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青岛②面向深蓝,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

2018-05-08 10:0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高忠业 毛道光

  编者按:风从海上来,青岛更精彩。2018年6月,举世瞩目的2018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办。即日起,大众网推出“魅力青岛”系列报道,重点围绕青岛经济发展、自然风光、社会人文和科技创新等主题,展示青岛近年来在建设富有活力、时尚美丽、独具魅力的国际化城市、国际海洋名城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反映各界群众喜迎上合组织峰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风貌,在网上掀起喜迎上合峰会的热潮。

  魅力青岛系列报道②

  面向深蓝,青岛打造国际海洋名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作为山东龙头城市,青岛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黄海之滨的青岛发挥海洋特色和海洋优势,以创新为犁,深耕海洋这片沃土,走向深蓝,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确立了在全省坐标中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国坐标中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在全球坐标中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根据《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综合发展愿景报告》,2020年至2035年,青岛将逐步建成国际海洋名城。

  

  位于鳌山湾畔的国家深海基地是“蛟龙”号探测器的母港

  海洋科研,打造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

  2018年4月19日,我国“科学”号考察船完成了对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回到了位于青岛的母港。在此次科考中,科研团队对麦哲伦海山链的典型海山进行了综合探测研究,填补了国际上在该海山区调查的空白。而在两天后,即4月21日,“向阳红18”科学考察船在位于青岛市鳌山湾的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其搭载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

  像“科学”号这样以青岛为母港的大国重器还有“蛟龙”号探测器、“向阳红”科考船等等。而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为代表的“国”字号重大海洋创新平台,近年来不断地在海洋科研与创新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引领海洋创新走向深蓝。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首个海洋科技实验室。它依托青岛市现有科考船、水下机器人、蛟龙号等重大科研设施,整合各类海洋科研设施和数据资源,打造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并具备从近海至远海完整调查能力。其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打造成为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而同样位于鳌山湾畔的国家深海基地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也是“蛟龙”号探测器的母港,它的一举一动都让世界瞩目。

  作为海洋科技名城,青岛拥有涉海科研院所18家,海洋专业高校8家,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34家,高端研发平台和高端人才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海洋高端创新载体和人才集聚,为青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才智支撑。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海洋经济,陆海连运打通“一带一路”

  面向深蓝,青岛发力海洋经济,使之成为青岛的特色经济,也是优势经济。根据青岛市统计局今年3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7年青岛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90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GDP比重达26.4%;海洋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20.8%。海洋三次产业比例3.6:52:44.4。

  谈到海洋经济,不能不提到港口经济。作为世界第七大港和山东省港口的龙头企业,青岛港截至2017年底的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1亿吨和1830万标准箱,目前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成为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积极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不仅建成投产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成功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的“青岛模式”。

  目前,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保持了两项世界纪录,一项是平均作业效率达30自然箱/小时以上,这在全球同类码头中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最高;另一项是船舶准班率一直保持100%。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抢抓 “一带一路”机遇,这是青岛企业的责任担当。还是以青岛港为例,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定位城市,青岛港积极“出海”进行管理输出、资本输出,与马士基、中石油、中远海运等世界级企业携手出海、合作共赢,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布点布局。截至目前,青岛港仅在“一带一路”的友好港就有22个。

  离青岛港不远处的胶州,目前已建成了多式联运的“立体新丝路”,特别是海铁联运的模式,实现了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青岛前湾港的无缝对接,达到 “外港内陆、一体化运营”的目的,胶州及其周边企业可直接在铁路中心站实现装箱、通关,通过集港绿色通道直达青岛港,极大简化通关手续,让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快速通关。

  有关专家分析,陆海联运模式,使得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的物流业借助 “一带一路”的对外经济走廊,向东打通日韩以及北美、加拿大至中亚和欧洲的通道,向西打通至欧洲的通道,向南打通至东盟、北非的通道,搭建一条全新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2017年,青岛邮轮母港共计接待邮轮95个航次

  邮轮母港,“蓝色旅游”让青岛联通世界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青岛市区的邮轮母港。2015年5月29日, “天海新世纪号”在青岛港国际邮轮母港首航,青岛邮轮旅游自此开启。据青岛市旅发委统计,2017年,青岛邮轮母港共计接待邮轮95个航次,同比增长5.6%。歌诗达维多利亚号、地中海抒情号、天海新世纪号等国内外邮轮纷纷以青岛为母港开辟邮轮航线。今年9月,青岛邮轮母港将迎来首艘超10万吨的豪华邮轮——歌诗达幸运号邮轮。

  根据《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青岛市到2020年出入境邮轮达到160艘次,出入境邮轮游客32万人次以上;邮轮业成为青岛市重要的经济产业。由此,青岛将依托邮轮产业,建成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邮轮中心”,晋级 “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邮轮客源输出市场和游客入境口岸。

  风从海上来,青岛更精彩。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青岛借助海洋科技创新的东风,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全球坐标中正在努力建设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国际海洋名城。(大众网记者 高忠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