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会心肺复苏错过黄金急救期 三天发生两起悲剧(图)

2018-09-17 09:06:00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王鑫鑫

  

  半岛记者 王鑫鑫

  夏天终于过去了,可是孩子溺亡的消息却再次传来。9月15日晚11时,青岛妇儿医院重症监医学中心副主任徐迎军发朋友圈称,三天之内又收了两个溺水的孩子,均为在家玩耍时不幸掉入水缸,发现时已经意识丧失。由于家长不会心肺复苏,白白错过了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孩子送至医院时已无呼吸心跳。16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其中一个孩子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另一个还在抢救中。面对悲剧,他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意外真的不可避免,了解一些急救知识或许能有所改变。

  不慎掉入自家水缸溺水

  徐迎军几乎每天都要同各种各样的意外打交道:误吞蚊香液中毒、高空跌落伤、食物中毒、意外触电……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他接诊了众多溺水儿童,有的是在自家充气泳池,有的是在专业游泳馆,有的则是户外水塘海边等。幸运的是,有的及时送医,经抢救脱险,然而有的则送医太晚,至医院时已经失去生命体征。

  记者从青岛妇儿医院了解到,重症医学中心3天之内收了2个溺水的孩子,均为在家玩耍时不幸掉入水缸,发现时已经意识丧失。由于在家未进行有效急救,送至医院时孩子已无呼吸心跳。

  其中一个是9月13日白天医院急诊接到的,3岁男童,在家溺水,接诊后医院马上组织抢救。没想到第二天,也就是9月14日晚,医院又接到一例溺水儿童,是5岁男童,同样是在家溺水,转入重症监护室后进行呼吸和脑保护等治疗。

  不会心肺复苏耽误治疗

  孩子究竟是怎么溺水的?据介绍,一名孩子家在周边区市,事发时只有孩子和一名家长在家,家长忙活家务时仿佛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还以为是有人敲门,并没有在意,等发现时孩子已经头朝下栽倒在水缸里不动了。家长赶紧把孩子从水缸里拽出来,并拨打120联系救护车。接线员在电话里教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心肺复苏,但毕竟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培训,急救效果并不好。救护车将孩子紧急送到了附近医院进行了长时间的抢救,孩子的心脏恢复了跳动,但自主呼吸和意识仍然没法恢复,后来孩子被送到市妇儿医院进一步抢救,但最终也没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另外一名孩子目前还在抢救中。“来医院的时候已经无心跳无呼吸了,完全昏迷状态,所以救过来的可能性太小了。”徐迎军告诉记者。

  事后徐迎军了解到令他无比痛心的一点是:家长均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据了解,一旦发生溺水或窒息,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措施,因为儿童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至6分钟后,身体便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两个孩子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场第一目击人员无心肺复苏知识而白白错失4分钟最佳黄金抢救时间。”

  只有1%的人会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措施。1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成功率可达90%;4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率降至50%;10分钟以上开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

  面对眼巴巴等救护车、束手无策的家长们,徐迎军感到无奈。窒息或溺水之后,缺血缺氧对脑部、肺部等身体器官的损害不可逆转,在这之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更是一场考验。正因如此,他才在临床之余开始致力于心肺复苏的宣教。两年时间,他走过众多地方发现,人们对心肺复苏的了解知之甚微。据统计,大约只有1%的人会做。

  据了解,目前在医院支持下,已有6名学员加入到这项公益宣教活动中,徐迎军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进来,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据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0~14岁儿童第一大健康“杀手”。为此,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应嘱咐孩子,不到非游泳区或野外河塘中游泳,而应选择有专业救护人员的场所。对于婴幼儿,家长不可留孩子一个人在澡盆中洗澡,稍不留神或会带来终身遗憾。宝宝脖圈游泳存在一定危险因素,不仅可能引发溺水事故,而且一些质量差的脖圈边缘做工粗糙,会刮伤婴儿皮肤,还可能引发过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