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农贸市场治理发展方向研究——以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专项整治为例

2017-11-13 15:0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市北区政府副区长 刘文光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老百姓的“菜篮子”,具有民生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对于稳定市场供给和保障群众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将农贸市场建设列为区办实事,全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尤其是开展的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促进了农贸市场健康发展,而且改善了以往“脏乱差”的周边环境。但从全区来看,由于受到早夜市摊点群的冲击,我区农贸市场普遍陷入经营困境,社会投资建设和维护市场的热情持续降低,并衍生出许多城市治理问题,如何建设与核心区地位相称的农贸市场发展环境值得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坚持问题导向,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整治成效显著
  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一直是影响市北城区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近年来反映不断。2016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行“标准化+市场监管”,组织各部门围绕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经营秩序三条主线,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扎实开展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交警、环保和辖区街道发放了《致南山市场批发业户的一封信》400余份,上门入户宣传讲解,倡导业户文明规范经营,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整治活动,引导海鲜产品批发功能外迁至其他市场。街道召开“南山市场区域秩序治理通报会”,通过电视、电台循环播报的形式告知南山市场整治的时间节点、方式方法,聘请安保公司和市场服务公司,对南山市场及周边区域协助管理,外聘人员全天候上岗,引导规劝业户规范经营、文明经营。外宣部门全程介入整治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时向社会发布整治进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
  (二)联合执法,规范市场周边环境。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交警和街道办事处加强部门协作,增配执法人员,每天凌晨5点由分管领导带队到岗集合,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效果。通过拉网式集中清理,桑梓路、东山路、万寿路、菜市二路等批发经营业户集中区域的占路占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南山市场周边乱设广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行为得到全面整治。交警部门对参与运输、销售活动的车辆,逐人逐车检查驾驶资质和安全状况,发现问题依法处罚,东山路上停放的僵尸车全部拖曳清障。共清理占路经营1200余处次,规范商户超范围经营600余户次,拆除16处800余平米违法建筑,拆除高空建筑立面广告9处460余平米,开具《现场处罚决定书》1500余份,粘贴《违停告知单》9500余张,拖移暂扣机动车90余辆。
  (三)加大投入,配套设施逐步改善。市场一中心发挥市场主办单位职能,出资疏通了市场下水系统,对市场地面进行了平整,消除地面积水。城市管理部门的整治方案已经开标,待南山海鲜市场搬走后即开展整治。环卫部门增加保洁人员和垃圾桶,加大清扫力度和频次,安排车辆及时清运垃圾,避免垃圾长时间堆放。环保部门根据群众投诉的制冷压缩机噪声扰民等问题开展针对性整治,出具南山市场噪音检测报告,督促市场一中心、大磊公司和白樱花公司三家单位,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噪声扰民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四)多措并举,经营秩序明显提升。市场监管部门专门在南山市场设立专项整治办公室,抽调5名执法人员在南山市场全天驻场值守。规范门头字号与登记信息不一致业户42家,证照未悬挂业户26家,确保市场亮照经营。联合青岛计量院,对南山农贸市场全部398台秤具进行检定,对不合格秤具现场处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经营行为20余起,一律按照法律法规上限进行处罚共计42万余元。结合星级农贸市场创建,研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贸市场加装燃气泄漏自动关门和烟感报警装置,确保市场安全。应用科技手段,为南山市场海鲜交易市场(北地下厅)安装信息监控,配置可联网打印的电子秤,实行痕迹化管理。持续加大对市场“鬼秤”、“粗皮筋”螃蟹、“狗患”扰民、缺斤少两等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整治,在高压态势下,整治期间市场经营秩序保持良好状态。
  经过专项整治,南山市场及周边秩序明显改善,市场短斤少两问题基本杜绝,占路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消失,市场周边主干道桑梓路从拥堵不堪到畅通无阻,农贸市场步入健康发展。下一步,各成员单位将以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为契机,不断巩固成果,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二、非法市场冲击,导致正规农贸市场发展举步维艰
  早夜市摊点群在城区发展初期,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解决了就业,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凸显出一系列问题,阻碍城市升级发展。外地较发达的城市多年前就已严禁早夜市、摊点群经营,青岛市市南区仅存在的团岛市场周边早夜市、摊点群也于近期彻底取缔。市北区作为老城区、人口大区、传统商贸区,现有农贸市场41处,居全市第一,与市南、李沧、崂山区的总和相当,早夜市摊点群的数量达到64处,远超正规农贸市场。目前,市北区的农贸市场由于自身存在一些制约,加上受到早夜市摊点群这些非法市场的严重冲击,经营陷入困顿。
  (一)正规农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数量较多,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小区增加迅速,市场建设跟不上小区建设速度。传统人口聚集区的农贸市场明显饱和,比如鲍岛市场和大连路市场、营口路市场和镇江北路市场、平安路市场和丰华市场两两之间仅一路相隔。而万科新都心、瑞昌路海信湖岛世家、瑞海北路滨海欢乐城等一些新建小区,周边缺少农贸市场,居民购物不便,要求建设农贸市场的呼声较高。
