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 青岛新闻头条

38个国家和地区齐聚 共商东亚海洋合作发展大计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景毅 孟达   2017-09-11 09:06:00

关键词: 海洋盐业;城市软实力;贸易转型;ICNAME;海洋经济发展

  

  东亚商品展国际馆里,许多国家的特色产品在这里展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发表演讲。

  

  参观者咨询各国特色商品。

  

  中国馆里的天宫二号体验舱。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景毅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诗人刘禹锡一定不会想到,这句描写唐代海上舳舻往来贸易盛况的诗句,会在一千多年后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重现。

  9月7日至8日,来自中、日、韩及东盟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嘉宾齐聚黄海之滨、胶州湾畔。这些世界的顶尖专家、行业领袖,为了“东亚联通 丝路共赢”这个共同目标会聚于此,共商东亚海洋合作发展大计。

  一个专家智库、两家机构、五份报告、七项签约……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对于参与国家,平台促进了各国在海洋、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沟通交流,深化了东盟与中、日、韩(10+3)等国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对于青岛,平台已经成为青岛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在青岛与东亚地区在工商、港口、船舶海工及海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构建东亚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扩大地方对外开放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现实动力、智力支持。

  对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促进东亚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之一,新区致力于在东盟与中日韩间,推动建立积极务实的蓝色伙伴关系,助力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共筑东亚海洋经济梦想。

  正如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葛剑雄所言:海洋是大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组成,更是世界文明的组成。“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海洋合作的新时代,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合作共赢中迎接东亚海洋共同的未来。

  蓝色之通,通于开放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建议,通过构建地区蓝色伙伴关系、推动蓝色产业发展、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框架下的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延绵两千年,跨越三大洲。从秦汉到唐宋,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呈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这既是对盛况的描摹,更是古人对顺畅通达的渴望。

  如今,这样的盛况正重新向我们走来。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指出,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全球海洋治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年6月,国家海洋局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的设想,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制定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上合作。他建议,通过构建地区蓝色伙伴关系、推动蓝色产业发展、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框架下的合作。

  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表示,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和海洋盐业五大海洋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恰逢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建立2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合作交流,特别是海洋领域的交流,必将掀开新的光辉一页。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说,青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已与东盟国家及日韩的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15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在深化区域融合、推动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东亚联通,丝路共赢”为主题的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蓝色为底色的海洋经济再次成为联通各方的纽带。

  黄岛区副区长隋斌介绍,本次论坛的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在中日韩及东盟(10+3)的基础上,参会范围扩大到欧洲、美洲等38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增加11个国家。

  论坛比去年增加了ICNAME会议和东亚海洋文化教育合作论坛两个板块活动,八大板块活动涵盖了海洋产业、商贸、科技、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合作等5个领域。

  这样的变化让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也看在眼里:“在这次论坛举办期间,媒体的关注度更高了。我看到比上届有了更规范的,更热烈的媒体的采访报道和氛围,说明新闻界对我们海洋的发展,全面性的发展投入了关注。”

  法国圣戈班集团世固瑞特亚太区总裁顾盟睿认为:“通过本次论坛,企业能够看到更多元化的元素融合,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参与到更多的企业融合和合作当中,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另外也能更好地为中国,为山东地区提供更多的服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认为,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机遇。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曹文忠强调,东亚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全球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各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区域合作发展迅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东亚海洋合作带来更大活力,创造更多机遇。

  蓝色之通更是体现在数据上。

  论坛发布的《2017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与东亚各国的海洋贸易互通程度最为紧密,其次是日本和新加坡。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曹文忠说,东亚海上贸易互通指数是客观反映东亚东盟地区国家海上贸易互通动态关系总体连接水平的科学指数,目的是通过展示区域发展理念和建设成果,引导区域内各国的优势资源流动,推动东亚东盟地区贸易转型升级。

  蓝色之智,智于共享

  论坛期间共有国内外10位院士、62位专家学者、30位知名企业高管发表了100多个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传播了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想。

  分享智慧、互学互鉴,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核心要义,也是“一带一路”的魅力所在。

