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落地即墨(图)

2017-09-29 10:27:00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李晓哲

  

  孙永革在介绍慢病防控智能系统的功能。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报道

  半岛都市报9月28日讯 9月28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在即墨宣布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国疾控中心、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即墨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慢性病防控工作专家200多人参加成立大会。即墨在“健康中国”示范工作上再进一步。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新华表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必然产生人群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变化,与老龄化相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慢性病疾病负担随之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等患病人数持续上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介绍,按照世界银行的分析、预测,如果我们不改变当前慢病防控不力的现状,从2011年至2030这20年中,我国慢病患者还会增长2至3倍,一半慢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应该说形势十分严峻!”

  他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关口前移”,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成立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意义重大,不言而喻。”李新华说,该管委会的成立,抓住了当前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了研究会的内涵,这必将推动研究会的发展,也必将为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增添新的有生力量。

  据悉,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是由慢性病诊疗康复、医疗保健、预防医学、营养健康和老年卫生等健康领域专家、科研工作者、管理者和社会力量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我国慢性病防控事业的重要力量。

  该会致力于开展慢性病筛查、诊疗康复、预防控制、科学研究、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密切各学科间、国内外学术团体间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加强慢性病防治规范管理,组织研究制定行业管理、服务和技术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健康中国提供科学支撑信息;积极推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义诊等公益活动,编辑出版本领域医学科学技术学术期刊和医学科普读物,使广大会员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承办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李新华说,“本次会议选在山东省即墨市召开,我们看到即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政府将居民健康保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列为政府工作目标,进行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希望即墨能作为慢性病防治管理试验基地,通过慢性病防治管理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适宜技术体系、防控网络体系基层探索与实践,为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治管理可持续有效工作模式提供更多经验。”

  此后,中国老龄健康促进工程慢病防治论坛举办,来自北京天坛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的知名专家,介绍了各自慢性病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据悉,该工程于今年4月份启动,将从老龄健康教育、重大疾病医治、提升服务等方面增进老龄人口福祉。

  ■新闻背后 即墨开始为慢病防治探路

  蓝谷医院启用

  慢病智能系统

  在温泉镇,由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全权运营的蓝谷医院焕然一新,就等着启用后为更多百姓看病提供方便。“我们这的专家都是市中心医疗集团的,包括他们的王牌科室的医生都会定期来我们这上班。”温泉卫生院副院长孙永革说。

  而该医院的慢病防治智能系统也非常先进,8月份刚上的系统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工作人员的演示下记者看到,通过手机app,签约患者在家里量一下血压,数据就实时传输到医院的监控平台上,同时发送给签约医生,出现问题立马报警,“并且病人如果住院,治疗结束后第一时间信息会发送到签约医生那里,就会持续跟进恢复和后续健康管理情况。”孙永革说。

  做好慢性病防治社区管理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分类指导,个性化管理,这是即墨最近在大力推进的问题。这也是即墨的慢病防治工作能得到全国业内外关注的一大原因。

  据悉,即墨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中,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作为重点签约对象。今年8月份,完成了全市全科医生签约平台和慢性病智慧管理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签约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根据其血压监测情况,为其制定正规的诊疗方案。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发放智能化血压计(市财政每人补贴50元),居民在家测量后,血压结果直接上传至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监测点,卫生院每天安排专人查看监测结果,对血压异常的患者及时电话通知,指导他们重复测量或接受治疗,并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三级患者由市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入村指导,二级患者由卫生院服务团队入村、入户指导,一级患者由乡医入户指导,提高了签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

  即墨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日常门诊、健康体检、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等途径,不断加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和发现力度,及时将发现的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随访评估及分类干预,进行低盐膳食干预、随访和健康指导。

  即墨慢性病防治工作

  无缝衔接密闭管理

  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即墨在创建“健康中国”示范工作中,一直把慢性病防控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重点内容,纳为重点突破项目,形成了慢性病防治工作社区管理、120转运、中心救治、社区康复管理等环节无缝衔接的密闭“管理环”。

  2017年启动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工作,在即墨市人民医院和即墨市中医院建立胸疼和卒中中心,将120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节省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抢救从铃声开始,实现了院前急救各环节的有效沟通。胸痛、卒中病人拨打120后,借助于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通过120急救调度员标准化的问询,可以将患者当前的病情信息以急救反应编码的形式发送到救护车上,出诊人员可提前获知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到达现场就可马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实现患者-调度-出诊人员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和紧密衔接,节省现场问诊、判断病情、抢救准备等环节,节省了宝贵的院前急救时间。

  利用微信传递信息

  组建院前院内救治群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非常关键。转运中实时告知系统,实现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为配合即墨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成立,2017年8月4日,即墨市120急救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在pad原程序上,增加了心梗、卒中“告知”版块,救护车上安装心电传输系统,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病情、现场救治情况实时填写病人信息,最后点击“告知”,即可传送病人的基本资料至目标医院的终端上,院内急诊人员即可提前获知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处置措施,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是在pad告知界面,添加了“病史”模块,点击后可通过输入呼救者电话、病人身份证,或给身份证拍照,就能实时查询到病人在即墨就诊、住院的相关信息,为出诊医生和院内急诊医生提供参考。

  院内提前准备,实现医院多科室的密切协作。就在急救车赶往医院的途中,急救人员将病史、主诉、心电图、血压、血糖等相关检查做好,第一时间传输到胸痛(卒中)中心,由此,值班医生给出初步诊断,马上通过传输平台指导急救人员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并为病人办理好“医卡通”,启动相应救治预案。急救车到达医院后,经过预先启动的急性胸痛(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患者能很快完成初步查体,做好必要的检查,开始进一步的治疗。如果病人需要溶栓治疗,导管室早已做好准备,经过简捷必要的告知和知情同意谈话,病人很快就能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病人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也降低了致残率,让病人本人和整个家庭都从中受益。

  随后病人会被转入相应科室进行康复治疗。病人康复出院后,救治医院会将病人信息转给签约的家庭医生进行常规管理和跟踪,预防病人再次发病。同时,即墨市还成立了由120急救调度、院前急救及胸痛和卒中中心及各相关科室等人员共同组建的“即墨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脑卒中心院前院内救治群”和“即墨市中医院急性心梗、脑卒中院前院内救治群”,利用微信群快速传递信息,加强院前与院内有效沟通,提高院前救治能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