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专访振超大奖得主郭锐 高铁转向架装配的金蓝领专家

来源:大众网   作者:蒋甜   2015-05-05 16:55:00

关键词: 振超大奖;郭锐;高铁;金蓝领专家

  大众网青岛5月5日讯记者 蒋甜)他扎根钳工装配一线19年,凭借精湛的技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地铁转向架钳工装配领域的金蓝领专家。从他和他的团队手中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673列,安全运营里程超过9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500多圈。他名师带徒传技艺,钳工专业技术水平及技能竞赛水平在国内领先。他就是郭锐——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今天,在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振超技能大奖的颁奖典礼上,郭锐手举奖杯,从2.9万名参赛职工中脱颖而出,获得10万元振超大奖。在台下,谈起自己从一线工人成长到现如今的金蓝领专家,郭锐神情坦然。
  郭锐说,1997年技校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进入当时的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从事机车车辆的“核心部件”——液力变扭箱的组装、试验工作。一进厂,郭锐就虚心请教,暗下决心,誓言练好技术“绝活”,铆足劲地“钻研”技术。
  凭靠着这股韧劲,郭锐钻出的一套操作法——《阀组端盖长孔研配刮削操作法》,就是这套操作法,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近10万元。
  崭露头角的郭锐稳扎稳打,工作中他不断发明、创造,研制了多套工装、模具。先后被公司聘为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2004年他被聘为公司第一个首席制造师。
  2006年,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项目重头戏——转向架组装、试验落在了郭锐肩头。“如果把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比喻为一个人,转向架就是人的腿,我的工作就是让列车的腿充满无穷的力量奔跑起来。”郭锐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装配工艺是动车组的核心,郭锐不仅承载着列车的整车重量,还承载着列车的牵引及制动,更承载着列车所有旅客的行车安全。
  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光装配的直接相关的部件就有上千个,装配尺寸数据记录有上万个。“外方专家只会告诉你怎么装,但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装,而涉及到装配的关键技术,更会守口如瓶。”郭锐表示,不搞清装配数据、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就等于没真正掌握。
  靠自己摸索,郭锐一边学习,一边分析、不停的做装配论证试验,短短两个月,郭锐和同事们就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组装的多项操作瓶颈难题,颇令外方专家对中国工人的技艺惊叹。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来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以此为基础,郭锐组织高技能人才编制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这个要领书现场工人易操作,易理解,成为指导现场作业的标准性文件。
  身为中国第一代“高铁钳工装配工人”,记者问郭锐成功的秘诀时,郭锐用简单的话语“谦虚、谨慎、勤奋”六个字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