  整个论坛期间共有国内外10位院士、62位专家学者、30位知名企业高管发表了100多个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传播了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想。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粮食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世界和谐的头等大事。“向海洋要粮食”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指出,世界有9.5亿公顷的盐碱地,亚洲有3.2亿公顷,占全球的1/3以上。中国有1亿公顷的盐碱地,其中有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发展海水稻,开发利用盐碱地,有利于保障世界和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说,“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内培育出一个耐海水的浓度达到0.3%至0.9%的高产杂交稻,亩产300公斤以上。我们希望3年之内把它选育成功,最后发展到1亿亩海水稻盐碱地。按每亩增产最低300公斤来算可以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养活8000万人口,这是我们的目标。”目前耐盐碱的水稻品种有7个已经通过审定。“我们去年在青岛成立了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我们计划到2018年示范海水稻面积1000亩,2019年计划十万亩。”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前副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威廉·韦伯斯特(William Webster)表示,随着陆地油气资源的枯竭,海上油气的开发将成为以后的重点。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海洋工程的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围绕“从物质时代到生命时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下,生命科学、基因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会。中国在胰岛素合成、人类基因、水稻基因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未来,基因科学将从生命的制高点布局未来的产业形态。

  “9月6日,我们利用基因技术,在新区启动全区出生缺陷控制。”汪建认为,如果青岛西海岸新区能够做到,成功会有更大的可能。不仅如此,基因可以读,很多疾病都可以预防,甚至在探索基因能否被改写。“上个月青岛华大跟深圳华大一起,把人疾病的胚胎也改了改。一个胚胎可以改掉74%的细胞。肿瘤的治疗使用这种基因编写的方法,我们已经开展了临床一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指出,如果要支撑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必须要打造透明的海洋。要打造这样的透明海洋,需要我们一起来努力,构建海上观测系统,发展一批关键的技术,打造信息支撑系统,满足各方的需求。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海洋科技合作创新能为打造东亚海洋智库产业集群提供明确的路径。

  法国圣戈班集团世固瑞特亚太区总裁顾盟睿(Javier,Colmenares Martinez)在“新材料与新格局”演讲中说,创新是“材料”行业走向未来的动力,圣戈班的新材料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防红外线”玻璃能使建筑的舒适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青岛,圣戈班所产出的材料已经应用到了汽车行业。

  东亚工商领袖峰会上,青岛市副市长闫希军还为张军、卢朋、王天义、柴永森等18位“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特约专家”颁牌。专家们将发挥各自研究领域里的专长,在促进东亚地区海洋领域合作交流等方面出谋划策,助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

  蓝色之美,美于和谐

  城市作为人们生存的聚集单位,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这离不开对于其功能性、艺术性、设计性、人性化等多方面的思考。

  就像海洋文明谱写了人类历史的绚烂篇章,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各区域、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演变。

  来自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等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城市语境与艺术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主旨发言和讨论,探索艺术创新如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及地区发展,拓展当今艺术在“东亚联通 丝路共赢”背景下的功能性,将艺术、设计、科技、经济、城市重建等要素相结合,探索艺术创新与城市发展的新的可持续之路。

  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明表示,艺术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我们真诚地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交流考察,领略青岛多元文化的和谐和包容,探寻东亚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在充分感受青岛新区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期望这场文化交融之旅可以延伸到未来的开发与合作,投资及贸易等多个领域,奏出更加精美的乐章。”

  “艺术之于今天的城市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美化环境的层面。我们要通过艺术创新的力量介入城市生活,提高公众的生活及审美品质,从而实现文化精神层次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表示。

  谈及当今的中国,就一定离不开“一带一路”这一大的语境和倡议。范迪安强调,“一带一路”使得我们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与人类曾经走过的道路和许多重要的经验,尤其是在文化交融、合作和共生中的许多成就。而在这一进程中,文化和艺术无疑是“一带一路”上最斑斓的底色。“‘一带一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历史上的遗存,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发展的关联和具有结构性的文化形态。它所承载的是一种复合型的功能和资源,它启发我们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综合体。”

  的确,“一带一路”是一条东西文化贸易交融之路,它的历史痕迹至今则演变成一条激发创新源泉的新丝路。在此,我们营造城市语境与艺术创新的交汇与交融,亦会集国内外重要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世界各地的实践、成果与心得。

  来自日本的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校理事保科丰巳教授便以《探求革新艺术实践的手段和方法——在大学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艺术项目》为题,分享了东京艺术大学在参与城市建设中的诸多案例。将艺术教育的课堂引入社区生活与建设,不仅满足了城市发展的文化需求,更反哺教育体制本身,不仅受益于市民群体,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二者互补、多方受益的模式典范。

  毋庸置疑,当我们讨论人类生活与城市的关系时,更关注的是一种和谐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城市作为人们生存的聚集单位,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这离不开对于其功能性、艺术性、设计性、人性化等多方面的思考。

