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支书的三年"开山"之路:荒山变成"金山"

2017-10-21 11:26:00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付晓晓

  

  九顶莲花山从荒山变成了青山,又打造成了旅游景区。

  

  秋天的九顶莲花山上,朱槿花顽强地开放。

  

  景区里的卡丁车项目节假日都排不上号。

  

  从胶州市区可以乘坐旅游专线车直达景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付晓晓

  巡山是相锡存每天雷打不动的日程。他手里始终拿着一把剪刀,为果树和花木修剪出生长的方向和漂亮的形状,很多苗木是他三年前亲手栽下的。他一遍遍用脚步丈量山路的长度,熟悉路上的每一处弯折和起伏,山上的路原本就是他“画”出来的。

  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相锡存把胶州市洋河镇的九顶莲花山彻底变了个样。他带着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开山,让九顶莲花山从一座荒山变成了青山,又打造旅游景区,让它变成了“金山”。“这座山永远不能动了”,相锡存希望把九顶莲花山永远留存为当地百姓的财富,“让子孙后代都吃这座金山。”

  “先得让老百姓满意”

  “山上都得种上果树,这里有片地不弄那里有片地不弄,怎么成景区?”相锡存说,“先得让老百姓满意”,这是洋河镇党委政府给他定下的一道“硬杠杠”,也是他牢记在心的一条准则。

  10月18日,记者在九顶莲花山脚下见到相锡存的时候,他刚从山上下来,穿着一身西装,裤管上沾了些土。“一上山衣服不是挂着草就是沾着土,下来见你们之前还特意拍了拍,也没拍干净。”

  眼前的这座山,是相锡存的心血。九顶莲花山因“一山九顶”得名,10月进入下半段,四季常青的树木延缓了秋凋的节奏,山菊花和朱槿花顽强地盛开着,在漫山绿色中增添了几分斑斓。很难想象,仅仅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裸露的山体上残留着一个个巨大的矿坑,满目疮痍。

  2014年,相锡存决定重新开垦已经荒了的九顶莲花山。55岁的相锡存是山相家村人,村子就在九顶莲花山脚下。儿时奔跑其间的“游乐场”变成采石基地,被锐利的机器挖出无数伤口,又变成无人问津的荒山,他为九顶莲花山感到惋惜。在村里当了十几年村支书,又经营汽车配件和纺织机械企业多年,相锡存积累了威信和本钱,在获得洋河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后,开始着手开山。

  面积一万亩的山体主要牵涉到山相家村、孤山泊村、郭家小庄村、东王庄村四个村子,相锡存拉着其他三个村子各自的合作社成立了采摘旅游联合社,取名“万家兴”,也同时吸纳了周边大大小小十几个合作社。面对一片荒山设想采摘、旅游的前景,这对村民来说太过抽象。说服村民流转土地、参与开发,是相锡存和联合社面临的头等难题。

  唯一的办法是拿出让村民满意的开发方案。“山上都得种上果树,这里有片地不弄那里有片地不弄,怎么成景区?”相锡存说,“先得让老百姓满意”,这是洋河镇党委政府给他定下的一道“硬杠杠”,也是他牢记在心的一条准则。“全凭自愿,你愿意自己种,我们提供树苗,再给两年化肥,收了果钱都是你的,不愿意种就把地交给联合社,以前每亩100元都没人种,我们每亩地给你800元到1000元。”

  还是有村民不理解、不放心,相锡存决定带他们去眼见为实。其实靠山吃山、发展旅游的想法已经在相锡存心里酝酿了很多年,他去很多城市考察学习过开发山区搞旅游的经验,还专门去了台湾两次。这几年,他外出考察也带着村民一起,最多的时候租了三辆大巴,带了150个人。

  “去烟台南山、临沂天上王城这些地方一看,他们发现,和咱的山差不多,这样行,就认可了。”几次外出考察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相锡存和联合社获得了一致支持,“开山”之路正式开启。

  “照顾一座山你得用心”

  山上雇了七八十个人在打理,但相锡存还是忍不住时常上山看看。路修好了,车也能开上去了,相锡存往山上去得更勤了,是最勤劳的“巡山者”。

  每天上山多少次,相锡存自己也说不清楚,“没事儿就去,也是个乐趣。”他永远随身带着一把剪刀,红色的柄握在手里,一双眼睛四处巡查,看见哪个枝该修了、哪个叶该剪了,一转身便钻进树林和花丛。山上的很多苗木是他栽种的,他轻轻摩挲着树皮,又两手一掐比画它们的直径,“你看这些树,以前才这么细,三年多长这么粗了,真好。”

