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专硕贴近就业受热捧 全国报名人数比去年增9万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4-01-06 14:06:00

关键词: 专业硕士;考研;报名

  

  1月4日中午,一位考生在认真备考。 

  1月5日,大部分考生结束了研究生考试。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将在6日进行。根据统计,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近5年来首降。而全国的专硕报名人数却增加了,比2013年多了9万人。专家分析,专硕人数增加与研究生实施全面收费以及研究生就业等原因有关。  

  专硕报考不降反升  

  记者获悉,山东省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全省34个报考点现场信息确认的考生有160052人,比去年减少了 12414人,减幅为7.2%,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155155人。报考山东省36所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78204人,比去年减少了 8509人,减幅为9.8%。其中,学术型学位43885人,比去年减少9911人,减幅为18.42% ,全日制专业学位34349人,比去年增加1432人,增幅为4.35%。全国的专硕报名人数为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  

  考研总人数减少,但专硕报考人数却升高,针对这个现象,记者采访了驻青高校的研究生处相关负责人。“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可能和2014年研究生实现全面收费有关。”5日,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徐德武告诉记者,专业硕士的学制一般是两年,而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考生可能会考虑到同样获得研究生学历,两年学制所花费的钱要少一些。此外,徐德武说研究生就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专硕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人才,与企业的结合度比较高。大部分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业还是面向企业。”徐德武说,现在高校和某些事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很高,一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企业就业还是研究生就业的“大头”。  

  “除了考生会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与专硕本身渐渐发展成熟也有关系。”徐德武告诉记者,专硕从2009年才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短短的几年时间,专硕发展很快,随着培养目标以及重应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考生重视,专硕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家在研究生招生政策上也是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教育部计划到2015年专硕和学硕的比例将各占50%。”徐德武表示。  

  专硕培养更侧重实践  

  “专业硕士偏重于应用,我现在带的研究生都是专硕。”5日,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赵文仓告诉记者,他所教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两个,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名称叫控制科学与技术,专业型研究生专业名称叫控制科学与工程。“不光是名称不一样,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也不同。”赵文仓解释说,他所教的专硕研究生是两年制,入学后学习半年紧接着会去企业进行一年的实习,一年后回校进行论文答辩等。“专业硕士注重实践,面向就业。”赵文仓说。  

  “专硕的培养方案要求里,有实习的要求,要求最低进行半年以上的生产实践活动。”徐德武说,专硕的培养方案要求到企业等地方进行生产实践,毕业论文也是要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完成。徐德武表示,许多企业也比较侧重于招专硕的学生,因为生产实践能力更强。“有很多毕业生就留在了实习的企业里。”徐德武说。  

  记者采访一些考上专硕的考生了解到,他们也看重了专硕的应用性。“我现在是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硕士,是专硕。”2013年考上了北京大学专硕的荆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这让她确定了选择专硕的正确性。“我听学姐说专硕会组织一些翻译实践活动,我毕业后想直接就业,所以选择了专硕。”家住市北区的小李参加了 2014年考研,她报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英语口译专业,她比较看重研究生阶段学校给予学生的众多实践机会。  

  上届刚考完下届忙占座  

  记者采访了解到,5日大部分考生已经结束考试,大学里的考研占座又开始了。  

  “考完了,好开心,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我要大睡一场。”1月5日,刚刚考完最后一门专业课的危康告诉记者,他是青岛理工大学的学生,报考了重庆大学。“今天上午考的数学有点难度,专业课很简单。让我比较开心的是每场都有3到5个考生缺考,这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危康说,看着别人缺考,自己反而有信心考好了。“我这两天每换一个考场都有几个考生缺考,但我觉得坚持就是胜利 。”在青岛三十七中考点考试的何禹茜说,“打酱油”的考生不少。  

  5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大学图书馆的考研自习室内看到,已经有考生开始收拾东西,下一届的大学生们也在瞄准空位,开始占座。“这是我学姐的位子,东西她还没收拾,我已经跟她打好招呼坐这里,先把位子占上,反正我还要准备期末考试。”青岛大学大三的王伟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 文/本报记者 魏海洋 图/本报记者 孟达

初审编辑:赵永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