  除了文化艺术,海洋经济还找到一个新的契合点——时尚。

  为什么要将海洋经济和时尚结合起来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管理博士、博士后李大海认为,海洋经济和时尚结合起来,恰好能够应对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创造出很多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生产,还可以带动研发和销售,从而催生出新的海洋产业链条,带动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李大海在青岛工作多年,对青岛西海岸新区非常了解。他认为,经济和产业的整体时尚化应该作为新区发展的一个趋势。“实际上,青岛和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相比,在时尚方面是存在短板的。拿我们的海洋产业来说,青岛这么好的自然条件,我们怎么让它成为在全国独具特色、特别吸引人到这儿来的旅游目的地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旅游业如何时尚化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此外,李大海还提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发达的海洋制造业,都可以在海洋产品时尚化方面下功夫。

  蓝色之盛,盛于共赢

  32家跨国采购商携采购清单与200家供应商洽谈合作,2000余件雕刻类民间工艺美术精品集中亮相,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余种商品集中亮相商品展……

  互利共赢,是“蓝色伙伴”们的共同愿景。

  来自青岛本土企业青岛紫斐酒业的销售总监徐扬没有想到,参加了一场展会,不仅让他们的产品“走出去”了,还获得了与电商巨头合作的机会。

  在2017青岛西海岸跨国采购洽谈会上,32家跨国采购商携采购清单与200家供应商洽谈合作,这是西海岸新区首次举办跨国采购洽谈会。截至9月9日上午,采供双方已达成意向成交额4.2亿元。

  洽谈会吸引了大型跨国零售批发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大型跨国品牌运营商欧图、乐凯茨、宜家,领先科技公司通用电气、IBM、3M,大型电商公司阿里巴巴、京东,中小型采购商贸邦国际、皇家格陵兰水产等32家跨国采购商,采购范围涵盖五金机械、工业装备、消费电子、高科技产品、橡胶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海洋水产等9大类别产品。

  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200家供应商企业参加了洽谈会,其中包括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聚大洋集团等西海岸新区本土品牌。

  洽谈会上,主办方向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市场运营优秀合作伙伴代表授牌,跨国采购商发布了采购清单,采供双方进行了一对一洽谈交流,不少企业当场签订了意向合同。京东消费品事业部区域采购经理徐靖皓说:“我们主要做消费品销售,通过这次洽谈会,我们不但与琅琊台白酒、即墨老酒等老字号品牌加深了交流,也接触了很多新的供应商,发现了很多好产品。” 

  作为洽谈会承办方,青岛黄岛发展集团表示,将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为依托,建设青岛西海岸跨国采购服务中心,为国际采购商和青岛地区企业搭建永久性的跨国采购实体运营平台。

  围绕“独具匠心,艺无止境”这一主题,来自国内及东盟国家的2000余件雕刻类民间工艺美术精品也在论坛期间集中亮相。同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场交流展示,带给市民游客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体验。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绘出空灵旷远的意境。如今,这一动人景致,经由苏州微雕美术大师吴连男的匠心独运,已经浓缩到手掌之上。吴连男在展会现场,向市民游客介绍自己的展品:“我从事微缩景观制作已经三十年了,这件‘小钟楼’,通体由红木构置,耗时十天完成,按照约30:1的比例,浓缩了寒山寺钟楼的精华和神韵。置于桌上或托于掌上,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当代中国村砚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徐佩根、竹雕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泰中、宜兴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竣,以及来自越南、泰国、缅甸的30多名民间艺美术名家也在现场进行了互动展示。大师以及业内名家现场表演传统雕刻技艺,为参展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工艺美术秀。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本次论坛最吸引他们的莫过于琳琅满目的东亚商品。

  进入东亚会展中心,象征东亚各国和平友谊的和平鸽主题雕塑,颇具东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风情的主题景墙、景观柱,营造了浓厚的展会氛围。全新的展馆,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观布置,阵容更加庞大的参展商,提质扩容的展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

  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余种商品集中亮相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船舶制造、软件服务、通信电子、医疗卫生等十二大行业,海工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再生能源、家居用品、纺织服装等300余个类别。

  “本届商品展更加强调国际性、海洋性、文化性和经贸性,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商数量,由上届的25个国家和地区的362家增加至38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家,参展商品也增加了近4000种。”青岛黄岛发展集团董事长高树军说,本届商品展还增加了海岸展演区,集中展示海洋科技高端产品及技术成果应用。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得以生生不息的火种。通过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必将成为“一带一路”这一宏伟蓝图最终实现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