  在九顶莲花山上,哪里种什么树、什么花,哪里上什么项目,都是相锡存根据对山体的熟悉程度和走南闯北从别处学到的经验自己设计的,连山上的路也是他设计的。“找设计院,他们问我要30万元、50万元,当时钱太紧张,还不如自己画,我从小长在这里,当然是最熟悉的。”路是相锡存实打实“走”出来的,“以前山上哪有什么路,都是石头,有杂草就往两边一扒,经常弄得满身是草”。

  被破坏的山体修复起来极为艰巨。修路、挖水库、铺水管、把土一车车拉上山,这些前期工程体量巨大,联合社的作用越发凸显。“四个合作社各自管理各自那块,联合社起到的是疏导作用。比如说你修路,肯定会拐到别的村的地,谁敢随便动别村的地,联合社一沟通,说干就干,顺顺当当的。”基础打好了,就种上桃、苹果、樱桃等各种果树,种上紫薇、菊花、玫瑰等各种花苗,把裸露的山体一点点覆盖起来。从那时起,村民们便开始期待花果满山的时刻。

  这一时刻的到来远比人们想象中迅速,三年多时间,荒山变青山。山上雇了七八十个人在打理,但相锡存还是忍不住时常上山看看。路修好了,车也能开上去了,相锡存往山上去得更勤了,是最勤劳的“巡山者”。“绿化得天天去看,不能扔下90%的成活率。照顾一座山你得用心。”

  在山上,相锡存常常忘记了时间,有时等到天黑透了才意识到该回去了。他的小腿上新添了一处伤疤,是因为有天晚上他9点多才下山,从一个坡上迈下来,一脚踩下去不知深浅,跌倒在地上。“山路晚上不好走,跌倒也是家常便饭了。”

  

  相锡存每天都会到山上转转,手里总是拿着一把剪刀,是最勤劳的“巡山者”。

  “想干成太难太难了”

  在商海沉浮多年,大风大浪他不是没见过,但开山于他而言仍是不小的挑战。“你想想,这是一万亩的荒山,修路、种树、打理树苗、上项目,这需要多大的精力,需要多少钱?想干成太难太难了。”

  相锡存烟不离手,一天要抽四包。开垦荒山的这几年,他觉得“太累了、压力太大了”,身体健康已经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早不管生命什么的了,拼命干就行了”。

  在商海沉浮多年,大风大浪他不是没见过,但开山于他而言仍是不小的挑战。“你想想,这是一万亩的荒山,修路、种树、打理树苗、上项目,这需要多大的精力,需要多少钱?想干成太难太难了。”钱是最大的问题。开发九顶莲花山的总投资已经超过一个亿,相锡存自己前前后后投进去了3000多万元。他的其他企业也一直经营着,挣的钱用来“贴补”开山,“我喜欢搞经济,手头无本难求利润,没有本钱怎么干事?”

  然而开山的进程还是被钱卡住了。2016年上半年,资金彻底断了,所有项目停摆。在这半年里,相锡存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晚上经常愁得睡不着觉。深深的失落感也困扰着他,“项目干不下去,前面投的钱都打水漂了,更怕村民失望,你给他们承诺了,干不下去了你怎么交代?”他频繁地把其他三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叫到联合社来开会,想办法凑钱,商量解决方案。“开山投资太大了,贷款贷不下来。这几年我投了很多钱,把自己掏空了,也快把联合社其他几个村子的村支书都掏空了。”

  钱还是不够,于是他们决定招商引资。采石留下的矿坑成为九顶莲花山永久性的疤痕,他们商量着把矿坑变废为宝,依照其地形特征打造露营地、滑雪场、攀岩、卡丁车、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这将改变九顶莲花山主打采摘的单一格局,赋予它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带着这个设想,相锡存到处拉投资,“先把客户拉来考察考察,再不停地磨、不停地磨。”

