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城市温度

2017-11-15 13:5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中共青岛市市北区委书记 郑德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我们理解,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市北区作为青岛市的主城中心区,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作为传统老城区,市北人口密度高、困难群体多,老企业搬迁、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还不健全,城市治理存在着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晰、信息不统筹、手段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我们大力探索通过实施城市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总的来说,我们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成就主要体现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治理方式、治理重点等五个方面。
  一、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推进“城市生长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城市的核心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城市的热度、温度来源于城市的全面发展和百姓情怀,这好比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激发城市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的城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既要有高端的产业和繁荣的经济,也需要富有温度的城市治理。只有我们时刻把“人”放在心上、以“人”为本源,多站在“人”的立场、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因此,2016年,我们探索实施城市治理新模式,创新提出了“城市生长力”这一城市治理品牌,通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让生活在市北的居民、让创业在市北的企业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热度。
  我们加强城市治理工作的理念,具体就是“互联互通互动、协调协作协同、共建共治共享”。其中,互联、互通、互动是前提,通过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工程,推动政府工作实现职能融合、扁平管理、平台运行,城市运行各领域实现运行互联、信息互通、交流互动;协调、协作、协同是保障,设立区级综合工作推进机构,切实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城市治理理念转变、机制创新、要素协同,实现多元治理主体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协作同步;共建、共治、共享是目标,统筹党委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厘清“为谁治、谁来治、和谁治”三个层面的问题,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城市建设治理工作中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城市治理成为党委政府和市民共同的事业,实现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搭建城市治理新体系
  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我们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按照党中央要求,我们努力搭建起一套全区城市治理新架构,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全面转型。做优指挥机关,区委区政府设立了区城市治理推进委员会及党工委,作为全区城市治理工作管理机构,以专业部门促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打破部门界限,将区城市治理指挥中心、电政办、应急办等14个工作机构整合进委员会统一管理,科学统筹为4个工作部,同时对与城市治理密切相关的公安110指挥中心、综治办、信访局、民政局、城管局、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人防办、环保分局等10个单位,实行在推进委指导下联合值班,问题联合办理,构建起职能多元的城市治理体系,成为全区城市治理的“指挥中枢”,解决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做强各级力量,建立区、街道(部门)和社区三级管理平台,明确每级平台的职责分工,社区负责前端防控,街道重在综合管理,区级平台做好服务监管,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一般问题在街道、社区层面微循环处置、按时限解决,需要区级层面解决的,也能第一时间落实执法联动,集中力量调度解决,通过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解决处置繁琐、响应滞后的问题。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推进网格化、智能化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网格化、智能化等已成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举措。“区域管理网格化、全区统筹信息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就是我区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的工作模式,这其中,网格化和信息化是基础的路径和手段。
  目前,网格化管理已普遍建立,服务管理内容不断延伸拓展,有效调动起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区域管理的实际情况、难易程度,细化管理单元,科学划定网格,明确责任归属,加强人员配备,推进“区域管理网格化”。网格化以社区为单位,将全区19个街道135个社区细化为1188个责任网格(每个社区网格都设立一名网格长和若干名网格巡治员,街道安排1名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和1名综合执法队员下沉到社区网格,并指定责任科室指导社区网格工作,属地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各安排1名干警下沉网格,按工作分工承担相应网格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吸收和发动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热心人员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网格员队伍中来,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实施全覆盖管理。依托网格化,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走访服务,一户居民一户居民征求意见,把所有单位、居民与街道社区聚拢在一起,努力使与老百姓相关的事务都纳入到网格内解决。目前,网格化平台日均上报案件数约3000件,每周上报处置数约20000件,绝大多数案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处置率超过90%。
  同时,现代科技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和协同性大大增强。瞄准社会治理“智能化”方向,搭建集经济运行、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应用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动态管理,推进“全区统筹信息化”,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支持。借助移动GIS、三维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各类资源“家底”,整合全区人口、企业、建筑物、危险源、城市部件、监控摄像头等各类信息,加快数据资源整合(目前已实现了网格化系统平台、信访、信用信息、政务资源共享平台等8个业务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建成1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3个城市治理基础数据库和9个城市治理专题数据库,基本完成了对全区6700个社会治安视频探头的整合),构建全区统筹的城市治理网格化系统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互通,有效扩大了工作覆盖。强化大数据分析运用,推动网格化系统平台功能拓展升级,积极推进云通信调度系统、事中事后监管系统和智慧大脑系统等建设工作,逐步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市治理信息化平台。
  四、创新社会治理参与方式,推进精准化、精细化治理
  我们理解,“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就是既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又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我们深入推进“公共服务精准化”,带来了公共服务的快捷化。通过网格化、信息化,利用区级信息数据中心、城市治理微信公众号、“在市北”APP等平台,拓宽信息搜集渠道,打造民意民情直通车,及时、全面、精准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准确调整管理政策、资源配置和服务方向,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这些年,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市北区得以更好地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把握民意,既解决了很多像棚户区改造这样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也能够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从群众急需的漏雨房屋维修、破损门窗更换等具体小事做起,想方设法加快解决配套学校建设、老旧楼院整治等群众关心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办成了很多社会关注、群众期待的“急事”“要事”,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在市北”APP是我区打造的以城市治理为特色的手机客户端,凡涉及城市治理的问题,市民都可通过这个平台反馈并得到第一时间解决,截至目前用户量已突破60万,成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渠道。另外,我们还发挥社会组织的不可替代作用,重点打造社会组织“创益工场”,吸引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有效补充了政府服务资源的不足,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的“互联社区”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实现了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满意度的双提升。今年我区承担的国家级试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在项目中期评估验收中,成绩位列山东组第一名。
  我们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破解了诸多公共管理难题。通过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出台指导性文件,对城市治理涉及的12大领域、99项具体工作规定了责任单位、处置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办理效率和质量纳入量化考核,形成了治理合力。比如,市北区一些路段“马路市场”长期存在,有些长达20多年。今年我们下力气,发挥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效应,在十九大召开前坚决取缔了海泊河、本溪路早市,解决了存在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严厉整治营口路市场多年存在的露天烧烤、占路经营等难题,既做到了还路于民,也没有引起新的不稳定因素。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以人为本,更精准的把握了多元主体的诉求,在堵与疏上齐发力,既积极为取缔后的经营业户找谋生之所,又满足了周边居民对环境卫生和交通出行的诉求;另一方面,因为城市治理新体制整合了各种资源,一口解决城市治理事务,突破了过去“一个部门管不了”和“脏乱—整治”循环的城市治理怪圈。今年我们还依托平台在全区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徒步巡查制度,查找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梳理出114项突出问题,统一由平台调度、逐一销号解决。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青岛)城市治理创新年会、国际城市管理青岛年会、全球智库创新年会等一批国际性会议,市北区加强城市治理的创新探索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
  五、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倾,创新基层基础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习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这几年,我们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区委常委会多次研究区域化党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下大力气抓好社区、街道带头人选配工作,今年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列出基层党组织及负责人责任清单,建强基层基础,形成党组织为核心、集聚多元主体的“一核多元”治理模式;一手抓资源保障,积极培育街道社区“以我为主”的主体意识,逐步取消街道经济职能,为每个街道社区配足为民服务资金,让基层有精力、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前不久,对3个街道内设科室进行优化重组,成立城市综合治理办公室等4个服务办公室及城市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统筹辖区内城市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在不增加编制的基础上,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把各方面的资源、服务、管理都放到基层,保障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总之,我们通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此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足见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既说明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任重道远,又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进一步加大探索、建强平台、巩固成效,努力成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老城区城市治理创新的示范区、国家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