  2.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除近几年新建或改扩建的农贸市场外,目前市北区大多数农贸市场硬件条件既不符合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标准,也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购物环境的追求。部分农贸市场建成时间较长,市场主办单位投资不足,设施普遍老旧,消防设施不完善,电线乱搭乱拉,存在安全隐患。
  3.早夜市冲击,经营陷入困境。正规农贸市场对场地、建筑、柜台等要求多,业户也要进行合法注册,并且在政府部门监管下,如农残抽检,不合格的要销毁,经营成本较高。而目前早夜市摊点群,凭借较低的经营成本,以低价吸引大量消费人群,对正规农贸市场经营造成很大冲击。尤其是位置临近农贸市场的早夜市摊点群,基本封锁住了农贸市场的客源,农贸市场内消费者较少,业户惨淡经营,近两年市北区倒闭关停的正规农贸市场达7处之多,新建市场基本招不到业户,摊位空置很高。
  4.无利可图,社会投资热情低。根据“管办分离”及政府办企业等政策规定,政府不能直接从事农贸市场建设经营活动,主要职能是行政监管和对办农贸市场实行奖补等政策引导。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贸市场,近年来,市、区两级均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新改建农贸市场和创建的星级市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但从实际情况看,若市场本身不盈利,仅仅依靠政府奖补,无力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农贸市场建设。
  (二)早夜市摊点群存在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早夜市摊点群(5个摊位以上)共有64处,数量超过目前正在经营的正规农贸市场。其中,部分早夜市摊点群已经形成较大规模,海泊河早市、台东夜市等超过100个摊位的早夜市摊点群达10余处,有的早市摊位达1000个以上。早市结束后,业户分散进入各小区、支路,就地摆摊继续经营,存在的风险较大。
  1.属于非法经营。《山东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建设集贸市场不得占用城乡道路,影响交通。”《青岛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和城阳区、崂山区、黄岛区的城区,除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外,不得批准占用道路开办集贸市场。”目前市北区存在的早夜市、摊点群无一处得到市政府批准。
  2.食品安全无保障。早夜市摊点群大多露天经营,经营者未依法登记注册,健康状况不明,进货渠道不清,无相关进货票证,无食品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较大。
  3.影响交通和环境。早夜市摊点群由于占路经营,造成车辆无路可行、行人无道可走,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另外,早夜市摊点群由于缺乏自律、缺少管理,卫生清洁滞后,造成的环境脏乱差及噪音扰民等问题长期受市民诟病,也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消费纠纷难解决。消费者在早夜市摊点群遇到消费纠纷时,由于缺少购买凭证,加上摊主未登记注册,流动性大,秤具无检测,消费者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三、高点定位谋划,营造核心区农贸市场发展良好环境
  我区确立了建设宜居幸福创新性国际城市核心区宏伟目标,农贸市场发展也要朝这一目标迈进。目前,我们已制定了《市北区农贸市场规范标准》,开展星级市场评比活动,开发了全国领先的《市北区农贸市场信息化交易和监控系统》,推广南山市场及周边整治工作经验,树立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建设与核心区形象相匹配的、在全国全市处于前列的农贸市场。
  (一)坚定发展方向,坚决取缔非法早夜市摊点群。长期治理的经验表明,不彻底取缔非法市场,只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形成反复回潮,埋下更多隐患。必须下决心集中力量,彻底取缔非法市场,为正规农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秩序,为居民营造清静、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为核心区建设树立依法治理的良好形象。
  (二)合理规划布局,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农贸市场。结合区域实际,根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原则,对农贸市场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尤其对新建小区和群众反映较多的区域加快农贸市场建设。通过政策优惠、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动员宣传,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开办农贸市场市场。
  (三)加强财政投入,提升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升硬件条件,加装防火报警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创新开发“市北区农贸市场信息化交易和监控系统”,将营业执照、信用评价、智能网络秤、支付宝、微信、银行卡以及市北购等系统进行有机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农贸市场生长力,同时全程监控经营业户交易行为,杜绝缺斤短两、欺诈宰客行为。大力开展星级市场评定,对评星市场正向激励,力争3年内辖区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
  (四)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农贸市场治理长效机制。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强化整治,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市场主办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提供保障。同时,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和约束机制,引导市场强化行业自律,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构建农贸市场社会监督体系,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场负责人、新闻媒体、市民代表等群体走进农贸市场,促进市场规范经营,营造全社会支持、关心、参与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良好氛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