的青岛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等一批重点金融项目成功落地,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80家。依托市北区传统优势服务业,着眼增强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推动服务业向智慧型、高端化转变。紧紧围绕国际邮轮港建设,打造蓝色高端要素服务平台。围绕邮轮经济、航运经济、游艇经济,大力培育涉外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社会性服务与管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推动数字广播、信息网络、职能终端、应用电子等信息服务的融合发展。
  (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深入开展“百家重点企业招商大走访”活动,赴北上广深等地拜访了中化集团、北京国华等67家重点企业,取得良好成果,与16家企业就未来合作达成意向。重点推进国华置业参与邮轮港片区开发、规划设计及产业引入;推进中化集团参与瑞昌路立交桥南侧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750亩)开发,引进化工、金融、地产板块相关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企业;协调推进浪潮集团青岛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中粮大悦城项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山东分院项目、山东大学伯克利交通研究中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青岛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区块链湾规划建设,搭建区块链产业孵化、应用测试、专项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四大平台,加快区块链在政府管理、跨境贸易、大健康产业等十大应用场景的开发落地;每年引进区块链应用项目和优秀人才在青落户,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市北区是青岛市服务业集聚区,但与对标城区相比,我区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还不明显,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规模和优势有待增强。工业企业搬迁任务较重,主城“产业空心化”的隐忧渐显,高端产业项目储备不足,新的支撑动能还未形成。
  (二)城区更新任务艰巨。作为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市北区人口密度大,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共4.9万户,占全市70%),低保、老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量多,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负担重,基础设施配套历史欠账较多,城区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现状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还不相符。
  (三)发展空间相对局限。十一五”以来我区重点规划的中央商务区、新都心等园区载体已由开发建设期转入产业培育期,空间已近饱和,在建项目基本处于收尾阶段,而新时期规划的国际邮轮港等项目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暂时进入“空档期”。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行动。以“四新”为招商引资的总方向,引进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储备未来发展的新动能。筹备一系列招商行动,助力新旧动能重点项目签约。重点推进国华置业参与邮轮港片区开发、规划设计及产业引入;推进中化集团参与瑞昌路立交桥南侧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750亩)开发,引进金融、地产板块相关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企业;加快引进中粮大悦城项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山东分院项目、山东大学伯克利交通研究中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青岛研发中心、中央财经大学青岛保险创新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区块链湾规划建设,搭建区块链四大平台,加快区块链在政府管理、跨境贸易、大健康产业等十大应用场景的开发落地。加快中铁大厦、海运大厦等19个新旧动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快竣工。开展“重点项目提质增效活动”,强化重点项目推进督导,狠抓项目报批、开工建设及竣工验收。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行动。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深入推进高端资源集聚、高端服务提升、高端产业培育。依托青科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橡胶生态体系国家级创新平台;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建立“建筑信息化模型研究中心”(BIM中心),推动建筑信息化发展;培育青岛市城市设计、地理信息、智慧社区、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信息服务先导性产业,形成集研发、设计、服务于一体的地理信息(CIM)产业园;搭建全国首个“城市建筑云平台”,形成涵盖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城市数据库架构。
  (三)大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全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速建设一流邮轮港,加快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发展壮大青岛邮轮旅游产业,聚集一批邮轮旅游、游艇、金融、贸易等优质高端项目。积极推进邮轮母港城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推动邮轮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力争2017年邮轮航次达到100航次以上,出入境游客10万人以上。加快金融产业聚集。引进优质金融项目,丰富金融业态,力争新增金融机构及金融类企业20家。着力培育和引进保险公司、集团财务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曼福在线保险公司、人寿健康险、农商行金融租赁、利群财务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项目。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央企控股的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国寿财富基金等重点项目。
  (四)大力实施智库支撑行动。结合青岛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大力培育在互联网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智库,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向海内外引进培养一批功底深厚、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智库高端人才,着力引进国内外智库领军人物,大力引进培养城市治理、科技创新、新型金融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创新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开发模式和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努力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智库高端人才队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到2021年,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1000名以上,引进硕士、副高职称人才1万名以上,本科及专业技术人才5万名以上,打造先进智慧产业中心。
  (五)大力实施功能再造行动。系统谋划棚户区改造、老企业搬迁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各方面工作,优化整合利用全区资源,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协调性、持续性。2017年完成剩余1.6万户棚户区居民房屋征收任务。积极探索腾空房屋土地处置利用新模式,引入产业项目、打造绿化景观、建设停车场地、增配公共设施,城区功能品质不断完善。加快推进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加大搬迁企业土地规划编制、土地收储、项目招商等工作力度,2017年推动捷能汽轮机、双桃精细化工等13家企业完成搬迁,部分土地实现出让。通过对厂区重新布局,改变厂房功能,引入新的业态,有效释放老厂房的闲置土地资源,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带动老城区面貌加速更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