  在生死攸关的困难时期,联合社内部空前团结。作为联合社的牵头人,相锡存和其他三位村支书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磨合期,“都是村支书,都是平级,谁听谁的?”但是困境面前,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干得好了都好,干不好都不好”。在联合社的共同努力下,停摆半年的项目终于重新“开张”。

  在相锡存的家人看来,他的投资是个无底洞,因此对他有不少埋怨。妻子起初担心地问他,“你把钱都投上了,弄了片荒山在这里,你栽上树是能卖还是能见钱,你这是弄什么?”他口说无凭,只能暂且把问题的答案交给时间。

  “这座山永远不能动了”

  把九顶莲花山打造成一个省级旅游景点,这是相锡存规划的远景。他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希望将九顶莲花山永远留存为当地百姓的一个财富。

  “有头脑”是山相家村村民对相锡存的评价。刘付霞在九顶莲花山做保洁,每天上午在山上转悠着扫扫垃圾,这对她来说是工作也是娱乐。“以前这座山是上不来人的,荒着,现在在山上待着,看着花花草草,心情好。”刘付霞说,相锡存“是个好人,有头脑,别人想不到的事他能想到,他当村支书的这些年,把我们带进了小康。”

  早在十几年前,相锡存就为村里办过一件大事。2002年,相锡存带领村民招商引资,把村里原来的废矿区变成了工业园。“咱没本事,就让外面有能力的人来咱这开厂,咱给他们打工,也不用出去。以前我们村里的青年说个媳妇都难,现在都富裕多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在九顶莲花山得到了验证。去年下半年以来,九顶莲花山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山上桃树三年生长期过了,硕果累累,每亩收入在1.3万元到1.5万元,再过两年,苹果树、樱桃树将进入丰产期。景区里的卡丁车项目节假日排不上号,水上乐园最多一天接待2000多人,滑雪场冬季日均收入十几万元。山相家村、孤山泊村村集体收入增长了几十万元,郭家小庄村、东王家村村集体收入分别由零增长到20万元、40万元。

  “搞旅游业是长期工程,投入高回报慢,但是受益面广。”相锡存说,在山上打理打理树苗或打扫打扫卫生,周边村子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活干,家里种的果、养的鸡身价翻倍涨。“等游客再多些,联合社以后就鼓励村民到景区里经营小项目,卖个冰糕卖个小吃什么的,弄弄不就比种地强?”

  如今,家人对相锡存的态度改变了。看到游客络绎不绝,家人感觉“这个地方要变好了”,他们开始相信相锡存做的是对的,告诉他,“行,有发展前途。”

  把九顶莲花山打造成一个省级旅游景点,这是相锡存规划的远景。他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希望将九顶莲花山永远留存为当地百姓的一个财富。“不管怎么打造,这座山永远不能动了,树木栽上永远不能动了,这个山永远成了青山、金山,哪代人都不能动了,让子孙后代都吃这座金山。”

  ■记者手记 “靠山吃山”的智慧

  和很多生长在九顶莲花山脚下的村民一样,相锡存对这座山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促成他开山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重新开垦荒了的九顶莲花山是附近四村村民以及其他参与者的集体行为,相锡存无疑是这项行动的推动者和带头人。他集合各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牵头引入更多投资者,试图恢复九顶莲花山的美丽。

  在相锡存的带领下,村民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让九顶莲花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它从一座荒山变成了一座青山。更可喜的是,九顶莲花山环境的改变唤醒这片土地的活力,也为周边村民带来物质上的实惠。这里山花烂漫、瓜果飘香,被打造成了一个采摘、旅游景区,从去年开始,游客越来越多,成熟的果实卖出了好价钱。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在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相锡存和他的村民们用实际行动提供了又一个范例。

  “靠山吃山”几乎是一个常识,但是怎么个“吃”法,里面大有文章。曾经的九顶莲花山“贡献”出一块块矿石,养育过一方百姓,然而代价是山体被严重破坏。这种“吃山”方式粗暴、残忍且不可持续,总会迎来坐吃山空的那一天。“绿水青山”只是美丽外衣,不能带来真金白银吗?

  相锡存的开山行动中凝结着另一种“靠山吃山”的智慧,透露着把“绿水青山”永远存留为“金山银山”的远见。正如相锡存所言,把山上的树留住了,把青山留住了,子孙后代就都能吃这座“金山”。这种集约化、可持续的“吃山”方式不仅造福当代,也成为当地村民永久性的财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