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不仅是一项项技艺与文化,更是国家内在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就是对于我们自身文化的尊重与自信。青岛的非遗文化不仅是这座城的历史文脉,更是一代代人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的最好展示。
作为青岛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三十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既掌握着各领域丰富的知识,又身负精湛技艺。为鼓励并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推动其成果转化及创新性发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大众网·海报新闻大型网络公益传播平台——“海报志愿云平台”推出非遗文化传承人系列报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黄煜婷 青岛报道
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大多数酒厂都不再用传统工艺去发酵酿酒,但作为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的于同刚依然坚持保护和发展青岛地域最古老的酿酒技艺。
制曲、选梁、粉碎、上锅、摊凉、发酵、接酒、储存……早在一百多年前,于氏先人就已开始在土法酿制地瓜酒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老烧锅酒,现在仍然沿用百年古法酿制技艺,尤其在酒曲的制作方面凭借的就是世代家传的秘方,将麸皮制成曲块发酵,工艺缜密,历时长达40多天,且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
2002年,于同刚大学毕业后便选择进酒厂实践,父亲于宝功的口传身授再加上于同刚的勤奋好学,6年的时间便让于同刚扎实掌握了各个传统酿酒环节的精髓。为适应民众对新型优质白酒的需求,他结合大学时所学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将现代酿酒观念融入其中。
于同刚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传统酿酒原料高粱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小米,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成功酿制出清香馥郁、棉柔醇厚的优质小米酒,投放市场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天寺后老烧锅酒最终那份味道的醇甜,仍在于同刚一丝一毫的拿捏之间,“我把老烧锅酒的酿造技艺科学的分解开,目的是精确保证寺后老烧锅酒百年的品质传承,制曲、入池发酵和蒸馏这三个环节是关键,靠的是几十年不间断酿酒经验的拿捏,如有一丝疏忽,所有的环节将付之东流”,于同刚说道。
而于同刚收集和保护传统酿酒的用具,更是巧妙地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祖传下来的清嘉庆年间的石碾、酒甑等已成为游览的盛景,在于同刚的努力下,寺后老烧锅酒博物馆的筹建步入正轨,现在寺后老烧锅酒的销售量不断创佳,于同刚毅然决定建分厂,在青岛当地多处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胶州九龙作为寺后老烧锅酒的生产基地。
同时,于同刚及其父亲于宝功每年定期举办传统酿酒技艺培训班,两位传承人分别授课、定期考核,还投入数万元用来奖励优秀传承者,让寺后老烧锅酒的古法工艺生生不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