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25天来捷报频传!青岛这两支援鄂医疗队已累计治愈60人

2020-03-05 11:15: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

  鏖战湖北,不胜不归

  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累计有25名患者治愈出院,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已累计治愈35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自2月9日下午抵达武汉后,山东省青岛市援鄂医疗队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264名医护人员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25天。

  3月4日清晨,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第一次收到了患者家属寄来的锦旗,上面印着金灿灿的大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护理周到,天使仁心”。伴随锦旗而来的还有患者家属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青岛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使我们全家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我们的感激之情与敬意用语言是表达不尽的。”

  这位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是87岁高龄的陈方元,他在2月5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2月10日被转送至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接管的隔离病区。经过20多天的精心救治,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陈方元转危为安,病情不断好转,于3月3日治愈出院。

  据了解,3月4日上午9时,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累计有25名患者治愈出院,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的隔离病区已累计有35名患者治愈出院。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支医疗队救治的均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

  87岁患者家属寄来锦旗和感谢信

  在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接管的隔离病区,87岁的陈方元是年龄最大的患者,对大多数医护人员而言,他的年龄和自己的爷爷差不多大。正是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陈爷爷”,并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由于陈方元不能下地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且因没有牙齿只能吃软食、流食,他初入病房时家属曾十分担心。不过很快,他们的担心便烟消云散,因为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每次换班时,都会专门安排一名护士对陈方元进行重点照顾。

  为了方便“陈爷爷”按铃,细心的护士将呼叫铃绑在病床的护栏上,并对他说“有事请随时呼叫我们”;担心“陈爷爷”因坐的时间太久而伤到骶尾部皮肤,护士们会小心翼翼地给他的骶尾部贴上压疮贴,隔段时间就会到病房帮助他更换体位,调整病床高度,询问他的需求;担心“陈爷爷”营养跟不上,医生给他配制了好几种肠内营养液,护士们每天三次冲给他喝,等其全部喝完才会离开。

  对于“孙女”和“孙子”们的悉心照料,“陈爷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一次CT检查的结果显示病灶已明显吸收后,平时说话含糊不清的他清晰响亮地说出了“谢谢”二字,令医护人员们惊喜不已。

  在陈方元住院治疗的20多天里,家属们会经常打来电话询问其病情。每次接到电话,医护人员都会详细地介绍“陈爷爷”的病情和状态,耐心地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有效安抚了家属们的紧张情绪。

  在收到锦旗后,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激动不已,纷纷与之合影留念。“这面锦旗是美好医患关系的见证,是武汉人民对青岛市援鄂医疗队业务能力的肯定,是对我们医德医风的赞美,将鼓舞我们稳步求胜,不获全胜誓不归。”青岛市援鄂医疗队医疗主管助理陈立震的一席话,代表了战友们的普遍心声,“在这一特殊时期,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这样的肯定和赞美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当我们在治愈患者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被患者治愈呢?”

  据了解,截至3月4日17时,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接管的隔离病区已累计有25名患者治愈出院,单是3月4日当天就有创团队历史新高的6人出院。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救治的危重患者成功拔管

  在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25天时间里,青岛援鄂医护人员们配合日益默契,不断积累成功的救治经验,诊疗水平与日俱增。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趋好转,隔离病区逐渐由“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白衣勇士们得到了更加充足的休整,精神一如既往的饱满。

  “虽然青岛市援鄂医疗队的132名医护人员来自全市的5家医院,但在武汉,我们都代表青岛,因此像一家人一样同舟共济,相亲相爱。”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心外科主治医师吴建涛表示,“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这些成果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与团队娴熟的临床业务、科学的管理制度、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后方的有力保障密不可分,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荣誉。”

  吴建涛告诉记者,青岛市援鄂医疗队将所有队员编入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均有呼吸、重症、心脏等领域的专家压阵。专家们率先垂范,始终冲在临床一线,与年轻医师同甘共苦,有力保证了诊疗质量。吴建涛说,青岛市援鄂医疗队还坚持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中西医协作诊疗,而传统医学也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青岛市中医院陆学超主任带领的中医专家团队使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紧密结合,临床效果明显。此外,青岛市中医院的战友们还给我们准备了中药,令大家的免疫力有所增强。”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则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在武汉交出了一张优异的答卷。据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领队牛海涛介绍,日前,团队给一位85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有效改善了他的氧合;团队还创新性地引入重症超声技术,对重症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并结合工作经验制定了《新冠肺炎重症超声诊疗流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更令牛海涛和同事们感到自豪的是,由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救治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气管插管患者日前成功拔管,目前病情稳定,这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此类患者中成功拔管的少数病例之一。据牛海涛介绍,这名男性患者今年57岁,体重105公斤,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等疾病,而且颈部粗短。尽管如此,团队在做好医疗、护理、感控等各项准备后,一次性插管成功,并实现医护人员的“零感染”,成为整个医院非ICU科室中少数完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病区,赢得医院及其他16支援鄂医疗队的广泛赞誉。

  为保证交接班质量,避免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还对晨间大交班进行了改良。交班时,清洁区交班人员彼此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隔离区交班人员通过网络视频介绍重症病房内的情况,从而实现了清洁区和隔离区的无障碍同时交班。

  “截至3月4日上午9时,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80人,其中重症患者70人,危重症患者10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52次,治愈出院35人。目前在院患者43人,其中重症患者40人,危重症患者3人。大家都坚信,我们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平安凯旋。”牛海涛豪情满怀地表示。

  (记者 孙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